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渝北:危旧房改造外挣“面子”内惠民生

2012-10-11 14:32:36  来源:渝北报   作者:黄娟

“我在这里住了快20年了,危旧房改造让我第一次感觉住进了新房。”近日,家住双凤支路的邝大爷高兴地说,危旧房改造让他想搬出这里的想法就此打消,甚至十分愿意在这里养老。

邝大爷回忆,他是第一批机场农转非人员,20年前就从农村迁到这里居住。前几年,一家三代4口人挤在不到50平方米的房子里,过着“蜗居”生活。“不仅屋内环境差,屋外环境也不好,这一片由于‘脏乱差’,被人们称为‘农民街’。我就想着有一天能搬出这里。”邝大爷说。“不过,现在彻底变了,你看这楼下,全是花园,还有健身器材、乒乓球台、篮球场,旁边还有个晚晴园。再看看我们住的这楼,贴上了青砖、改了线路、粉刷了墙壁,和新房子没两样!”邝大爷高兴地对记者说。

其实,和邝大爷一样,对自己的居住环境发生的变化有着强烈感受的市民不在少数。2008年,渝北区启动危旧房改造工程,不仅改善了城市形象,提升了城市发展潜力,还提高了老百姓的生活品质。

渝航路片区

——重庆人的“宽窄巷子”

渝航路片区里空气清新、绿树成阴,空地中各种健身器材一应俱全,附近的居民下楼就能锻炼;点缀在道路两旁的神态迥异的雕塑,让这个片区显得尤为别致;宽敞干净的路边,附近的房屋全都披上了“外衣”,焕然一新。

可就在4年多前,这里还是渝北区出了名的“脏乱差”片区。“到处都是破破旧旧的。”从小居住在附近的李艳特别有感触。她告诉记者,以前这里的马路只有两米宽,来往的人流车辆一多,交通就开始堵塞,道路旁边全是低矮的老楼房,看起来破败不堪。

而这里的改变是从2010年开始的。这一年,渝北区把这渝航路片区定为重点整改区域,投入资金3亿把道路两旁的危房全部拆除后,又斥资1亿多将人行道拓宽,在两旁铺设草坪,并对片区景观进行整体设计和规划。

“不久的将来,这里将成为重庆人的‘宽窄巷子’。”区城乡建委工作人员介绍,今后,渝航路片区的景观还会融入意大利等异国元素,为艺术家开辟专门的行为艺术展示区,争取将其打造成4A级特色旅游居住景区。

实施危旧房项目13

——跳出城市形象的短板

一只木桶盛水的多少,并不取决于桶壁上最高的那块木板,而取决于桶壁上最短的那块。对于渝北而言,危旧房就是影响城市形象和品质的那块短板。

在渝北区许多老房子里,很多家庭几代同室,一住就是几十年。而大部分危旧房片区人口密集、建筑密集、电线密布,有着极大的安全隐患。

为改善危旧房居民的居住条件,渝北区启动开展了城区危旧房改造相关工作。成立了危旧房改造指挥部,相关职能部门对全区危旧房情况进行了摸底调查,制定了危旧房改造方案,经过层层落实,危旧房改造工作得到了强力推进。

数据显示,自2008年以来,渝北区共启动并实施的危旧房改造项目及城区拆迁项目13个,其中拆迁12个、整治1个,总拆迁量约25.61万方(不含零星危旧房),占地面积185.69亩。居民的居住品质和环境得到了大幅改善。

和谐拆迁

——以人为本,让利于民

城市拆迁和危旧房改造工作是一项利民惠民工程,也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区城乡建委工作人员王女士对这点深有感触:“城市拆迁和危旧房改造是一项很复杂也很棘手的工作,需要各个部门的通力协作,和市民群众的积极配合。”

科学的政策机制,不仅改善群众的生活条件,也推进改造工作顺利实施。为营造和谐拆迁的社会环境,渝北区坚持“民生为本,拆迁为民”的指导思想,积极推行危旧房改造中的稳定风险评估机制,采取各种切实有效的工作措施,及时化解了各种矛盾和不稳定因素。

同时,渝北区还结合本区实际情况,制定了不少让利于民的政策。自从改造工作启动以来,城市拆迁总体形势平稳有序,切实做到了“和谐拆迁”,确保了社会稳定。

如今,在渝北大地上,一块块城市绿地、一个个公园广场相继建成,渝北区的人居环境也由过去拥挤、脏乱的局面蜕变成为开阔、整洁的全新面貌,人们的幸福也写在心里、挂在脸上。

编辑:陈麒 责任编辑:李伟 杨嘉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