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为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城乡统筹发展,荣成市坚持公共投入均等化、社会服务均等化、民生保障均等化的目标,推动城乡规划建设、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生态建设“六个一体化”,城乡各项事业保持了良好发展态势。
公共投入均等化着力提升统筹发展水平
9月21日,记者刚走进荫子镇北流水村,一阵花香扑鼻而来,洁净平整的道路、花木掩映的街巷,一幅清新和谐的乡村画卷映入眼帘。
以前的北流水村一直是脏乱差的反面典型,用村支书张福杰的话说,村子面貌“一差、两无、三多”,即村庄整体规划差,房屋方向杂乱无序;村内无主街、无完整的硬化道路,路窄、路况差,出行难;村内空房多、车库多、鸡圈猪圈多,清理“三大堆”及拆除乱搭乱建任务重。今年6月初,北流水村被正式确定为下半年环境整治重点村,张福杰立即组织200多名村民代表外出参观,看变化、找差距、鼓干劲。回村后,马上制订整治方案,积极发动群众参与环境整治活动,村子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过几个月的环境综合整治,俺村终于脱掉了‘破棉袄’,穿上了‘花衣裳’。”看着窗明几净、燕舞莺歌的新村庄,张福杰笑着说。
今年荣成市围绕打造“城乡一体化和半岛蓝色经济区先行区”的战略部署,组织实施了通水、通暖、通气和城乡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的“三通两处理”等镇村基础设施工程,以及镇街驻地改造、村庄农房建设、农村环境整治、城乡公路建设工程,进一步优化了农村环境,缩小了城乡差距,促进了城乡一体化发展。
围绕镇街驻地改造,荣成市投资4亿元在16个镇街启动了驻地改造项目,盘活闲置资产,拆除破旧建筑,规范广告门牌,建设商贸服务设施,年内将拆除破旧建筑5万平方米,新建商住办公设施50万平方米,带动入驻1000家商户。
围绕基础设施延伸,荣成市加快推进“三通两处理”工程,新建改造565个村的自来水工程,在全省率先实现自来水“村村通”。投资1365万元新建大疃、夏庄2处镇级供水厂,解决50个村、3万人吃水问题;计划投资820万元继续实施港西、成山、俚岛、人和、虎山等5镇供热设施扩面工程,新铺设管道17公里,新增供热面积10万平方米。目前已铺设管道18.9公里,新增供热入网面积11.1万平方米,超额完成今年工程计划;投资750万元实施港西、成山、俚岛、夏庄、埠柳、人和、虎山等7镇的镇级燃气设施延伸工程,建设天然气站1处,铺设燃气管道23公里,新增用户4500户,实现全市22个镇街燃气设施全覆盖。目前已完成埠柳天然气站建设,铺设管道23.6公里,安装用户4500户,超额完成今年工程计划。投资1.1亿元建成2处市级垃圾处理场,推广建设了300个村级地埋式垃圾箱、25处镇级垃圾转运站,建立了农村生活垃圾收集、清运的长效管护机制,全市100%的村实现了城乡垃圾一体化处理,生活垃圾入站率达到100%,市里每年还安排2000多万元资金保障日常管理运行。建设了38处污水处理设施。其中,市级污水处理厂3处,镇级污水处理设施22处,村级污水处理设施13处,实现了镇街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全市污水日处理能力达到14万吨,镇街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80%。
为改善农村居住环境,荣成市启动实施了137个农村住房建设项目,开工建设安置房4.2万户、430万平方米,现已回迁安置1.7万户。在今年6月份的全省农村住房建设和危房改造表彰会上,荣成市被省政府授予山东省农村住房建设和危房改造先进市,是威海市唯一获此殊荣的县市。农村环境整治方面,对今年确立的90个威海市级农村环境整治重点村进行整治,5月份全部完工。
在城乡交通设施建设上,今年实施的隆高线将军路至大疃大街段、石沙线大庄至灶户段、港崖线埠柳至大山口段、环海路八河港至斜口岛大桥段、滕墩线西上庄至吕家疃段等5条34.45公里县道改造工程和罗家庄至滕家公路路面工程及崮柳线、东王线等乡道改造工程已全部完工;成龙线成山至港西段公路和俚李线夏庄至崖西段公路改造续建工程,被覆路面51万平方米,预计10月底前竣工;计划改造的142条、140.4公里的乡村公路已开工140条,完工137条,全面完成农村公路网化工程;计划的62条农村公路绿化工程已于4月底前全部完工,栽植各类苗木33.7万棵。
