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股份董事长兼总经理刘悉承记者 刘勇 摄
刘悉承,曾用名刘乔堡、刘悉,男,汉族,1962年出生,湖南省邵东县人,硕士,副研究员,中共党员。1995年,他创办了重庆赛诺制药有限公司,并任总经理到2003年。如今,他是万里股份实际控制人、董事长兼总经理,也是深圳南方同正投资公司总经理、海南海药董事长,曾成功将ST渝万里、ST海药摘帽,被称为“垃圾股克星”。目前,他在海南海药和万里股份间接持股市值达14.47亿元。
刚刚摘帽的万里股份(600847)传来喜讯:昨天,万里股份公告称,本月20日股东大会通过议案,拟以不低于11.01元/股非公开发行不超过6630万股,募集7.3亿元投入数个蓄电池项目。
是谁让这个戴帽8年的上市公司走上了复兴之路,他是如何化腐朽为神奇的?本月20日,在万里股份股东大会上,记者独家采访了这位被业界誉为“垃圾股克星”的神秘富豪刘悉承。
拓展主业走上复兴路
本月20日,江津双福新区恒大酒店,万里股份股东大会在这里举行。在资本市场历经波折后,一个关系企业未来发展的重大决议在这里敲定。
昨日,万里股份公告显示,拟非公开发行股份募集资金,用于年产300万只汽车启动型免维护蓄电池、年产1500万只电动车电池、年产200万只汽车用铅酸弱混合动力电池等项目。
这离万里股份摘帽仅仅两个多月。
今年5月17日,ST渝万里成功摘帽,变身万里股份,结束了自2004年以来长达8年的戴帽生涯。
万里股份实际控制人、董事长兼总经理刘悉承称,如今万里股份已走上了正轨,将大力发展和拓展蓄电池主业。汽车启动电池的市场需求量每年将保持增长,万里股份充分利用本轮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周期,提升产品竞争力。
重组艰难曾三换东家
万里股份是重庆老牌上市公司,1994年上市,原名万里电池,早在1999年4月23日,万里电池就因上年度净利润为负值且每股净资产低于股票面值而被ST。2000年5月,重庆国资退居二股东,将4876.3万股中的2600万股转让给北京新富。2002年,北京科技园置业接手这2600万股。这期间,万里电池股价一直往上蹿,达到23.8元/股,2003年成功摘帽。但之后股价暴跌,由于业绩不善,2004年再次被ST。
刘悉承是万里电池的第四任东家。2004年11月5日,刘悉承旗下深圳南方同正以2600万元受让北京科技园置业2600万股。“没想到会入主成功。”刘悉承透露,当时有5家企业竞争,南方同正是第一家去谈的,成功的概率应该最低,只谈了半个小时,没想到就谈成了。
“血铅事件”助脱困
其实,刘悉承入主万里电池后,一直在谋求走出泥潭。
但ST渝万里摘帽历程异常艰苦。8年间,“股价异常波动”、“停牌”、“停产”、“风险提示”等字眼频频出现在公告里。
其间,2007年ST渝万里的职工安置问题,导致二股东机电控股向大股东南方同正转让股权数度反复。同时,生产场地整体搬迁,导致资金也陷入困局。为此,大股东南方同正反复质押股权为公司发展融资解困。
2010年,ST渝万里从原来巴南区苦竹坝环保搬迁到江津双福工业园区,当年9月恢复生产。2011年,ST渝万里靠蓄电池业务,实现净利润350.48万元,每股收益0.04元。今年一季报显示,其净利润已达319万元。
“蓄电池行业环保风暴,给公司发展带来了机遇。”刘悉承表示,去年“血铅事件”后,浙粤关闭数百家铅蓄电池企业,重庆本地关停了22家,ST渝万里成为“劫后余生”不多的厂家,铅蓄电池产品订单量激增,从而扭亏增盈。
有业内人士称,如果不是国家环保风暴,ST渝万里摘帽可能还要延后一段时间。
赛诺药业掘到第一桶金
这个不惜花8年时间让万里股份走出泥潭的刘悉承,究竟有何神奇的本领?
