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贾如兴:除“四风”要真查严惩实改

2014-04-09 14:51:28  来源:本网  作者:贾如兴

(作者系中共重庆市綦江区委常委、纪委书记)

这些年来,一些地方大搞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一些干部贪图享乐、崇尚奢靡早已让群众怨声载道。的确,说官话套话、搞形象工程、进高档会所、大吃大喝等现象,哪一个不是违背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哪一个不是脱离群众且为群众深恶痛绝的,又有哪一个不会损害党群干群关系的?可以说,这“四风”不除,就会像四道无形的高墙,把党员、干部与人民群众隔离开来,不仅严重损害党的形象和群众利益,还会左右人心向背,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

如何对付“四风”?党中央有针对性地开了四个药方,即“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当前,全国各地都聚焦“四风”问题,对作风之弊、行为之垢进行大排查、大检修、大扫除,可谓是有声有色。笔者认为,要彻底扫除“四风”之害,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就应该做到真查、严惩、实改。

除“四风”要联系群众

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我们党的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最大的政治优势,脱离群众是我们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要去除“四风”,就必须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借助群众的力量发现“四风”。群众的眼睛是最雪亮的、心是最明亮的,他们反映最强烈的突出问题,一定是我们最需要改进的,也是我们首先要解决好的。可以说,群众就是“一面镜子”,通过群众我们可以看到自身的问题和不足。有鉴于此,我们要重视群众,依靠群众,让群众来提意见,帮我们找问题。我们要拓宽渠道、开门纳谏,通过多种方式真正把问题找准找透,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立足联系群众、依靠群众,通过搭建让群众广泛参与的问政平台,让群众随时反映问题、表达诉求、发表评论,使各级各部门存在的“四风”问题得以曝光,为除“四风”提供了线索,奠定了基础。

除“四风”要逗硬严惩

毫无疑问,除“四风”不只是听群众反映,更不能听了之后不了了之,而是要把重点落实到一个“除”字上。党中央提出的“治治病”,本意是指发现了“病情”,找了“病因”,就要敢于下决心、下狠劲、下猛药,真正铲除“病灶”。换句话说,除“四风”就要敢于亮剑、敢于逗硬、敢于执纪,只要出现了“四风”问题,就要坚决查处制止,彻底清除“害群之马”。对检查发现或群众反映的“四风”问题,纪检监察机关要迅速介入、准确核查、及时惩处、决不姑息。例如,对办事服务中态度生硬、工作拖延、精神涣散等各种慢作为,对相关人员进行调整、更换;对重点环节、关键岗位工作中不作为、延误发展时机、造成工作重大损失或产生重大恶劣影响的,及时“亮红牌”罚下场,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对乱作为及时“出重拳”,对违反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廉政准则》要求的坚决拿下,及时剔除影响发展的各类负能量,凝聚正能量。要大力开展清退会员卡等活动,遏制奢靡享乐不良风气,最大限度地预防和消除腐败。

除“四风”要依靠制度

常言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什么是规矩?制度就是规矩。正如小平同志所说:“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要解决“四风”问题,改进干部作风,不能靠运动的老办法,新的更好的办法是靠制度作保障,要在树立制度的权威上下功夫。我们要认真建立健全各方面规章制度,强化制度保障,建立长效机制,从体制机制上堵塞“四风”滋生的漏洞,以改革的办法铲除“四风”滋生的土壤,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法把“四风”关进制度的笼子。我们所立的规定要具体细化,标准要科学量化,操作办法要可行化,监督检查要可执行化,强化制度执行力,坚决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而且要一边立规矩、定制度,一边抓整改、抓落实,对于违反制度、“四风”依旧、顽固不改的,要有明确的处理办法,要有刚性执行。

除“四风”要持之以恒

凡事贵在持之以恒,持久才能长久,深入才能深刻。改进作风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除“四风”贵在坚持,重在“恒”字、难在“恒”字、成效也出在“恒”字,这就需要我们做长期准备、长远打算,运用长效的制度,依靠常态的监督,不能疾风暴雨般地搞运动,这样才能避免“一阵风”后出现“涛声依旧”的尴尬。我们要让群众看到干部作风建设的新变化、新气象、新成效,就必须经常抓、长期抓,用时间来验证。作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抓一抓就好转,松一松就反弹,因此,我们不能只做表面文章,不能走过场搞“一阵风”,不能作秀搞“形象工程”,不能抓一阵、松一阵地玩“弹簧游戏”,而是应该坚持常抓常新、长抓不懈,真正形成长效机制,要内化于心、固化于制、外化于形、实化于行,进而养成个人良好的行政行为习惯。各级领导干部要痛下决心去除身上的“四风”诟病,树立经常抓、长期抓的思想,建立常态化、长效化机制,善始善终、善作善成,让心灵有触动,作风有行动,群众有感动。

编辑:陈麒 责任编辑:杨嘉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