城市老区道路改造方面,对黎明小区冬诗巷、青阳小区青屏巷等两个小区8条街巷和石岛城区黄石路实施路面、排水、绿化改造;对双泊南区、三环嘉园南区实施路面、排水、绿化改造和环境整治;对城区邹泰南街、河阳东路、荷田东路、云光北路4条道路实施排水改造。目前,城区道路改造工程已全部完工。
社会服务均等化打造生态文明乡村
6月中旬,历时3个月的龙河治理工程基本完工。铺设彩砖的林荫小道、凭栏观河的观景台,治理后的龙河四季有绿、三季有花、步步有景。
没有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的开工仪式,今年2月,40多辆大型机械设备开进龙河,全面启动疏浚清淤工程。5月初,龙河治理土建工程提前一个月完工,砌筑驳岸6400米、建筑拦水坝7座、河道疏浚清淤30余万立方米,两岸绿化带地形调整和景石布置等工作接近尾声,苗木栽植工作加快推进。6月中旬龙河治理工程河道土建治理和绿化工程基本完工,共砌筑驳岸6400米,修建拦水坝7座,布置景石5万吨,新增绿化总面积37万平方米。
看到往日的污水河转眼变成了景观河、文明河,龙河岸边八甲村的一位村民有感而发,写了一首七言绝句,表达内心的喜悦之情:喜看龙河起宏图,政通民心干劲足。百年沉疴一朝治,碧水清流溅玉珠。
龙河治理工程是荣成市今年加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改善城乡居民生活环境的举措之一。今年,荣成市确立了环境+社区+产业“三位一体”的工作思路,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向农村和城乡结合部延伸。具体工作中,注重与公共服务设施、河道流域治理、乡村文明建设结合起来,因地制宜打造生态环保型、社区服务型、修复保护型、文化和产业带动型等特色村庄。按照服务半径1.5公里、辐射周边3到5个村的原则,在全市规划了310处农村中心社区,建设集超市、卫生室、村民活动室、平安网路、金融服务等于一体的社区服务中心,形成了以中心社区为基点的15分钟便民服务圈;在崖头城区黎明、十里香河、华侨等5个社区建立业主委员会,在石岛城区天河城市花园、明鑫、石岛水产、兴隆等4个社区建立业主委员会,全面推行物业管理服务,进一步方便居民生活。
投资4308万元对今年计划整治的91条农村河道进行治理,其中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重点村河道71条,治理总长度63.5千米,浆砌河道23.3千米,列入民生工程的农村河道20条,治理长度35千米,目前91条计划整治河道已全部完工;城区方面,对崖头城区的沽河治理(三期)、龙河和石岛城区的石岛河、张家河、凤凰湖东河道等3条河道进行综合治理改造;加强对人和石材加工环境治理,改造石材加工企业废水沉淀循环池60处,对马沙线寨东至沙窝段、石沙线大庄至韩家疃段两侧石材加工业进行综合治理,清理占道堆放物料,整修排水边沟,治理乱排污水,建设厂区围栏和道路两侧绿化带等设施。荣成市还以“乡村文明行动”为抓手,鼓励各村组建庄户剧团、锣鼓队等群众性文化团体400多个,对东楮岛、烟墩角等近百个具有鲜明文化特点的村实施保护性整治,打造了一批乡村民俗旅游示范点。去年底荣成市被评为全省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先进市,今年5月在全省实施“乡村文明行动”电视电话会议上做了典型交流。
坚持民生保障均等化促进城乡和谐发展
今年3月,作为第一批住户,荣成市俚岛海科120户外工高兴地拿到了住房钥匙,入住企业公租房。5月16日,记者来到已经搬进公租房两个月的俚岛海科职工宫雪家中,和她聊起了她家的新房子。1999年,宫雪和丈夫从莱阳老家来到俚岛海科公司打工。“刚来公司时,由于职工宿舍短缺,我们只能在附近村子的山上租房子住。离公司远不说,房子还很简陋,每逢雨天,屋子就漏雨,条件很艰苦。”提起以前的日子,宫大姐连连摇头。今年3月,宫雪一家作为第一批住户搬进了新楼房,心里别提多高兴:“新房子宽敞明亮,上班步行五六分钟就到,偶尔晚上加班,回家也方便。1平方米房租两块钱,一年才交1000多块钱。公司还给交水电费,过年过节送米送面,吃住都不用愁,简直比城里的生活还好。”
