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拉长产业链 九龙坡造千亿级园区铝加工“钱”景广

2012-09-26 15:06:15  来源:重庆商报   作者:杨玥

九龙坡区顺威铝业股份有限公司,工作人员正在调试设备。 记者 梁杰摄

现状

科研投入不足 抗风险能力偏弱

总规划面积65平方公里,已入驻企业200余家,2011年工业总产值350亿元……这是来自西彭工业园区的一连串数字。

九龙坡区经信委主任刘伟告诉记者,2011年,九龙坡区铝材产量达92万吨,占全市铝材产量的83%,而它们主要来自西彭工业园区。

西彭工业园区自2003年成立以来,九龙坡区铝产业迅速向其集中。发展至今,园区已初步形成电解铝—铝合金—铝加工材—铝制品的产业链。去年,在其350亿元的工业总产值中,其规模以上材料工业总产值占比达60%

然而,在规模较大、集聚化发展的光环背后,西彭工业园区是否也面临着现实困惑?

“在九龙坡整个铝产业链中,上游已做得很稳定,中游也显得非常成熟和饱和。”刘伟说,而处于产业链下游的铝制品板块,西彭工业园区的门类显得还远不够齐全和丰富,产业链有待花大力气拉长延伸,而实际上这一块的上升空间至少是中前段的数倍,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此外,行业整体技术水平不高,也引起了九龙坡区的关注。

“如果单看园区内的部分铝加工重点企业,其工艺装备的确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但就全行业而言,其装备、技术水平仍然不高。”刘伟说,全行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还不到1%,部分核心技术、装备仍以进口为主,企业的新产品开发能力不强,原始创新能力较弱。而这也直接削弱行业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使得抗风险能力较低。

/Page/

破局

拉长产业链 引“符号性”项目

如何把下游产业链进一步拉长做大?西彭工业园区已开始了尝试。

西彭工业园区管委会副主任曾义说,过去,从上游看,我们有天泰铝,实现了“铝、电联营”、“铝液热直供”,已成为铝产业链上重要的节点;从中游看,有西南铝这一龙头企业;而现在,园区引进的中铝萨帕已进入试生产阶段,这个用于轨道交通的高端轻合金型材项目意味着,园区下游产业链有了符号性的项目。

在符号性项目的带动下,园区从上游到中游再到下游的产业链,还将进一步完善。

就在几天前,园区宽敞明亮的标准厂房里,重庆顺威铝业股份有限公司价值近1亿元的生产线安装完毕。这个原本只单纯做空调散热片的企业,从此涉足铝产业链的“中游”。

顺威公司总经理郭基荣说,这一步将为公司带来约20亿的年产值,比现有产值实现近3倍的增量。

顺威铝业只是园区不断完善产业链的缩影。在西彭工业园区拉长铝精深加工的谋略中,这里将形成三条更细的产业链:发展板带坯料—中厚板—薄板—铝箔精深加工链,形成箔材、PS板基、车用板材、集装箱板材和冷藏箱板材等拳头产品;发展铝合金—压铸件精深加工链,形成汽车轮毂、车用铝发动机、缸体等压铸零部件核心产品;发展铝合金—型材精深加工链,形成汽车、轨道交通、船舶、集装箱等专用高精度工业型材和建筑装饰型材高端产品。

“根据产业链的布局,这些方面的精深加工项目,将成为我们现在和今后招商引资的重点。”西彭工业园区管委会投资促进部部长李成林告诉记者。

设立技术中心 提供科技支撑

去年,西彭工业园区专门成立了重庆市汽车用铝应用工程技术中心。

该中心由园区管委会牵头,与重庆市骨干汽车铝合金零部件企业合作建设,由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西南铝业集团、长安集团、重庆大学、重庆理工大学等单位进行技术支撑,组成跨产业链上下游的产业技术研发机构。

据介绍,中心的研究内容包括汽车铝合金材料制造基础研究、铝合金材料的汽车用铝工艺技术及新材料的产业化,并致力于帮助相关企业形成一定规模的生产能力。

“中心通过培养综合性工程技术人才,建设国内一流的工程化实验条件,将形成我国汽车铝合金制造与应用的产品开发、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基地。”曾义说,它不仅为园区现有企业提供技术、产业、项目等各方面的支撑,并且将积极助推园区在相关方面的招商引资,促成汽车用铝产业链发展完善。

展望

造千亿级园区 九成是铝贡献

关于西彭工业园区的未来,九龙坡区很有信心。“西彭工业园区正着力打造中国铝加工之都,现已基本形成了一条较完整的产业链。预计在未来几年,西彭园区将形成一个装备技术水平高、产能领先、产业链完善,集产、学、研于一体的国际轻合金产业集聚地,从而带动重庆乃至全国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九龙坡区委常委、副区长宋泓说,预计到2016年,九龙坡区铝加工产业的产值将达650亿元,轻合金加工产业产值达100亿元,新材料产业产值达50亿元,成为九龙坡打造三千亿级工业强区的重要支撑板块。

不仅如此,十二五期间,西彭工业园区的发展目标是成为千亿级工业园区,这1000亿里,有大约900亿与铝产业相关,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铝加工之都”。

编辑:陈麒 责任编辑:李伟 杨嘉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