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坪坝区西永微电园,工人正在广达笔电生产线上忙碌。记者唐浩摄
今年下半年,西永微电园又将添两员“大将”:日系笔电品牌东芝、索尼前往入驻;今年底,西永将生产出第一台平板电脑,电子产品体系更加丰富,西永造的芯片将应用在本地笔电、汽车和飞机电子市场;明年,智能手机、数码相机等智能终端设备将相继实现“西永造”……
靠笔电产业“异军突起”的西永微电园,正在谋划新的转型。
扩军
再添东芝索尼两员“大将”
西永微电园倾力打造的全球最大笔电产业基地,已初显成效。
来自西永微电园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7月,西永园区生产笔电1900万台,占全市笔电产量的90%以上。在去年全市2500万台笔电产量中,不足40平方公里的西永微电园贡献了2284万台,占比达91%。
“今年,园区要生产笔电4000万台,比去年全市全年产出的总和还要多1500万台。”邓达举表示。
西永微电园有这样的底气。目前,这片园区已集聚惠普、宏碁、华硕、思科四家品牌商和富士康、广达、英业达三家代工商以及上百家配套企业。
如今,这个庞大的笔电产业集群又将增添2员“大将”。
今年下半年,日本著名的笔电品牌东芝和索尼也会相继落户。邓达举说,随着新品牌落户和已有品牌产能的逐步释放,年底实现笔电产量4000万台的目标并非难事。
“到2015年,西永将形成年产8000万台以上的笔电生产能力,成为名符其实的‘全球最大笔电生产基地’。”对于未来,邓达举信心十足。
谋变
变笔电生产基地为信产基地
已将笔电产业发展得“红红火火”的西永,却面临新的困惑。
“我们研究发现,在园区的产业结构中,笔电占电子信息产业的比重过高,电子信息产品过于单一。”邓达举说,经过反复研究和论证,从笔电生产基地跃升到全球重要的信息产业基地将成为西永微电园新的发展思路。
打造信息产业基地,丰富产品是必要一步。如今,除了笔电,今年4月份正式签约的全球打印和成像设备基地正在紧张的边建设边投产。
笔电有了,打印机有了,西永又将目光盯上智能终端设备。邓达举透露,年内在西永将会生产出第一台平板电脑,而智能手机和数码相机等电子产品,也将在未来一年内实现“西永造”。
邓达举说,到2015年,西永计划形成年产各种电子产品2亿台(套)的能力,产品将涵盖笔电、平板电脑、打印机、手机、相机、显示器、服务器、网络产品等众多种类,力争形成5000亿元产能、外贸进出口总额超过500亿美元的经济规模。
跃升
打造电子信息全产业链
在邓达举看来,拥有众多电子产品,并不意味着站到了新型工业化的高端。
“新型工业化是要利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信息化的核心是什么?新型工业化的高端是什么?说到底,是芯片,是集成电路。”邓达举说。
邓达举表示,西永要实现“微笑曲线”价值链的全覆盖,必须打造电子信息的全产业链,形成全球重要信息产业基地,为此,除了打造笔电产业集群,西永还将打造集成电路产业集群,软件研发及服务外包集群,其他电子产品集群。集成电路则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环。
去年9月,西永联合中航以1亿元的资金,收购集成电路企业渝德科技(重庆)有限公司,随后注册成立中航微电子公司,注册资金高达10亿元。
在接受商报记者采访时,中航微电子负责人严衍伦表示,年底该公司将实现月产4万片芯片的产能,主要为重庆本土企业配套,其芯片将广泛使用于智能终端、仪器仪表、飞机和汽车上。
“以前渝德科技主要做芯片代工,中航微电子则集中科技力量、研发自有品牌,目前生产的芯片有40%都是自主品牌,利润相比代工增长一倍以上。”严衍伦说。
“利用中航微电子和另外两家芯片厂,西永将打造集成电路产业集群,形成全产业链,向新型工业化的高端发展。”邓达举说。
编辑:陈麒 责任编辑:李伟 杨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