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高昂“龙头”奔富路 助农增收增效

2012-10-10 15:30:14  来源:三峡传媒网   作者:蒲翔

高昂“龙头”奔富路。如今的万州农业,正逐渐步入现代化,农民增收致富的步伐越走越坚实。

梨树乡林下养鸡产业化助农增收。记者 周志坚 摄

A 立体农业:

农民变成“庄园主”

秋意渐浓,气温骤然下降,但万州区龙沙镇雨台村却呈现出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

田间地头,竹柳飘絮;密林丛中,山羊鸣叫;山坡荒岭,杞木成行;清冽水塘,鱼儿跳跃,白鹅红掌拨清波,荡起阵阵涟漪。

“哇!好大一片园区哟!”925,记者来到雨台村,去探访重庆红宇林现代农业园,随行的朋友赞叹。

雨台村地处深山,自从有业主进山搞开发,这里沉寂的山乡有了生机和活力。

“汪……汪汪……”几声犬吠,惊动了园主周启英,见是熟人,她将我们引进了她创办的“立体现代农业园”。

杞木树已长成林

我们穿行在密林中,郁郁葱葱的松树高大挺拔,松涛阵阵。人工培植的大片杞木树也不示弱,足足有几丈高,齐刷刷地立于田野间。

"快点为树木刷上石灰,防止长虫,中午的伙食算我供!"周启英向那些干活的工人们喊话。

"要得,周姐什么时候变得如此大方了啊!"工人们笑声溢满整个田野。

工人们叫周启英为“周姐”,颇有“大姐大”的意思。

"周姐大方得很,哪个有我开的工资高哟?"周姐和那些工人相处融洽,亲如姐妹。

在广袤的田野里,密密匝匝的杞木树就像一个个挺立的哨兵,巍然不动,秋风拂过,“哗哗”作响。

“我园区的杞木树长得飞快。”周姐自豪地说,那些树木早有人盯上了,长到20公分后,就有人用车子来拉呢!

“那时候就有效益了!”周姐期待着那几万棵杞木树变成摇钱树。

周姐种植的速生经济林———杞木树足足有200多亩,漫山遍野皆是,这些树木,足足花了好几十万元,这片人工林承载着周姐致富的希望。

香椿树香遍田野

除了杞木,还有那成片的香椿也是周姐的“摇钱树”。

这几天,她正请人用挖机和耕耘机操作,将地里密集的香椿树进行移植,“利用现代化的工具,比请人工节约了不少成本……”周姐说。

田间一棵棵香椿树整整齐齐地生长着,树干直径有8厘米,棵棵香椿树苗有2多高,在微风的吹拂下,香椿树摆动着婀娜的舞姿。

"2009年,我从湖北买回25万株香椿苗,2010年就见收成了,当年就卖幼芽1万多元,今年卖得火爆,光春芽就卖了3万元……"周姐站在田间,抚摸着那些"宝贝儿"

为了明年开春让香椿提前上市,周姐搭建了大棚。里面的香椿树生长比外面的快多了,叶子也细嫩。

500只羊“闹”山乡

农业发展的春天来了。

近几年,万州大力提倡搞现代农业,土地实行集约化,周姐和他的丈夫决定投资种养业,搞立体化农业。利用养殖产生的粪便发展种植业,增加有机肥,实现土地的良性循环。

“咩……咩……”,循声望去,4个羊圈里500多只羊正在争饲料,这批羊是园区增收的一个骨干项目。今年春节,周姐花30多万元从山东买回来的。

圈舍的规模很大,是用木头和钢材混合建造的,相当气派,有2万多平方米。上面是羊圈,下面是化粪池,可用来制沼气,利用沼气,既解决了燃料问题,也实现了粪便的无污染处理。

“发展现代农业就是要上规模,目前,这个农业园区已流转土地1000多亩,周围上了年纪的老年劳动力基本上在这里打工,割草、施肥、栽树……一年的工资支出就要好几十万元。”周姐对其充满了憧憬,目前,除开建园区花销的成本,还剩余不少,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庄园主”。

/Page/

B 现代农业:

