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栋栋高楼正在拔地而起,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稍显陈旧的农房,显示着兰州新区在推进城镇化的同时,面临如何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加快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难题。“今后一个时期,兰州新区将加快推进新区农业农村经济转型升级,努力把新区打造成内陆欠发达地区统筹城乡发展的试验区。”兰州市委常委、兰州新区党工委书记杨志武说。
就业路子宽 农民回乡来赚钱
中川镇红玉村里的文化广场墙上有三幅画,一幅名为“过去的记忆”,一幅名为“现在的生活”,还有一幅名为“美好的明天”。这三幅画描述了红玉村村民这些年生活的变迁。以前村子穷,村上的青年都相约往外走;现在,兰州新区的发展日头正盛,大家都瞄准了这个机遇,争先恐后地回到新区找发展机会。
村民马国鹏以前在浙江舟山开面馆,生意马马虎虎。去年他回到村子。“以前大家都外出打工,现在新区建设,我们全都回来了,可不是瞄准了新区的发展势头好嘛!”颇具生意头脑的马国鹏和朋友在新区注册了一家建筑工程公司,承包一些小工程。
兰州新区积极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在社会保障、住房、教育等方面统筹城乡建设,成立的新区政务大厅实行“一站式办公、一个窗口对外服务”,被征地农民养老、新农合、医保、就业培训等社会保障正在全面展开。兰州新区加快构建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推进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
参加养老保险 失地农民生活有保障
中川镇倒水塘村是兰州新区中川镇耕地面积最大的一个村子,全村636户、2508人共有8430亩耕地。2011年2月兰州新区建设全面启动后,3月份该村耕地全部被征用。失去赖以生存的土地,农民怎么办?
记者在村里采访时,遇到了刚刚从镇上回来的村民狄尚煜。他告诉记者:“家里5口人,原来有16亩地,种些小麦、胡麻、洋芋,年收入约五六千元。耕地被征用后,全家5口人都参加了养老保险。”他告诉记者:“上个月,我们村子被选为养老保险的试点村,男的年满60岁、女的年满55岁就可以每月领取684元的养老钱。我的老母亲90岁了,9月29日我母亲和村里的300多人一起领到了第一个月的养老金。养老保险为我们解决了后顾之忧。”
兰州新区是全省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地区,而倒水塘村则是兰州新区第一个实施养老保险的试点村。
支持就业培训 农民失地不失业
兰州新区还为有一定劳动能力和文化基础的失地农民想到了继续就业的办法。新区中川镇红玉村“文江超市”的老板杨文江是地地道道的本村人,2006年吉利汽车公司建厂时,征用了杨文江家6亩耕地。手头有钱后杨文江建起了700平方米的楼房,如今他将二、三楼全部出租,年租费收入3万元。他还在一楼开设了台球室、棋牌室、澡堂以及小超市。“如今一年的收入有十来万吧。”杨文江告诉记者。
为帮助失地农民更好地就业,兰州新区将抓好以权益保护、求职技巧为主要内容的引导性培训和建筑工程、机械维修、农业技术、计算机基础等内容的技能性培训。为了提升农业专业化生产能力,新区将突出以“专业”为主题的培训。大力发挥政府引导作用,鼓励现代农业示范区吸纳“专业型”失地农民就业。
编辑: 刘早生 责任编辑: 杨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