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伍 燕:黄水旅游发展中的政治、经济、管理、资源视角

2014-05-13 16:46:25  来源:本网  作者:伍 燕

本文是笔者近两年来在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黄水镇从事旅游行政工作的一些思考或理论总结,抑或对旅游发展模式的认知。文章着重从政治、经济、管理、资源的多种视角对旅游发展进行了概要解读,并简要论述了“政府主导型”和“市场主导型”两种旅游发展模式,且提出了旅游发展模式转型的观点,即“政府主导型”转向“政府引导型”。言不成文,敬请指教。

旅游发展过程中的政治:党委重视,政府主导

中国现行旅游发展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政治过程,至少在发展初期是依靠政治力量来推动的。其实质是资源的行政配置,是政府主动作为的“强制性制度变迁”,而非“诱致性制度变迁”。所以一般会形成“政府主导”的旅游发展模式,这种或被称为“赶超型发展模式”在发展中国家(新兴市场国家)的中国形成不足为奇。首先,地方党委重视。党委在政治上高度重视旅游的发展,始终保持对区域旅游发展的科学定位与方向。其次,政府主导。旅游业是一种高密集型产业和强联动型产业,更是资金需求大、投资回收期长的产业。在地区发展相对滞后、旅游市场发育不完善的条件下,政府主导旅游发展将会长期存在。再次,此种发展模式有先天性体制机制问题。如政府与市场边界模糊问题,行政分割问题,部门利益分配、矛盾协调问题,地方政府、旅游行政部门、国有旅游投资公司以及其他行政职能部门之间的关系问题,旅游产业发展与其他产业发展的关系问题,旅游执法低效问题、旅游法规缺失等问题。

旅游发展过程中的经济:调整结构,培育支柱

“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这是中国对未来旅游业发展的战略定位。旅游业是第三产业(服务业)中的“重头戏”。旅游业与餐饮业、娱乐业、交通运输业、宾馆住宿业、文化产业等相关产业休憩相关,它们彼此形成一个庞大的产业链,如果把这条产业链比作一条龙,旅游业就是龙头。反过来,旅游业的发展不能没有这些产业的“滋养”,事实上它们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共生共荣。此外,旅游业要想成为一个地区的支柱产业,那么它所带动的服务业发展份额必须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相当的比例。理所当然,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势在必行。处理好旅游业与工业、农业的关系,如何推动旅游发展与工业化、城镇化及农业现代化良性互动、相互协调就显得尤为重要。另外,支柱产业的形成不是朝夕之事,需要精细化打造和悉心培育。概而言之就是要处理好两方面的关系,第一,旅游业与相关产业的结构关系;第二,旅游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合理科学定位。

旅游发展过程中的赋权:企业主体,公民参与

旅游发展过程中的赋权形式主要包括“市场赋权”和“社会赋权”两方面,是政治、经济视角解读旅游的交集。市场赋权的依据是“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社会赋权则是民主在经济领域发展的创新形式。一个地方发展旅游,离不开旅游市场的主体——旅游企业,更不能失去地方公民的广泛参与和支持。旅游企业是旅游业发展的生力军,是旅游市场的主体力量,是旅游行业中最为重要的要素之一;旅游企业本身发展的好坏直接表征市场在旅游经济发展中资源配置效率的高低,继而决定旅游业发展的成功与否。而公民参与是保证旅游健康发展各种环境支持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旅游发展过程中利益矛盾的调处器和润滑剂,更是公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重要方式和途径。旅游赋权运作得当,更是有助于形成“人人都是旅游形象,处处都是旅游环境”的旅游发展氛围。

旅游发展过程中的管理:规划先行,区域协作

说旅游规划是旅游发展过程中管理的“第一要义”一点不为过,规划先行是旅游发展应有之义。旅游规划是旅游发展工作的“总纲”和“行动指南”,具有严格的规范性、良好的可持续性和极强的制度刚性。当然旅游规划还必须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切忌盲目贪大,让“规划”束之高阁。另外旅游规划还必须注意和其他性质规划的“衔接性”,比如该地区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规划等,勿要“规划打架”,积极探索和实践“多规合一”的新型规划理念。旅游发展过程中极容易出现“不合作”、“假合作”现象,这源于旅游经济的竞争性和趋利性,但行政体制的分割性又强化了这种现象。所以区域协作在旅游发展中显得尤为重要。现代旅游发展的成功越来越倚重于区域旅游协作的深度和广度。旅游区域协作可以定义为不同旅游区域或行政区域内,不同的旅游业主体依据共同愿景对区域内的旅游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以获取最大的经济社会效益的动态性创新性活动。旅游区域协作主要包括协作主体、目标、内容、方式、机制等要素。

