涪陵工业园区内长江岸边的攀华码头。 记者 李夏 摄
重庆直辖以来,涪陵工业实现了跨越式的大发展,成为推动全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全区工业产值从1996年的41.18亿元增长到2011年的901.6亿元,累计增长20.9倍,年均增速高达22.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从直辖之初的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以上的75户发展到2011年2000万元以上的143户,规上工业总产值从36亿元提高到772.3亿元,增长20.4倍。全区工业增加值从18.02亿元增加到310.72亿元,年均可比增长19.6%;工业占全区经济总量的份额从39.1%提高到55.8%,进入工业化快速发展时期,主导地位和核心支撑作用更加凸显,独享“半壁江山”。
深化重点战略,奠定工业强区格局。直辖以来,我区先后实施“过亿超千”、“
加快园区建设,实现工业错位发展。发展涪陵工业的最大创新就是着力建设工业园区,全力打造李渡、龙桥、白涛、清溪“三园四区”工业发展平台,基本形成错位发展的产业集群,进一步拓展了工业发展空间。李渡工业园区基本形成机械装备、医药食品、新能源、电子信息、轻工产业集群;龙桥工业园区基本形成天然气化工、石油化纤纺、食品医药产业集群;白涛化工园区基本形成天然气化工、氯碱化工、精细化工产业集群;清溪有色工业园区基本形成铝加工产业集群。工业园区入园企业达到160余户,2011年完成工业总产值526.5亿元,占全区规上工业总产值的68.2%,变“分散”为“集中”,工业集约化程度明显提高。
优化调整结构,培育六大支柱产业。在推进工业发展的过程中,不断调整优化工业结构,重点培育医药食品、装备制造、重要材料、化工化纤、电子信息、清洁能源等六大产业集群,走出了一条集约化发展的道路。即以卷烟、饮料、食用油、榨菜等农副产品加工和中成药、生物医药为重点的医药食品工业;以化肥、天然气化工、氯碱化工、石油化纤为重点的化工化纤产业;以船舶制造、输变电设备、钢铁铸锻件、汽摩配件为重点的装备工业;以电解铝、铝型材、钢薄板、新型干法水泥为重点的材料工业;以微特电机、电子元器件、通信光缆为重点的电子信息工业;以热电联产、天然气供应为重点的清洁能源生产。2011年六大支柱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709.5亿元,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产值91.9%,独具特色的工业产业集群基本形成。
招商安商扶商,夯实工业发展后劲。长期以来,我区大力实施招商引资,秉承外来企业无小事,视企业为衣食父母,全力为企业排忧解难,努力打造安商扶商的良好环境,一批重大工业项目取得突破。蓬威石化PTA、攀华万达薄板、华峰集团福祥化工己二酸、龙海石化重油深加工等百亿级项目或开花结果、或加快实施,东庆大板锭、建峰工业集团“45/
提振实体经济,打造江南万亿工业走廊核心区。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涪陵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的实施,“打造江南万亿工业走廊核心区”成为“
编辑:陈麒 责任编辑:李伟 杨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