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做强三大产业集群 再造南岸工业

2012-09-04 14:19:48  来源:南岸网   作者:曾臻

做大物联网、手机制造、机电制造三大产业集群,2015年实现全区工业产值1600亿元

用时3年再造一个南岸工业

南岸区经开区推进新型工业化大会召开

829日,记者从南岸区、经开区推进新型工业化大会上获悉,到2015年,南岸区、经开区的工业总产值将超过1600亿元,这意味着,在做大医药、烟草等传统优势工业的同时,南岸区经开区将在物联网、手机制造、机电制造等新兴产业上寻找到新的增长极。按目前南岸区的工业总产值750亿元计算,3年后,南岸区将再造一个南岸工业。市经信委主任沐华平出席会议,

区领导刘宝亚、郑向东、向先全、黄昌林、王俊、林彬、蹇泽西、梅泽波、马勇、简光秀,重庆经开区领导徐宏参加会议并在主席台就坐。

走出一条符合南岸实际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会上,区委副书记、区政府代区长郑向东就《南岸区经开区贯彻中共重庆市委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作了说明。郑向东说,“十一五”以来,我区工业总量保持了23.2%的平均增速,2011年工业总产值超过750亿元,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55.3%,工业已经成为南岸区经济发展的强大驱动力。来自区经信委的消息,“十一五”以来,我区已经连续5年跻身重庆市工业十强区县。

然而,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环境的恶化,消费市场需求不足,要素成本上升,部分行业产能过剩,我区的工业经济下行趋势明显。郑向东指出,工业经济总量偏小,产业结构不优、集群发展集中度不够、规模以上企业数量少、创新能力不强等因素使我区工业经济发展逐步放缓。

的确,在医药、烟草等传统工业发展逐步放缓的同时,如何找到南岸区工业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成为了摆在南岸人面前最现实的问题。822日,全市推进新型工业化大会召开,《中共重庆市委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若干意见》出台,这为南岸区的工业发展指出了发展道路。

“新型工业化发展将是南岸区工业发展的新动力。”郑向东说,南岸区的工业发展要做好调结构的工作,坚持优化发展环境、集群发展战略、存量增量并重、科技创新驱动、绿色环保发展的原则,做大物联网、手机产业和机电产业三大产业集群,走出一条符合南岸实际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南岸区已经有了发展的目标:到2015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600亿元以上,打造电子产业的“千亿级园区”,手机产业力争实现500亿元产值,物联网产业力争实现500亿元的产业规模,机电产业实现500亿元产值,医药、化工、烟草等产业实现400亿元产值。

十大建设助推打造三大产业集群

为打造三大产业集群,我区将推进十大建设来作为支撑。第一,全区要加快建设物联网应用示范基地建设,推进物联网的示范应用,积极引进中国联通、中国电信等运营商在南岸设立物联网运营机构

第二,积极推进手机制造基地建设,在“十二五”期间,引进国内外品牌手机制造企业10家以上,到2015年形成1亿台手机的产业规模,手机零部件本地配套率达90%

第三,建设物联网传感产品制造基地,全面开展传感器、传感设备产业的引进、培育工作,大力发展基于传感技术的物联网设备产业。

第四,建设电子信息科技孵化基地,加快推动电子信息孵化楼建设,培育200家以上电子信息“专精特新”小微企业,促进手机和物联网产业链上大中小微企业协同发展。

第五,建设电子信息产业支撑平台,依托工信部研究院西部分院,建设3G移动终端检测平台和全国首家物联网产品检测平台。

第六,建设智能家电制造基地,依托美的家电等核心智能家电企业,大力开发嵌入式芯片和系统,吸引13家国内外知名家电制造企业到经开区投资。

第七,建设大型精密数控机床产业化基地,在“十二五”期间,推动重庆机床集团建设成为世界机床行业一流企业。

第八,建设电机电子产业基地,大力推进3平方公里日本电子电机基地建设,发展平板电脑、数据中心、数码相机等电子类产品,力争通过35年时间,形成高端电子电机产业聚集区。

