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北碚工业成为经济发展第一“引擎”

2012-09-03 15:58:17  来源:北碚新闻网   作者:王富理

在全球经济下行,全国经济放缓的压力下,2012年上半年,重庆经济逆势上扬,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307.19亿元,同比增长14%,较全国平均水平高6.2个百分点。

业界人士认为,重庆经济高速增长的主要动力是工业经济。

北碚经济快速发展的轨迹概莫例外。事实证明,带动北碚经济高速增长,来自工业经济的强力拉动。

全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强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战略,工业经济发展成效显著。2012年上半年,北碚逆势增长,稳中求进。

统计资料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6.24亿元,增长15.2%,增幅位居主城九区第2位,高于全国7.4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幅19.3%,位于主城九区第三。全区实现工业增加值92.46亿元,增幅位居主城第四位,高于全市2.8个百分点;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303.42亿元,增幅位居主城9区第二,高于全市6.93个百分点。我区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5.6%,第三产业增长8.9%,而第二产业增长幅度最高,达18.4 %,其中工业增长18%1-6月,规模以上工业利润实现13.53亿元,同比增长61.26%,高于全市78.2个百分点,规模工业总产值从3月份起一直保持26%以上增幅,工业保持了稳步发展。工业成为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

沉甸甸的硕果得益于北碚坚定不移地强力推进“工业强区”战略,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不断提升新型工业化水平。强力推进内陆开放高地建设,成功构筑北碚新城、蔡家组团、水土组团等全区招商引资的集聚区、加速崛起的增长极。致力于转变发展方式,坚持推动产业规模发展、集约发展、转型发展,努力培育支柱产业,大力推进工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目前北碚已形成48个行业、200多个门类、2万多个品种的工业体系,100多个产品远销海内外120多个国家和地区。尤其在仪表材料、工业自动化仪表和光学、计算机软件、微电子、生物技术等领域的研究和生产方面,在重庆、西部地区乃至全国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工业发展平台建设高歌猛进。蔡家、水土两大组团累计投入800亿元,建成标准厂房120万平方米,成功引进企业300多家,其中世界50016家、中国50012家,可形成产能2000亿元,成为带动全区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和两江新区的重要板块。

外向型工业经济发展态势良好。区政府与两江开投集团合资组建成立两江水土高新园开发建设公司、两江“云计算”公司,与重庆市6个市级部门形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成功创建中国服务外包城市示范区、国家级承接光机电仪加工贸易转移示范园区。

未来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北碚工业经济发展速度喜人,但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与全市经济发达城区相比,北碚工业经济总量偏小,结构参差不齐,实力不强,工业化水平还不高。

存在的差距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工业发展速度较快,已形成门类齐全、综合配套性强的工业经济体系,但大型骨干企业较少,缺乏具有强劲的产业带动性和影响力的龙头企业,从而导致发展速度虽然较快,工业经济总量仍然不大。工业和信息化融合待加强。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的深度不够,工业和信息化融合发展所需的基础网络建设、信息资源开发、信息系统整合等服务能力需进一步提高,支撑工业和信息化融合的主要技术和产品仍然缺乏,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高层次信息化人才较为缺乏,推进工业和信息化融合的体制机制不够顺畅。工业发展资金不足仍是制约工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生产要素供需与工业快速发展存在一定的矛盾,主要表现为工业建设用地不足,水、电、气供应仍有缺口。

快速缩小差距,是北碚亟待破解的难题。出路在于推进新型工业化。

近年来,我区通过多渠道引进国内外知名企业来碚投资,整合各类资金7.24亿元。2012年,工业发展资金在原有基础上翻番,达到1200万元,并从今年起与工业税收同步增长;整合区发改委、区科委、区财政局等部门原有资金3000万元;整合民营经济发展资金2亿元;设立新型工业化促进基金5亿元。

区经信委提出,吸引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高层次信息化人才,进一步提高工业和信息化融合发展所需的基础网络建设、信息资源开发、信息系统整合等服务能力,不断提供支撑工业和信息化融合的主要技术和产品,让推进工业和信息化融合的体制机制日趋完善。

产业集群拓宽新型工业化道路

所谓新型工业化,就是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就是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工业化。

新型工业化是贯彻落实“314”总体部署和市第四次党代会的重大举措,是实现“科学发展、富民兴渝”的根本途径,是全市“一统三化两转变”战略的关键措施。

“经济园区化、园区产业化、产业集聚化”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新型工业化是推动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

市第四次党代会提出,工业经济要以产业集群的打造为先导。新的形势下,重庆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新”在以产业集群建设为核心,以上规模、上水平、上质量、上效益为目标,实施全面的国民经济结构调整和质量提升。

具有后发优势的北碚区作为重庆主城区之一,是重庆市推进新型工业化的主战场。

全区抢抓二环时代和两江新区历史发展机遇,发挥园区优势平台,科学规划空间布局,高标准引进重点项目以及世界500强企业,促进产业调整、升级和转移,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调整园区大中小微型企业整体结构,集中化控制管理,并淘汰或关停高能耗、高污染、效率低的企业,推动产业集群发展,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对此,北碚正着力围绕打造产业集群发力,紧紧抓住二环时代、两江新区历史机遇,坚定不移地实施“两高一特”发展战略,着力推动产业集群发展,着力加快推动技术进步,着力扩大对外开放,重点培育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材料、新能源6大产业,积极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大力促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相融合。科学合理规划布局,加快蔡家、水土两个千亿级园区建设,加速打造35个百亿级龙头企业、81050亿级明星企业、2010亿级新星企业,1201亿级以上小巨人企业,砥砺前行,不断提升新型工业化水平,推动北碚工业经济再创新高。

“北碚培育的千亿级园区好比一个磁场,可以有效吸引资金、科技、人才、信息等生产要素,从而产生集聚效应。”区经信委主任周礼文介绍,新兴产业项目进入园区,有利于企业间的相互协作、融合和提高,提高集中度,最终使园区成为新兴产业的孵化器、经济结构调整的助推器。

编辑:陈麒 责任编辑:李伟 杨嘉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