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二五”期间,万盛经开区将加快资源型城市转型,大力发展以黑山谷为龙头的旅游产业。10月16日,记者在当地采访时了解到,围绕政府这一决策,万盛经开区职教中心近年来着重打造旅游、计算机、机电维修三大支柱专业,每年为当地输送一大批旅游专业学生的同时,还引进“有效课堂”,培养有意向继续往高职深造的学生,提高全区职业教育水平。
从500到1200,越来越多学生选择读中职
提到职业教育,大多数人都会认为其功能主要是培养技能人才。而根据教育部近年来出台的职业教育规划,在中等职业教育的功能中,为高职学校输送人才的比例要达到30%-40%。
“过去,就读职业学校的学生大部分是被称为学习差、行为差的‘双差生’。”在职业学校工作多年,万盛经开区职教中心党支部书记邓小林感受颇深,职业学校生源差、招生难多年来成为学校发展的最大困难。2010年以前,学校一年只能招到500名左右学生,老师们常常为处理学生打架斗殴等事情焦头烂额。
从2010年开始,学校从日常管理抓起,尤其重视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课堂上,老师们也转变方法,引进“有效课堂”模式,改过去老师“满堂灌”为主的教学方法为师生一起探讨、多媒体教学相结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万盛经开区职教中心,这些年来每天晚自习期间,学生们大致分为三种类型:旅游类专业学生多在观看旅游景点介绍影片,或是看新闻了解最新时事;计算机类学生则多在机房进行巩固练习;而“高考班”的同学们则在教室里安静地复习当天的功课。
邓小林说,随着学校学习的氛围渐渐浓厚,初中毕业后选择就读职教中心的学生逐年增加。去年和今年,学生招生数量都达到1200人左右。在这些生源中,也不乏大量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选择通过读中职继续报考高职。
闲时“充电”忙时实训,当地景区成实习基地
在万盛,黑山谷、万盛石林、铜鼓滩漂流等一批景区享有声誉。依托这些资源,万盛经开区职教中心将几大景区作为学生实习基地,既为景区提供了专业人才支持,也为学生毕业后顺利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基础。
16日上午,在学校实训大楼3楼的模拟导游室里,一块150°环形屏幕上正在播放着故宫、长城等知名旅游景点介绍。数字化的镜头不断推进,让人仿佛置身其中,10多名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依次走到荧幕前,向面前的“游客”介绍景点。
据悉,除了这样的模拟导游,学校还和区内几大景区签订实习协议,平时学生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一到周末或者是节假日,学生就到景区实地实习,提升专业技能。近几年来,学校每年为全市和万盛地区旅游产业输送300多名技能人才。
校企合作让学生不再用蜡烛上实作课
用蜡烛和木头做加工件的模型,说起来让人不相信。但在几年前的万盛经开区职教中心,这却是机电专业学生们上实作课实实在在的情形。
学校校长尤庆华介绍,前些年,缺少发展资金让学校举步维艰,尤其是需要大量资金源源不断投入的学生实训实作课,更是捉襟见肘。为了节约成本,老师们想出一个好方法:用蜡烛和木头代替钢、铁模具来制作加工件。虽然蜡烛和木头制作出来的模型在硬度和精度上都无法达到要求,但考虑到成本的因素,这一方法一用就是好几年。
去年,学校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和市内几家大型机械公司达成协议,公司将车间建在学校,学生经过熟练培养后,不仅可以在大型机床上操作,制作出来的加工件还可以供应给企业,赚取一定生活费,一举两得。
编辑:陈麒 责任编辑:李伟 杨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