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空港工业园区再次交出漂亮的“成绩单”:上半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70多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6亿元,其中工业投资13亿元;出口交货值达2.75亿美元……
从国际生态工业城的打造,到以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升级;从建设标准化厂房“经营资产”,到创新环境吸引人才聚集——解读空港,一条创新引领的科学发展路径清晰可寻,一座配套设施完善、服务功能强大、形象气韵生动的国际化生态城区加速崛起。
走进空港工业园区,占地470亩的桃源公园美不胜收:潺潺的溪流,自然的岩石,悠然的庭院,以世外桃源般的恬静写意,雕琢出城市生活中难得的清幽与宁静……
产业与城市和谐共生
“园区不仅要体现‘产业之基’,还要用产业与城市的和谐共生,呈现出‘自然之美’。”空港工业园区有关负责人如是说。
据介绍,在空港工业园区,包括桃源公园在内的城市公园和通道、水岸绿化、企事业内部绿化,总面积近4000亩。
“现代经济发展到今天,环境是最大的吸引力。园区发展,必须创新思维,转变发展方式。”空港工业园区有关负责人介绍,近年园区积极做好生态环境这篇大文章,并成功转化为园区发展资本,提升了园区的竞争力。
据悉,近年来,空港工业园区按照“国际生态工业城”的定位,致力于打造千亿产业园区、生态宜居园区、形象靓丽园区、平安和谐园区。
实施了一系列大手笔的生态环境工程:5公里的新塘溪从“臭水沟”摇身变为以紫荆花为主的“十里荆溪”,呈现出“岸秀河清”的绝美景致;桃源大道绿树成荫,恢弘大气,不仅成为全市重要的交通枢纽节点,更成为重庆对外开放的“迎宾大道”;园区主次干道不仅实现了“全黑化”,还全部完成了绿化提质……
据初步统计,空港工业园区投入生态环境建设资金达3亿多元,新建或改造提升绿化面积超过100万平方米,绿地率达到40%,基本形成了由道路、节点、公园、游园、山体、溪河、湖岸、厂区绿化组成的生态绿化系统。
传统工业城转身为创新型园区
除打造一流的自然环境外,空港工业园区还坚持科技引领转型、创新驱动发展,为推动传统工业园区向现代工业城转型提供了内动力。
“当初选择落户空港,我们看重的不仅仅是这个制造基地,更看好它的生态环境和创新氛围。”重庆星河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近年来公司依托园区环境取得的不俗业绩,证明了选择的明智,也佐证了“创新空港”的实力。
据介绍,目前,重庆星河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已承担了列入国家863计划的LED隧道道路照明灯、国家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中高效节能LED路灯的研制任务,其工程中心
已发展成为我市半导体照明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其实,星河光电只是园区创新发展的一个缩影。一流的生态环境和优越的创新氛围,吸引了国内外众多优秀企业落户园区。目前,园区内的国家级和省级研发及技术中心达30个,其中国家级4个、省级26个。
如今的空港工业园区,形成了一股科技引领发展的创新之风。企业累计实现各类专利和研发成果800多项。其中,863重大科研项目17项、省级重点科技项目100多项。获得国际知名品牌60个、国内驰名商标110个。
“第一园区”扬帆领航高歌
“下半年,将认真贯彻落实市第四次党代会精神,开拓创新,勇争一流,推动园区实现再跨越。”园区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园区将继续围绕创建“千亿国际生态工业城”目标,按照“督建促升级、挖潜建平台、招商育产业”的思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全力推进园区配套服务功能提升完善和拓展区规划建设。
一方面,将继续抓好招商引资工作,加快园区发展壮大。将着力推进标准厂房招商,培育新兴产业;完善园区标准厂房的餐饮、住宿及物流等配套功能;追踪洽谈电子信息、高新技术、电子商务、现代服务业等产业;推进综合用地招商,完善城市配套功能;推进园区A115、A126、A127、A006等地块挂牌工作。
另一方面,将强化项目建设及管理,促进企业早开工、快建设、早投入,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在综合实力连续两年位居全市41个市级特色工业园区第一名的基础上,再接再厉,再创新绩,全面完成今年各项经济指标,发挥好全区经济建设主战场作用。
编辑:陈麒 责任编辑:李伟 杨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