第九,智能工业建设,深入推进“两化融合”,推动装备制造业的信息化、智能化、网络化提升。

第十,绿色低碳工业建设,鼓励企业应用节能降耗新技术,新工艺,确保各项指标达到创模工作要求。

目前,我区手机产业、物联网、机电产业“三大集群”已有一定基础,而以上十大建设将为我区打造三大集群产业开辟道路。

新型工业是南岸工业发展的火车头、加速器、主载体、生力军

区委书记刘宝亚指出,全区要认真贯彻落实全市推进新型工业化大会精神,动员全区上下牢固树立工业立区,工业强区的意识,加压奋进,真抓实干,聚焦工业,培育企业,壮大产业,加强推进工业经济的转型发展,加快建设工业强区,为实现科学发展,固民兴区奠定坚实的基础。

“新型工业是南岸工业发展的火车头、加速器、主载体、生力军。”刘宝亚说,我区的税收有三分之一来自212家规模以上的企业,1178家工业企业为我区创造了50多亿元的财富,这是生力军。所以工业是财富的源泉。他指出,面对新的形势,新的任务,全区一定要深化认识,牢固树立工业立区,工业强区的意识,始终把工业发展放在经济工作的首要位置,着力构建区域经济工业的支撑。

刘宝亚说,工业是推动城市化的加速器,推进城市化进程的前提和基础,没有工业化就没有城市化。通过推进工业化形成大量的新产业,不断地创造新工艺品,使资源资本人口向城市集中,为城市发展提供物资帮助,反过来又为不断增加的城市人口提供就业。

“我区工业从2006年到20126年间,实现了23.2%增值,拉动了全区经济社会的发展,把工业比作一个区域发展的火车头十分恰当。”刘宝亚说。“工业发展水平体现一个地区的经济实力、综合基础水平、核心竞争力和发展后劲。”

转型任务紧迫艰难,机遇难逢稍纵即逝

对于目前南岸区工业发展的现状,刘宝亚用了两句话来概括,“转型任务紧迫艰难,机遇难逢稍纵即逝。”

刘宝亚指出,紧迫艰难是由于当前我区工业面临三大难题,第一,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的培育脱离,主城区将逐步退出高污染高能耗低效益的产业,这势必直接造成工业产业流失。第二,空间制约,发展平台扩展不足,茶园新区、经开区的建设还有待深入。第三,工业发展的主载体,基础设施还不是很完备,经济实体还不够壮大,还没有形成厂房带和聚集的厂房群。

这些难题都是致命的。刘宝亚说,在以上问题的作用下,全区5亿级以上的企业仅30家,10亿级15家,50亿级2家,另一方面中小企业盈利有大幅下降,甚至生存困难。

而好消息是,南岸区迎来了新型工业化发展的机遇,千载难逢,市委市政府把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定位于经开区,使得茶园新区、经开区竞争优势大大增加。

面对困难和机遇。刘宝亚要求,南岸区、经开区要抓传统产业的提升,稳固传统产业是做大总量的基础,抓新兴产业的培育,抓好招商引资,打造工业的大基地,大集群,大产业,加快工业的发展步伐,要加强合理统筹,优化经开区的工业布局,结合产业链条,结合配套服务,形成大中小企业相互协调,上中下企业协作配套的产业结构。

进一步培育大企业,提高工业核心竞争力,提高影响力,增强工业的持续发展,努力增强自我创新能力,努力完善创新体系机制。

优化政务环境,为企业发展提供优越条件,保驾护航

对于南岸的工业产业规划目标,沐华平表示,市经信委将一如既往的支持南岸区新型工业化发展。他说,南岸区的物联网、手机制造、机电制造三大产业集群很有发展前景,市经信委将在政策上、招商上帮助引导南岸区做大三大产业集群,为南岸区的工业发展贡献力量。

刘宝亚指出,全区各级部门、街镇、经济板块要加强服务保障,规范行政中的行为。全面清理和规范各种考核检查评比项目和各种收费项目,坚决杜绝乱收费现象。打造良好的法制环境,坚持依法办事,坚持重点企业季度座谈会、重点项目推进会和区领导联系企业制度,切实提高行政效能,精简行政审批程序,严肃治理“吃拿卡要”。

刘宝亚要求,全区要进一步落实西部大开发、国家鼓励类产业等优惠政策,用好经开区这块“金字招牌”,加强要素保障,完善功能配套,全力推进我区新型工业化进程,推动南岸区经济社会全面快速发展,谱写南岸新型工业化发展的新篇章。

编辑:陈麒 责任编辑:李伟 杨嘉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