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新区全速建设、工业主导助推“两化”互动、“产城一体”齐头并进……即日起,成都晚报记者走访市域内多个典型点位,为您展现成都市在实施“两化”互动、统筹城乡发展以来的巨大变化。
新津兴义
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格局初显
今年4月1日,一辆908路公交车从成都万家湾公交站开到新津兴义镇镇政府门前,给水乡兴义带来了一批批的观光客。
这是成都公交首次开进三圈层区县。看似不起眼的举动,背后却是兴义镇以“两化”互动促“三化”联动,以“三化”联动促城乡统筹的深入实践。
作为一个传统农业乡镇,兴义镇在谋求自身跨越发展时,因时因势选择了有机农业。为解决“钱从哪里来”的问题,兴义镇着力引进社会资本,吸引台湾翔生实业在兴义镇发展有机农业建设项目,以有机农业为纽带,兴义启动整镇的综合开发,整体推进全域规划、产业提升、基础配套和农民转移。不仅推动有机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发展,还结合林盘保护开发,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
兴义镇只是新津坚持在“两化”互动中联动推进农业现代化的缩影之一。在新型工业化方面构建高端产业格局,在新型城镇化方面呈现“一环两心多点”全域城镇体系……而突出农业效益倍增这个着力点,新津正奋力推进传统农业向都市现代农业转变。目前,全县已拥有“台湾农民创业园”“全国有机农业示范基地”等都市现代农业发展载体,打造出翔生生态有机农业基地、柳江万亩蔬菜基地、大学生创业园、诚欣特智能生态农业基地等一批都市现代农业示范典型,以现代科技为支撑、现代经营为基础、现代农民为主体的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格局初具雏形。
郫县安德
做亮做响“川菜味乡”品牌
整齐排列的川菜生产线、全封闭自动的豆制品生产线,还有赫赫有名的川菜博物馆……走进位于郫县安德镇的中国川菜产业化功能区,一幅以产业园区为主体、配套种植基地、农村新型社区等体现“田园之美”的新型城乡形态映入眼帘。时至今日,川菜产业化功能区已成为郫县的一张城市名片,其在有效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之间统筹互动的探索,促进了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
2009年11月,郫县决定依托川菜产业化基地,成立郫县中国川菜产业化功能区。功能区位于县域西部,在产业上涵盖了一二三产业。工业上,充分发挥“郫县豆瓣”传统特色品牌优势,依托规划建设的3.7平方公里川菜产业化食品加工基地,打造全国唯一的以地方菜系为主导的“中国川菜产业化园区”;农业上,依托园区企业带动川菜原辅料配套种植基地建设,推动农业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专业化分工、市场化运作、品牌化营销、社会化服务,加快现代都市农业发展;服务业上,打造形成集观光、体验、品味一体的“川菜味乡” 优势服务业品牌,壮大城镇产业支撑。
通过集中打造川菜产业化基地做强产业支撑、创造就业岗位,安德镇加速了农村人口向城镇的转移,聚集了城镇的人气和商机,带动了城镇产业的发展和城镇规模的扩张。目前,功能区核心区安德镇城镇建成区面积由2004年的0.65平方公里扩大到4.5平方公里;城镇常住人口由2004年的8192人增加到28500人,其中外来人口1.2万人,城镇人口规模比2004年扩大了2.5倍;综合城镇化率达65%,比2004年提高了37.1个百分点。
当前,以弘扬川菜文化为核心,功能区正抓紧实施以安唐路为轴心的4万平方米川菜美食体验休闲特色街区建设,力争今年9月建成投运,做亮做响“川菜味乡”文化品牌。
●数据说话
工业集中度已达79.3%
全市城镇化率67%
成都晚报记者从市委统筹委了解到,在深入实施“两化”互动、统筹城乡发展的过程中,成都把破除城乡二元体制、解决“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坚定不移实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推进城乡一体化。
推进工业向集中发展区集中,实现集中、集群、集约发展。全市116个开发区整合为21个工业集中发展区和10个工业点,新建、改建工业项目按产业定位落户到工业园区,全市工业集中度达到79.3%。
鼓励引导农民向城镇和新型社区集中,促进农民生产生活方式转变。已累计建成城乡新型社区1500余个,建筑面积5300余万平方米,130余万农民生活居住条件得到改善,城镇化率达到67%。
推进土地向适度规模经营集中,提高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发展到420家,农村专合组织达3356个,其中农民专业合作社2608个,农业产业化经营带动农户面达80%。
责编 早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