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的捐200元,多的达2万元,我们的‘党内关爱基金’一建立就得到各企业、党组织和党员踊跃捐款……”近日,玉林市玉东新区党群工作部工作人员正忙着核对捐款数,以此制定帮扶计划。部长吴厚强告诉记者,“党内关爱基金”是玉东新区“政企村联建促发展”活动的举措之一,建立不到3个月就已募集捐款近20万元,将对生活困难党员、有创业需求的党员进行帮扶。
今年,“结对、帮扶、关爱”在玉东新区成为一组关键词。该区创新推出的“政企村联建促发展”活动,让20个机关、3个区直企事业单位、21个村社区、27个企业结成对子,将机关、企业、农村的资源整合起来,共建基层组织、共兴农村经济、共促企业振兴,有力推动了城乡统筹发展。
基层处处党旗红
9月10日,玉东新区茂林镇鹿塘村村民朱伟翁像往常一样起了个早,穿上工作服,到位于村里的发东养殖公司上班。
该公司是一家专门养殖龟、鳖及中华鲟的特色养殖企业。朱伟翁的主要工作是配饲料,在公司干了10多年的他已是“元老级”技术能手。
今年4月,公司成立了党支部。作为党员,朱伟翁觉得应该用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从那时起,每天配好饲料之后他都会到养殖池进行巡视。董事长覃向东说:“公司成立党支部之后,党员在各方面都起到带头作用,我也正在努力向党组织靠拢。”
今年,玉东新区打破地域和行业界限,创新党组织设置方式:企业中党员人数不足3人的,采取“先输血、再造血”的方法,从各村或部门单位中派驻党建指导员帮助企业建立党组织。
玉林市委副书记、玉东新区工委第一书记陈延国告诉记者,开展“政企村联建促发展”活动,就是要充分发挥企业的综合带动效应,在企业和农村之间,建立有组织、经常性、紧密型的联系,形成利益共同体,达到企业增效益、农民增收入的目标。
目前,玉东新区在“政企村联建促发展”活动中新建了16个企业党支部,覆盖27个企业。
三方携手共发展
发东公司绝大多数员工是本村村民,党支部的成立像是加了一剂“润滑油”,使鹿塘村和企业都得到加速运转。
1996年,发东公司初到鹿塘村发展,朱伟翁几兄弟就将家里的8亩多土地出租给公司。“按当年粮食收购价折算,每年租金相当于500公斤稻谷。比如去年每公斤稻谷价格为3.5元,相当于每亩土地的租金是1750元。”朱伟翁说。
出租土地之后,朱伟翁和妻子都成了发东公司的正式员工,每人月薪1500元,年终奖金另计。工作之余,他们还在山上种荔枝、龙眼,家里养猪、鸭,家庭年收入超过10万元。
今年,鹿塘村群众主动租借近1400平方米集体农田用于公司养殖扩建,使得公司养鳖池增至25口,占地面积近1万平方米。公司扩建后,短时间内无法招到人手,村民们便义务投工投劳。
在发东公司不远处,是蓁蓁生态农业示范基地,种植有水稻、药材等。去年11月,仅用了26天,这片2600多亩的土地就流转了出去。按照公司的规划,这个生态农业示范基地集观光、生态种养于一体。“土地租金比照发东公司,村民为公司打工,工钱每天50元左右,高的还有100多元的。所以我们欢迎公司来村里投资。”村支书朱有其介绍说。
同心共谱和谐曲
“政企村联建促发展”的效应,企业快速发展,农民收入增加。而更令人欣喜的是,玉东新区的农村面貌也日新月异。
茂林镇新寨村公共服务中心正在如火如荼施工中,村支书牟小华看着这幢建筑一天天“长高”,心情特别激动:“村委旧办公楼是上世纪70年代建的,已经很破旧,我们盼望公共服务中心有好多年了。”
据她介绍,新寨村公共服务中心占地面积5200平方米,总投资120万元,是一个集行政管理、医疗保健、文体娱乐、便民服务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场所,预计10月底建成。之所以建设速度那么快,是因为我们村有几家水泥混凝土公司,他们得知村里要建设公共服务中心,纷纷慷慨解囊,有的捐资,有的赞助水泥混凝土。”牟小华说。
玉东新区工委书记刘靖森说,开展“政企村联建促发展”活动以来,村和企业之间的感情深了,企业将村子的发展也当成了自己的责任。玉东采取“政府财政划拨一点、企业赞助一点、村民自筹一点”的方式建设农村,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同时,机关、企业党员还深入农村,为留守儿童和农民工子女送去慰问金、学习用品等。在党委、政府的引导下,各部门、企业还积极出资帮助困难党员群众,关爱贫困家庭的失学儿童,向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农家党校捐赠文化娱乐工具、硬件设施,兴办公益事业……政府、企业、农民群众同心共谱和谐曲,成为玉东新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编辑: 刘早生 责任编辑: 杨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