纵深推进农业现代化

32万农户踏上致富路

发展现代农业,拓宽农民增收路子,周姐无疑是一个成功案例,也是全区现代农业的一个剪影。

万州现有农户37万户,其中有劳动能力的农户32万户。搞现代农业,是惠及全区广大农民群众最大的民生。

10年来,万州抓住西部大开发、三峡移民、退耕还林后续工程、新农村建设等契机,实施"集约"经营战略,狠抓农业产业结构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促进了生产经营方式的转型升级。

尤其是近几年,在万州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引导下,万州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步伐,农业现代化进程快马加鞭,向纵深推进。

而今,全区上下形成了大户带动、龙头企业引领的农业现代化模式,林下养鸡,林下种药材……所有镇乡和涉农街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高唱"山字经",大做"水文章",引导业主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引领农民挣票子,鼓起了农民的"钱袋子"

一组数据绘就农业发展的美景———————

2011年,全区新发展农业企业386家、农民专业合作社87个,培育种养专业大户3920户、自主创业农户7.8万户……

2011年,全区实现农业增加值42.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591元,而2002年,全区的农民人均纯收入为5332元……

3+X+2示范推进模式

串起农民增收产业长链

10年来,万州大力发展现代农业。近几年,万州大力推动农民增收、农业增效,采取"十百万"示范建设目标和"3+X+2"的示范推进模式,串起农民增收的产业长链,实现了农户增收。

按照"十百万"示范建设目标和"3+X+2"的示范推进模式,万州区启动了氵襄 渡镇、新田镇、长岭镇、高梁镇、甘宁镇、响水镇、天城镇、白羊镇、九池乡、柱山乡10个示范乡镇、100个示范村、10000户示范户的"十百万"示范工程。

氵襄渡镇5000亩葡萄、新田1000亩农村移民致富示范和九池、长岭、天星5000亩蔬菜、花卉等3个区级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全面开工建设,并已粗具规模;30个特色产业示范园及每个镇乡、涉农街道的2个示范点也已具雏形。

这种示范带动效应,拉动了全区农业经济快速发展。

“三大骨干”撑起产业支柱

“六驾马车”拉动经济增长

十年磨一剑。

农民增收工程向纵深推进,万州广袤的大地上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农业产业化进程。

柑橘、畜禽、蔬菜"三大骨干"撑起产业支柱,中药材、林木、烟叶、水果(猕猴桃、葡萄、杨梅)、水产、花卉等"六驾马车"拉动经济增长,六大特色产业百花齐放,促进农民增收。

目前,万州现代农业已经形成了"两圈一线六大片"的支撑框架。

"两圈":即围绕九池、陈家坝、天城、百安坝、新田、长岭等城郊一圈建成常年蔬菜基地;围绕茨竹、普子、地宝、白土、罗田、铁峰等后山镇乡一圈,建中药材基地。"一线":即围绕长江流域一线,建设"万县古红桔生态园""六大片":响水、氵襄渡、溪口、甘宁等镇乡的特色水果;白土、孙家等镇的烟叶,甘宁、龙沙等镇的蚕桑、新田等镇水产,长岭、新乡等镇的茶叶,白土、走马等镇的畜牧。

农业龙头企业成为

增收增效“助推器”

随着农民增收的逐步实施,万州正在涌动一股创业的春潮。农业龙头企业和重专大户起到了增收"助推器"作用,成为农户增收的"引擎"

到今年上半年,全区市级龙头企业总数达到29家,国家级4家,居全市区县之首。今年新注册农业企业52家,其中新培育区级以上龙头企业26家、市级龙头企业7家,新发展涉农微型企业295家,种养专业大户2660户,农民专业合作社33个(其中新型股份合作社13家),全区农民专业合作社总数达到432个。新增土地流转3.25万亩,农村耕地流转面积达到53.5万亩。

孙家现代农业示范园和同鑫现代农业示范园获批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园。两大农业园区带动了周边10多万农民发展产业,为万州实施产业化经营起到了引领作用。

重庆市三峡牧业(集团)有限公司、重庆市鱼泉榨菜(集团)有限公司、重庆市万州宁兰食品有限公司、重庆市万州区新天地高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重庆市三峡果业(集团)有限公司等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采取“公司+农户,基地带大户”的模式,落实了项目建设地点、建设规模,直接和间接带动了全区20多万户农民增收,消化了当地富余劳动力,农民足不出户,实现家门口挣票子。

编辑:陈麒 责任编辑:李伟 杨嘉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