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九龙坡向土地问效益、向品牌问效益、向生态问效益,逐步形成花果、农产品加工、生态休闲农业三足鼎立、一二三产业相互融合的都市现代农业体系,农民得到巨大实惠。
向土地问效益
高产值作物种植面积占全部耕地面积三分之二
九龙坡现有耕地面积16余万亩,为让有限的土地产出更大效益,该区近年来逐渐增加高产值的花果及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迄今已占全部耕地面积三分之二。
目前该区花卉种植面积近2万亩,年产值近10亿元,年产花草2.4亿盆,占全市产量的80%以上,牢牢占据花草生产龙头地位;种植蔬果7万余亩,年产值5亿元,其中通过无公害认证的基地面积达40%。
此外,各类农业产业经营组织还依托自身产业,在有限的土地上拓宽发展空间,形成一二三产业相互融合的立体式农业,进一步增加了单位土地产出效益。
向品牌问效益
420个农业产业经营组织带动9万农户增收
在发展农业产业上,该区坚持走品牌化道路。目前全区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2家,其中有周君记火锅、白市驿板鸭两个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农产品加工企业中有重庆市著名商标14个,全国驰名商标2个。
“‘向葡萄’就是我们正在打造的重点品牌之一,繁忙时每天有附近的上百农民在该庄园打工,一年下来老板发放的工资就有250万。以此品牌为中心的产业带,每年仅葡萄产业产值就有近6000余万元,还不算因此带动的周边其他产业。”九龙坡区农林水利局相关负责人说。
在品牌龙头企业和品牌专业合作社的带动下,2011年,该区420个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带动了9万余家农户增收,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0427元,同比增长20.4%。
向生态问效益
休闲旅游农业产业年收入过8亿
针对主城区巨大消费群,九龙坡以成熟的花卉果蔬产业和品牌农产品为媒,将目光锁定在了生态休闲农业产业上。
西彭镇的“巴渔人家”农家乐原本只是搞水产养殖,可现在养殖业只占其收入的小部分:“依托水产养殖搞农家乐,垂钓、餐饮、住宿等休闲产业一年的净利润至少上百万元。”
而以海兰云天、贝迪颐园为代表的生态休闲带,以白塔坪、九凤山、白市驿登山步道为代表的森林健身带,以金凤梨花节、铜罐驿金秋采果节为代表的生态节会活动,共同构建起了九龙坡生态休闲农业产业集群。
2011年,该区生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总收入超过8亿元,成为农民增收的又一有效渠道。
编辑:刘早生 责任编辑:杨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