去年开始,荣成市实施由企业出资建设、市政府给予政策和资金支持的公共租赁住房建设项目,面向住房困难职工、外来务工人员以及新就业大学生出租。俚岛海科和北方水产率先启动了两个公共租赁住房项目,新建、改建职工公寓563户、1.1万平方米。目前,两个公租房建设项目基本完工,已有近250户居民搬进新楼房,小区还配备幼儿园、商店、休闲娱乐器械和物业用房等配套设施。
今年,荣成市以“诚信建设年”活动为主题,坚持突出重点、标本兼治,下大气力改善群众生活,做好群众工作,理顺群众情绪,扎实推进民生工程,提升社会保障水平,创新农村“三资”管理,强化基层基础工作,营造出和谐有序的社会氛围。
着眼于保障和改善民生,荣成市今年规划实施了总投资16亿元的十件民生工程,将发展的成果惠及全市人民。教育方面,新建了海洋职业学院,改扩建了10所农村中小学和幼儿园,续建了新初中、新二中、新特校工程。同时加强完善中小学塑胶跑道、教学仪器、音体美器材、综合实践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了素质教育实践基地体能拓展训练项目和生态园建设工程。目前海洋职业学院项目基础工程已经完工,正在进行主体工程施工建设,10所农村中小学、幼儿园改扩建和新二中、新初中续建工程已全部完工并投入使用,全市中小学校标准化率达到100%;卫生方面,实施建设了总投资1.13亿元的疾控中心大楼建设、市中医院康复大楼续建工程及夏庄、大疃、马道3处镇级卫生院改造工程和52个村卫生室建设工程。目前已完成投资近5000万元,完工项目55个,镇村两级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均提前完工。中医院康复大楼续建项目已完成地上1至8层框架结构施工,预计10月份主体工程完工。疾控中心大楼建设工程已完成基础工程施工,正在进行地上施工。3处镇级卫生院改造工程已完工,52个标准化卫生室工程基本完工,农村标准化卫生室达到243处。
在办好教育卫生文化事业的同时,荣成市大力推进基本保障提标扩面,新农合筹资标准由每人每年300元提高到360元,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由每人每月60元提高到70元,城市低保由每人每月400元提高到420元,农村低保由每人每年2000元提高到2500元,“五保”集中供养标准由每人每年4000元提高到5000元、分散供养标准由每人每年2400元提高到2500元,在全省率先推行了低保规范化运作。今年上半年全市民生投入达到18亿元,同比增长20.4%,基本保障继续保持全省县级领先。
荣成市还不断加大对特殊群体救助力度,目前已为全市1276名家庭困难高中生发放免收学费补助65.5万元,为898名学生发放高中助学金67.4万元,为1204名家庭困难幼儿发放学前教育政府助学金72万元,为3768名家庭困难职业学校学生发放助学金286万元,为594名家庭困难和涉农专业的职业学校学生发放补助及减免学费60.45万元。免费为500名白内障患者施行复明手术、150名精神病患者发放治疗药物、200名贫困残疾人发放轮椅;免费为全市60周岁以上农村居民和慢性病患者查体,完成200236人次,查体率达到91%;免费为39796名55周岁以上的企业男职工、45周岁以上的企业女职工和参加生育保险的企业女职工,以及60周岁以上城镇参保居民进行健康查体,促进了优质教育卫生资源向农村覆盖。
住房保障工程方面,按照每户6万元的标准,为符合条件的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发放经济适用住房货币补贴,目前已完成申请、审核、公示工作,共有73户(其中石岛6户)家庭获得补贴资格;为符合条件的城市低保和低收入家庭发放廉租住房货币补贴,补贴标准分别由每户每月280元提高至400元、210元提高至300元,6月份和12月份集中发放,目前已为76户符合条件的低保、低收入家庭发放上半年廉租住房货币补贴16万余元;“十二五”期间,荣成市计划每年建设公共租赁住房500套。今年新规划了大连獐子岛渔业公司、石岛集团和威海平安轮胎公司的3个新建、1个改建公共租赁住房建设项目,共计548套、22440平方米。目前四个项目已全部开工,完成投资2750万元。项目完工后,将帮助解决1600多名企业职工和外来务工人员的住房问题。
编辑: 刘早生 责任编辑: 杨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