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姜大明:全面提升国土资源服务保障能力和水平

2016-03-16 09:05:28  来源:学习时报  作者:闫书华 范伟

全力服务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记者:姜部长您好!近年来,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同时,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资源环境约束趋紧,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土资源系统积极应对,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您是怎么看待和评价国土资源工作取得的成绩的?

姜大明:“十二五”时期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土资源系统努力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等重大挑战,顽强拼搏、锐意进取,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资源保护力度空前加大,维护了国家粮食安全和资源安全。守住了18亿亩耕地红线,全国实有耕地面积20.26亿亩,基本农田面积保持在规划确定的15.6亿亩以上。建设占用耕地总体实现占补平衡,建设占用耕地耕作层剥离利用取得进展。建成高标准农田4.03亿亩,通过整治新增耕地2556万亩,耕地质量平均提升1—2个等级。对钨、锑、稀土等优势矿产实行年度开采总量控制,开发秩序明显好转。战略性矿产在开采强度持续加大情况下储量普遍增长,初步扭转寅吃卯粮局面。

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全面推进,促进了资源利用方式转变。“十二五”前四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建设用地下降20.7%,城镇用地年度增幅由2010年的4.7%降到2014年的3.7%。开展了315个城市、350多个国家级和1200多个省级开发区节地评价。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等试点向面上拓展。发布160余项矿产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标准,建成661个国家级绿色矿山。创建212个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市。

群众资源权益得到维护,资源惠民利民渠道进一步拓宽。改革完善征地办法,合理提高补偿标准,对被征地农民实行多元安置。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全面完成。土地整治惠及1亿多农民群众。保障性安居工程用地应保尽保。对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专项安排用地计划,增减挂钩节余指标扩大至省域内统筹使用。完成大型以上地灾治理工程4000多个,地灾发生起数和死亡失踪人数比“十一五”分别下降61%和68%。通过找水打井,解决了缺水地区860万人口饮水问题。

基础工作持续加强,国土资源保障能力和管理水平明显提升。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得到充分运用,年度遥感监测和土地变更调查更加及时规范。全国耕地质量等别、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取得重要成果。重点成矿区带1∶5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程度从“十一五”末的22%提高到36%,完成1∶25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195万平方公里,实现管辖海域1∶100万区域地质调查全覆盖。地下水监测和地面沉降防治取得新进展。国土资源遥感“一张图”和综合监管平台全面建成,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

法规制度体系更加完备,国土资源利用和管理秩序持续向好。国土资源法律法规日益健全,执法监察手段不断丰富,土地督察业务体系更加完善。国土规划、土地规划、矿产规划、海洋规划实现全覆盖,国土资源规划体系基本形成,规划统筹管控作用得到加强。资源有偿使用范围进一步扩大。国土资源政务信息公开力度不断加大。国际合作深化拓展,与51个国家和地区相关主管机构签署合作协议115份。

深刻认识国土资源工作面临的新形势

记者:十八届五中全会描绘了未来五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宏伟蓝图,中央系列工作会议也对改革发展作出了新的部署。国土资源工作面临着什么样的新形势?

姜大明: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这是中央综合分析世界经济长周期和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及其相互作用作出的重大判断。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我们必须加深对“三期叠加”和新常态的认识,抛弃用旧的思维逻辑和方式方法再现高增长的想法,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的重大判断和决策部署上来,打牢科学谋划“十三五”时期国土资源工作的思想基础。

我国仍处于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战略机遇期的内涵已经发生深刻变化。一方面,世界政治经济形势总体上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外部环境相对稳定;我国发展的基本面是好的,潜力大、韧性强、回旋余地大的基本特征没有变,经济持续增长的支撑条件没有变,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前进态势没有变,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另一方面,世情国情不断变化,必须更多依靠内生动力实现发展、更多依靠扩大内需带动经济增长、加快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统筹国际国内事务。战略机遇期的“不变”与“变”也反映到国土资源领域中来。要看到,我国基本资源国情没有变,资源在发展大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没有变,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的总体态势没有变。我们要抓住事物发展的本质和主流,保持战略定力,坚持国土资源工作在大局中的定位不动摇,尽职尽责保护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国土资源、尽心尽力维护群众权益,不断巩固国家发展的资源基础。同时更要看到,随着战略机遇期内涵深刻变化,国土资源工作也会发生变化,我们要顺势而为,自觉作出相应调整。

记者:具体需要做出哪些方面的调整和转变呢?