旅游发展过程中的资源:和睦相处,和谐发展

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受到资源和环境的约束,旅游业的发展也不例外。旅游发展的过程中应当树立资源观,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要素,旅游资源是旅游发展的“第一要素”,旅游业的发展首先依靠旅游资源存量和质量。一个地区良好的生态环境、迤逦的自然风光和丰硕的文化遗产,是发展旅游的先决条件和奠基石。所以保护和挖掘自然、文化资源成为旅游发展初级阶段最为基础性的工作。一个地方要发展旅游业,首先必须对区域内的旅游资源进行科学调查摸底,以及对其开发利用价值进行可行性分析和论证,并牢固树立“保护第一,开发其次”的基本原则和逻辑。但纵观国内很多地区以往发展旅游的实践,走“先污染,后治理”、“先上船,后补票”老路的案例不在少数,大多没有统筹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文化的关系,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其结果是旅游没有发展起来,反倒使资源、环境以及人力物力财力付出惨重代价。所以,旅游发展应与文化生态和睦相处、和谐发展。

旅游发展模式之争:政府主导VS市场主导

中国大多地方(尤其是贫困落后地区)当下的旅游发展模式可以简单地概括为“政府主导型”发展模式。该模式有其自身的优势但也会带来很多的问题和挑战。如:旅游发展过度依赖政府和财政,一定程度上抑制旅游市场和企业的培育和发展;产权不清晰;旅游发展过热;决策失误,好大喜功;低效率低水平重复建设;以牺牲资源和环境为代价;权力寻租、设租、抽租;忽视旅游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政府唱独角戏,缺乏参与;浪费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等。另一种旅游发展模式是“市场主导型”,市场主导型旅游发展模式可以最大限度的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高效率配置资源,促使经济效益最大化等;但同样有其自身的劣势和弱点,如旅游经济的“负外部效应”,旅游企业一味追求经济性目标忽略社会性目标,忽视旅游资源的保护和挖掘,破坏生态环境、影响社会公平等。两种旅游发展模式之争其实质是两种资源配置方式——政府和市场——之争,两种模式各有“千秋”,应当取长补短,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厘清市场与政府的边界。

旅游发展模式转型:政府主导→政府引导

旅游发展的理想状态应该是“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社会协同,各方参与,旅游经济与文化、自然和谐发展”。十八大报告指出经济改革的方向就是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刚好发挥政府作用,旅游经济发展也不例外。政府在旅游发展的过程中应分清“微观领域”与“宏观领域”,分清“私人领域”与“公共领域”,把应由市场发挥作用的领域交给市场,使“无形之手”发挥决定性作用,同时管好自己“有形之手”,不要“错位”、“越位”、“缺位”甚至“抢位”,务必更加尊重市场规律,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政府应该在旅游发展的过程中积极主动引导旅游经济发展方向,培育旅游市场、扶持龙头旅游企业,积极创新公民有序参与旅游发展的方式和途径,探索游客参与旅游管理的新方法新机制,营造良好的旅游发展环境和氛围,引进和培养旅游管理人才、发展旅游培训和教育。应该有意识地从“主导旅游发展(做)”转变到“引导旅游发展(引)”,让旅游市场配置旅游资源,让旅游企业成为旅游发展的主体。同时在转变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旅游引导调控能力、旅游行业管理能力、旅游发展整合能力、旅游信息化能力以及对旅游企业的反控制反俘获能力等。总之,旅游发展模式的转型是政府角色“划桨”向“掌舵”的转变,是政府相关职能和责任“加减法”的转变,也是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也从根本上决定着一个地区未来旅游发展的兴衰。

结语:转型需要多久?

政府主导型旅游发展模式在中国的旅游发展过程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奠基和历史作用,为中国旅游发展夯奠了深厚的基础和功底。所以在一定时期会长期存在,尤其是在作为发展中国家(新兴市场国家)的中国。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改革开放更进一步的深入推进,政府主导旅游发展模式已经愈来愈不适应经济社会的深刻变革和发展需要。政府应该主动适应历史发展的潮流,融入这场历史变革,调适自己的角色和状态,“该放手时就放手,该出手时就出手”。

编辑:陈麒 责任编辑:杨嘉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