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重庆政策培育品牌产业 将3年内建20个商标基地

2012-10-25 14:56:38  来源:重庆商报   作者:严薇

商报图形 徐侨唯制

具有一定商标基础的产业集群,符合条件者可申请认定为商标品牌基地

我市商标战略实施正从培育品牌产品、品牌企业向培育品牌产业大步迈进。昨日,市工商局发布消息,我市近期已出台《产业集群商标品牌培育基地认定和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将力争在3年内,依托我市汽摩、装备制造、医疗化工等优势传统产业,培育打造20个以上商标品牌基地,并予以资金政策等扶持,助力“重庆造”产业优势向品牌优势转化。

3年内培育20个品牌基地

据悉,2015年,我市将力争实现以下目标,商标总量达到9万件,重庆市著名商标达到900件,中国驰名商标总量达到70件以上。同时,培育20个以上以块状经济为依托的品牌基地,打造一批汽摩、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行业的驰名著名产业商标品牌。

“发展培育商标品牌基地更易形成集群效应,更有利于做大做强产业商标品牌。”市工商局商标处相关负责人介绍,特别是一些规模小、知名度低的初创企业,几乎不可能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创建品牌。

该负责人称,浙江、江苏、广东等地发展培育商标品牌基地就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基地企业通过抱团申请集体商标,不仅降低了企业品牌创建成本,还结合特定区域形成特色产业链,形成不可复制的竞争模式,有效提升产业集群发展层次及企业竞争力。商标品牌基地促进了大批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发展。例如,温州皮鞋能从众多同行中脱颖而出,汇集优秀皮鞋企业及多个驰名品牌,打造产业集群商标品牌基地的作用不可忽视。

重庆暂无产业品牌基地

近年来,随着重庆经济快速发展,我市商标增长已渐成区域经济发展的缩影。据市工商局最新数据显示,截至9月底,我市有效注册商标总量达到87042件,中国驰名商标和著名商标的发展更显迅猛势头,驰名商标总量已达69件,著名商标总量已达200多件。其中,除了大量汽摩等传统优势产业商标外,广告推销、农产品类商标增幅较大。“重庆从培育单一品牌产品、企业转向培育品牌产业已具备有利条件。”市工商局商标处相关负责人表示。

不过遗憾的是,目前,我市还未形成产业集群商标品牌基地。在《2011年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排行榜》中,仅有6家重庆企业的身影,且全是汽摩企业。

“这与重庆企业商标保护意识、企业规模、产业结构及商标战略规划有关。”市工商局商标处相关负责人认为,目前重庆部分产业集群较为分散,不利于一些行业商标品牌成长。

加大政策扶持和经济激励

《办法》中提出,凡是拥有高新技术企业或产品,具有一定商标基础且产业集中度较高的产业集群(内有不少于20家企业或经济组织),均可申请认定为商标品牌基地。而商标品牌基地可以申请并使用集体商标、证明商标和统一标识。同时工商部门将联合相关部门,为基地内企业提供宣传推介、顾问服务、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维权服务等。此外,基地内商标将享驰名、著名商标和地理标志优先推荐或认定。

据了解,政府也将在财政预算中统筹安排资金,支持商标品牌基地发展。目前,具体资金金额正在调研商讨中。

相关链接

品牌基地申报条件及流程

市工商局商标处表示,按《办法》规定,申报商标品牌基地应符合产业集中度高,在同行业处于领先地位;产业集群内企业或经济组织不少于20家,其中重点企业近3年销售额、利润、税收不低于重庆市著名商标认定标准;成员企业拥有较多数量注册商标,其中驰名商标不少于1件、著名商标3~5件,且驰名、著名、知名商标总和不少于10件等条件。

此外,产业集群拥有1件以上集体商标或证明商标的,可适当放宽条件。若产业集群内,高新技术企业不少于1家或高新技术产品不少于3项,国家高新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国家级技术创新产业联盟等予以优先。

上述人士介绍,商标品牌基地认定申请,应通过区县工商局,经市工业经济主管部门或区县人民政府签署意见,然后,向市工商局提交申请表、商标品牌基地实施方案、高新技术证明材料等进行申报。

名词解释

商标品牌基地:是以所在区域内某一特定产业功能定位为基础,聚合有关企业及其他经济组织,经市工商局认定,并对其进行系统的商标培育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组织形式。

编辑:陈麒 责任编辑:李伟 杨嘉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