姜大明:适应更多依靠内生动力实现发展,必须加快转变国土资源管理职能。过去,世界经济发展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带动力很强,外需内需两旺拉动用地、用矿快速扩张,资源需大于供是主要矛盾,我们的工作重心是扩大资源供应规模。现在,世界经济复苏乏力,要更多依靠内生动力实现经济中高速增长,我们要加快转变管理职能,推进国土资源结构性改革,激发市场活力,增添发展动力。

适应更多依靠扩大内需带动经济增长,必须加快破解国土资源支撑保障难题。过去,土地和矿业权市场活跃,国土资源支撑保障经济增长易于见效。现在,土地和矿业权市场分化,要更多依靠扩大内需带动增长,我们必须破解国土资源管理难题,多渠道、全方位挖掘资源潜力,扩大资源有效供给,为经济增长保持在合理区间提供支撑保障。

适应加快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必须加快改革国土资源管理体制机制。过去,经济增长主要依靠要素驱动、规模扩张,透支了大量资源,产生了不少矛盾。现在,过度依赖要素投入的发展模式已不可持续,更多依靠创新驱动,必须加快转变国土资源利用方式,减少资源消耗;必须着力改革国土资源管理体制机制,通过创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增强发展的可持续性。

适应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统筹国际国内事务,必须深化资源领域国际交流合作。我国矿产资源生产量、进口量和消费量多年来位居世界首位,但我们在国际矿业领域的话语权不足,服务企业走出去开展矿业合作的能力还不强。在全球化背景下,要素有序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是大势所趋。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统筹国际国内事务,必须加快打造资源领域国际合作新平台,构建资源保护新机制,既为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提供支撑,也为维护国家资源安全提供保障。

我们要辩证把握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变”与“不变”,也要辩证把握国土资源工作的“变”与“不变”,既要咬定青山、保持定力,也要与时俱进、主动作为,在适应和引领新常态中实现国土资源工作新发展。

切实增强贯彻落实发展新理念的坚定性

记者: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国土资源工作如何贯彻落实好五大发展理念?

姜大明:五大发展理念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也是关系国土资源事业发展的一场深刻变革。五大发展理念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具有内在联系的集合体,不能顾此失彼,也不能相互替代,我们要提高统一贯彻五大发展理念的能力和水平,开拓国土资源改革发展新境界。

以创新理念增强国土资源事业发展新动力。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释放资源要素潜力,出路在创新;面对资源约束趋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要害在创新;面对发展环境变化,夯实资源保障基础,关键在创新。我们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土资源事业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文化创新,依靠创新推动国土资源改革发展。

以协调理念构建国土资源保护开发新格局。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推进经济社会、区域协调发展,对统筹资源开发保护、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合理配置城乡资源要素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必须牢牢把握“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对国土资源工作提出的要求,正确处理国土资源在保护开发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城乡统筹发展、四化同步发展中的重大关系,为协调发展提供服务保障。

以绿色理念开辟国土资源永续利用新途径。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坚持绿色发展,以资源节约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始终是国土资源工作的主战场。我们必须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和忧患意识,加快转变资源观念和利用方式,改革完善制度机制,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把绿水青山留给子孙后代。

以开放理念拓展国土资源合作发展新空间。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面对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我们必须立足国内切实保障资源安全,在深化合作中有效利用国外资源;必须拓宽国际视野,积极参与资源领域国际规则制定,增强维护我国资源利益话语权。必须深化资源领域国际交流合作,以互利共赢为纽带,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

以共享理念实现国土资源惠民利民新成效。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国土资源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我们必须在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中维护群众资产权益,在完善资源收益分配中合理提高群众收益水平,在脱贫攻坚中增加国土资源扶持政策“含金量”,在地质灾害防治中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要树立惠民利民资源观,进一步完善制度安排,使广大群众在国土资源领域改革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

准确把握国土资源工作的新要求

记者: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迈上中高端水平。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坚持供需两端发力,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相互配合的五大政策支柱。这对国土资源工作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

