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主城区唯一的“双百”城区、重庆对外开放第一门户,近年来,渝北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区域经济连年升位,工业总产值、固定资产投资、社零总额、GDP等多项指标位居全市第一。更为可喜的是,还摘得了“全国文明城区”等30余块国家级金字招牌。在接下来的五年,渝北区将全力建成国际化开放新区、国家中心城市展示区、重庆统筹城乡发展示范区、国家级产业基地(即“三区一基地”),力争到2016年经济总量突破2000亿元。
在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的同时,渝北区高度重视教育事业,不断加大投入、改善条件、强化管理、提高质量,推动了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在教育质量提升方面,渝北区义务教育适龄少年儿童入学率、合格率、毕业率及三残儿童入学率均为100%,今年全区普通高考升学率达到95%,超过全市平均水平18个百分点;在学校建设方面,渝北区深入开展“学校建设年”活动,高规格推进学校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同时,渝北区的职业教育全市领先,健全完善了公办与民办相促进、中职与高职相衔接的现代职业技术教育体系。
会上,渝北区长黄玉林首先通报了渝北经济社会及教育事业发展情况。黄玉林表示,渝北的发展离不开各驻区高校专家学者的智力支持。如今,西南政法大学整体入驻,南方翻译学院办成万人大学,重庆工业职业学院整体搬迁,海联学院实现改制,将进一步推动渝北区教育事业大发展。接下来,渝北区还将从人才培养、技能培训、产学研、服务外包、招商引资、大学生实习基地等方面,与驻区高校开展全方位合作,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
“渝北既得的成绩有目共睹,渝北未来的规划令人振奋!”在了解渝北的科学发展进程及未来宏伟蓝图后,西南政法大学校长付子堂不禁拍手称赞。他说,整个西政目前已实现整体入驻渝北。在扎根渝北的这些年来,得益于区委、区人大、区政府、区政协以及全区人民的关心厚爱,学校发展进程加快推进、势头良好。近年来,随着渝北城市建设水平大幅度提升,文化及学术氛围也日渐浓厚。希望校地合作继续深入推进、实现双赢。同时,付子堂还就如何进一步加强社会管理、市民素质、环境保护、机制创新等,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渝北区委书记周旬说,在这个伟大的节日里,能够与各驻区高校领导欢聚一堂,共商大计、共谋发展,意义非凡。目前,渝北的大(专)学生人数超过6万人,对渝北整个社会的人口结构调整和人口素质提升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专家学者们为渝北的发展献计出力,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持,提升了渝北的“软实力”,也让渝北在前进的道路上更有底气。
周旬指出,渝北的经济发展与教育发展已呈现出并驾齐驱的良好态势。打造开放高地,离不开教育的支持。驻区高校打造“就业联盟”、研发航空产品、国际化办学等举措,将更好地为渝北建设对外开放第一门户提供“金点子”。同时,渝北也将继续与各驻区高校开展合作,全力为学校发展排忧解难,共同推动渝北更好更快发展。
编辑:陈麒 责任编辑:李伟 杨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