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坪商圈新貌
一座城市的崛起,涵盖着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打造现代城市高端综合体,商贸流通业的进步和繁荣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对南岸而言,城市经济的发展与商圈的不断完善和扩张密不可分。目前,南岸商贸要大发展,各项城市功能已经具备,向更高层面跨越已是大势所趋。
南岸区将始终坚持“科学发展、富民兴渝”的总任务,发展壮大现代商贸服务业,深入推进长江上游商贸物流中心核心区建设,推动南岸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争当重庆建设“三中心两集群一高地”的排头兵。2010年、2011年连续两年,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保持在主城前三位,商贸流通业将抓重点,求突破,实现跨越式发展,为建设成为长江上游地区的会展之都、购物之都、美食之都作出重要贡献。
经过几年的努力,南岸区社区商业工作取得突破性成就,已跃居全市前列。据南岸区商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到2013年底,南岸将基本实现社区直销菜店全覆盖;到2015年末,人均商业设施面积达3平方米,所有社区必备型业态配置实现全覆盖,实现街道社区便民商圈全覆盖,居民对社区商业设施的满意度达80%以上,初步构建布局合理、业态齐全、功能完善、方便快捷的新型社区商业体系,实现“51015”目标。
社区商业是最根本、最基础的民生商贸经济工作,是“保证市场供应,建设城乡统筹的商贸网络体系,建立规范的市场经济秩序”的重要载体。据悉,在今年全区商贸流通工作会上,区政府领导对南岸区商业系统提出明确要求:全力推进商贸民生工程,大力发展与老百姓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社区商业。
据介绍,南岸区按照商务部和市政府对社区商业的“双进”(便利消费进社区、便民服务进家庭)和“51015”(即居民出家门步行5分钟到达便利店,10分钟可到达超市、餐饮店等,驱车15分钟可到达购物中心)工作要求,极力建设服务居民的民生商业,取得了示范商业社区点多、社区商业业态较齐、有24小时服务等明显成果。
近几年来,全区共创建了国家级商业示范社区4个,市级商业示范社区6个,市级商业示范超市9个、示范网点95个,市级早餐工程示范点35个,市级家政龙头示范企业1家、专业型家政企业5家;标准化菜市场22个。社区商业建设发展中出现四大突出亮点:一是商业示范社区数量多、效应好,作用明显。以东海长洲社区、南湖社区为代表的示范商业社区,较好地承担了“双进”和“51015”的服务功能。二是早餐工程网点基本覆盖主要城区。在全区各商圈、园区、学校、社区等地域,都设有早餐店或24小时便民店。三是家政服务网络体系初步形成。遍及全区的家政服务店计78个(6个龙头专业企业的示范网点就占30个以上)。四是城区菜市场建设管理突显成效。街镇和市场管理方的责任心和积极性得到明显加强,菜市场管理的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程度有较大提高。
今年2月,主要以经营粮油、干副食、小商品、小百货等的南岸区规模最大的2万平方米的爱心市场完工,现已安置入驻经营户290户。爱心市场的建设妥善解决了在市容环境整治中规范和拆除的占道经营户的生计问题,巩固南岸区市容环境综合整治成果。
据介绍,2012年,全区将新增商业面积10万平方米,其中零售商业面积5万平方米,人均商业设施面积达2.5平方米;改造建设乡镇规范化农贸市场3个,建成社区直销菜店(放心粮油店)30个;建设社区便民商圈2个;新增专业型家政示范企业5个;新增早餐示范网点20个;新增国家级酒家2家、星级农家乐2家;新增肉菜追溯体系试点单位26个(农贸市场4个、大学4家、屠宰场1家、超市网点17个);2012年底,将实现乡镇商贸“五个一”全覆盖,初步构建布局合理、业态齐全、功能完善、方便快捷的新型社区商业体系,实现“51015”目标。
编辑:陈麒 责任编辑:李伟 杨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