曾任第三军医大学讲师、副研究员的刘悉承,1995年下海创立重庆赛诺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赛诺药业向中国证监会申报首发上市,结果被否决。
记者调查获悉,重庆赛诺药业注册资本3826万元,法定代表人为吴金凤,此前为邱晓薇。业内人士称,刘悉承资本运作的第一桶金就是来自重庆赛诺药业。
刘悉承告诉记者,为避免与海南药业的同业竞争,赛诺药业已经转让给朋友了。
新闻纵深
债务重组 ST海药摘帽变高价股
以医药起家的刘悉承,为ST公司成功摘帽的案例不仅仅万里股份,还有海南药业。
海南海药前身为创立于1965年的国营海口市制药厂,是海南最大的老字号本土企业,1994年即上市,当时名称为琼海药。1997年,济南轻骑集团入主琼海药顺利上市,更名为轻骑海药,但投资房地产形成的高额负债和纠纷始终没有化解,净资产为负,最终沦为ST海药。
2001年9月15日,刘悉承旗下的深圳南方同正以0.32元/股,竞得济南轻骑集团持有的轻骑海药发起法人股3701.1575万股,入主ST海药。当时,刘悉承的重庆赛诺制药公司已发展得顺风顺水。“入主海南海药,当时没有经验,很难。”刘悉承回忆,入主后情形很糟糕,ST海药有7.5亿元负债,还有1个亿政府负债,总资产只有3亿元。那时还没有破产重整一说,于是几十个官司一起打,争取和解,判下来后,实实在在还债。ST海药通过债务重组努力,财务费用大幅下降,特别是以土地抵债取得效果,从而成功保壳。
2003年,ST海药与重庆正元公司等进行债务重组,使净资产增加9500万元,再加上当年盈利,每股净资产为正。2004年,ST海药主业实现盈利,2005年3月21日起,成功摘帽,变身海南海药。2005年,刘悉承出任海南海药董事长。此后,海南海药迅速发展,去年8月,海南海药非公开发行3474万股,每股23.50元,募集8亿多元。今年上半年,海南海药5亿元公司债发行也获证监会核准。2011年,海南海药每股收益0.44元,每股净资产达到5.31元。昨天,海南海药报收20.81元,成为医药板块中活跃的高价股。
对话
“垃圾股克星”刘悉承:
只搞熟悉的产业
本月20日,记者与这位神秘的资本大腕进行了对话。
更重视万里股份
商报:我们注意到,您在万里股份,董事长和总经理一肩挑,而在海南海药只担任董事长,请问是出于什么考虑?
刘悉承:海南海药已经是当地盈利大户,万里股份才开始起步,因此担负的责任更大,我计划5年以后退休,交给职业经理人去负责,职业经理人干得更好。
商报:您是否考虑介入其他产业,比如地产、旅游等?
刘悉承:我已经50岁了,目前只搞自己熟悉的产业。
商报:您创业过程中,最困难的时候是哪个阶段?
刘悉承:说不清楚,总的来说,运气还好。
商报:请问您对企业管理有什么认识,您的管理风格属于那种类型?
刘悉承:我谈不上什么风格,仍在努力学习管理,读管理方面的书,理论是我的短板。
医学研究应允许失败
商报:作为资深人士,您对重庆啤酒乙肝治疗疫苗有什么评价?
刘悉承:我与吴玉章(注:重庆啤酒乙肝疫苗的研发负责人)为上下铺,1984年一同来到重庆,一起读的研究生,不好评价,但作为医学研究课题,我觉得应该允许失败,失败是成功之母。
商报:能给创业者一点忠告吗?
刘悉承:没有别的,就是努力,再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