姜大明:一方面,要围绕稳增长全力做好国土资源保障服务。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十三五”期间经济年均增长底线是6.5%以上,经济增量比过去两位数增长时还要大,资源保障压力没有减轻。我们要多措并举、综合施策,全力保障经济中高速增长。要围绕扩大有效投资,加快建设用地审批和供应,既要保障政府投资的基础设施和民生工程必要用地,又要保障民间投资建设项目合理用地;围绕“双创”和扩大消费,推进差别化、精细化管理,满足个性化、多样化用地需求;围绕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区域协调发展,进一步改进规划管控和计划管理,有序拓展建设发展空间。

另一方面,要围绕五大政策支柱更好发挥职能作用。我国经济运行的困难和问题根子在有效供给不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导致产品供需出现结构性失衡,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势在必行。与传统的投资、消费、出口拉动增长的需求侧管理不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使供给体系更好适应需求变化,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在资源、人力、资本、科技、管理五大要素中,土地和矿产资源举足轻重。我们要履行好资源管理职能,全力支持服务五大政策支柱实施:

围绕“宏观政策要稳”,完善国土资源调控方式。运用国土资源参与宏观调控经验,加快形成以规划为导向,计划、价格等为手段,总量控制、供需双向调节的国土资源调控机制,健全土地政策与财政、金融、投资、区域等相关政策的联动机制。运用综合监管平台和大数据技术,提高国土资源运行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围绕“产业政策要准”,实施有保有控的用地用矿政策。按照结构性改革的方向和要求,针对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制造强国建设、加快服务业发展、提高基础设施网络化水平等,制定和落实好产业用地差别化政策;根据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调整优化的要求,分类分区域制定实施矿业发展政策。

围绕“微观政策要活”,完善土地和矿业权市场环境。健全相关制度机制,平等保护各种所有制企业资源产权和合法权益,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主体依法平等使用国土资源、公平参与土地和矿业权市场竞争,营造区域、城乡资源有序流动、平等交换的市场环境。

围绕“改革政策要实”,加大国土资源领域改革力度。我们牵头的改革事项多、任务重,要坚决贯彻中央的部署要求,进一步完善落实机制、把握好改革试点、加强统筹协调、调动地方积极性,确保各项改革举措不折不扣落到实处。

围绕“社会政策要托底”,加强国土资源服务社会民生保障。新常态下,国土资源维护群众权益、服务社会民生保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征地拆迁、矿产开采、土地整治、地灾防治等,都要做好准备和预案,坚决守住社会稳定底线;改革决策、收益分配、产权调整、规划修改等,都要注重保护群众利益,使群众生活水平有提高、长远生计有保障。

记者:“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国土资源工作的着力点是什么?

姜大明: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国土资源工作必须坚持把保护资源作为履职尽责的首要任务,坚持把节约资源作为促进科学发展的重中之重,坚持把资源惠民作为增进人民福祉的工作方向,坚持把深化改革作为提高资源保障水平的强大动力,坚持把完善法治作为依法行政的根本保障。按照上述原则,从国土资源改革发展实际出发,工作着力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着力创新国土资源制度机制。把国土资源管理基点放在创新上,破除体制障碍,破解管理难题,推动创新发展落到实处。要创新耕地保护制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建立油气勘查开采新体制,健全自然资源管理制度,大力推进国土资源科技创新,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

着力优化国土资源开发利用结构。以优化资源开发利用结构促进区域协同、城乡一体、产业健康发展,推动协调发展落到实处。强化空间规划编制实施,促进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优化;创新适应新型城镇化要求的用地管理,加强建设用地分类管控;合理调整用地结构,促进产业转型升级;调整勘查开发布局,促进矿产开发与区域发展相协调;深入实施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不断增加国家重点矿产资源储备。

着力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高效利用。贯彻“框定总量、限定容量、盘活存量、做优增量、提高质量”要求,全面提升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推动绿色发展落到实处。树立节约集约循环利用的资源观,推进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实施建设用地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全面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加强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大力实施国土综合整治。

着力统筹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坚持“积极、务实、互利”原则,加强国际合作,构建稳定、多元、安全的资源供应体系,推动开放发展落到实处。积极参与全球矿业治理,推动国际交流互鉴,助推“一带一路”建设,提高开放服务水平。

着力维护群众资源权益。把维护群众权益放到国土资源工作更加突出的位置,完善制度安排,竭诚为民服务,推动共享发展落到实处。巩固拓展不动产统一登记成果,完善资源开发收益分享机制,全力支持脱贫攻坚,加强地质灾害防治能力建设,持续提升国土资源公共服务水平。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