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陈行甲: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开创巴东跨越发展新局面

2013-05-15 14:55:00  来源:城乡统筹网  作者:陈行甲

(作者系中共湖北省巴东县委书记)

城乡统筹网特别约稿:未来五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是实现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从国家层面看,宏观环境整体向好,经济平稳良性运行,促进中部地区发展规划深入实施,东中部地区产业转移步伐加快,武陵山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三峡工程后续工作即将全面启动,我们将获得更多的优惠政策和项目。从省内看,新一轮长江经济带开放开发、建设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支持恩施州建设全国先进自治州、"一主两副"中心城市带动战略,将有力地推动县域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从巴东县情看,沪渝高速、宜万铁路以及即将开通的宜巴高速将从根本上打破外部交通瓶颈,过去五年取得的丰硕成果和同心同德谋发展的良好局面,为今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全县上下要准确把握时代脉搏,抢抓发展机遇,勇担历史重任,以开创大业的志气、攻坚克难的勇气、蓬勃向上的朝气,以战无不胜的信心、铁杵磨针的耐心、锲而不舍的恒心,积极投身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战场建功立业。

强力推进产业建设

强大的产业支撑是富民强县的基础,要围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采取得力措施推进产业建设,优化发展布局,推动优势产业跨越发展。

强力推进新型工业化。突出工业主导地位,结合经济开发区发展定位,进一步完善总体规划,形成"一区多园、多业并举、园镇共建、建管并重"的发展格局,打造产业集聚平台。建立开发区、部门、乡镇间的协调联动机制,对落户企业实行全方位、全过程、零距离服务。依托园区平台,延伸产业链,增强关联度,优先承接和重点引进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优势项目。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新型矿业、特色农产品加工和先进制造业四大产业集群,推进"野三关工业园""水布垭矿业园""溪丘科技园""东瀼工业园""清太返乡创业园""信陵建材工业园"建设。大力培育一批经营规模大、竞争优势明显、带动能力强的龙头骨干企业,培植产值过10亿元企业1家,产值过亿元企业15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60家以上,实现全口径工业产值140亿元。大力推进科技创新,鼓励企业广泛运用新技术、新工艺,争创知名企业和知名品牌,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工业经济整体运行质量。

强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用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优化农业资源开发,立足已有发展条件和自身禀赋,集中打造烟叶、茶叶、高山蔬菜、柑桔、道地药材、核桃、魔芋等七大生态特色农业产业带,建立一批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开发一批名牌优质农产品。大力发展以生猪养殖为主的畜牧产业。突出龙头带动,壮大三峡酒业、多仁食品、金果茶叶、时珍堂药业、长友魔芋食品等一批农业骨干企业,重点培育68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15家以上州级农业龙头企业。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和新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建设,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促进产供销一体化。健全农业服务体系,加大优质良种普及和新型农业技术推广力度。培育和建立规范的土地流转市场体系,推动土地合理、合法流转,鼓励土地向种植大户、农业企业集中,促进农业规模化生产。以农民增收为目标,大力发展庭院经济、观光农业、精细农业、城郊农业,拓展农民增收渠道。完善乡镇"以钱养事"机制,稳定和壮大农村科技队伍。

强力推进旅游品牌化。坚定不移地把旅游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坚持"农旅互动、工旅互通、商旅互赢、文旅互融"的理念,努力将巴东打造成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重要战略节点、全国知名旅游目的地。围绕"三区一带"总体布局,以沿渡河为中心,加快小神农架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开发步伐,推进神农溪提档升级;以野三关为中心,依托铁厂荒、三里城、清江画廊等景区,努力打造沪渝线上第一高山休闲度假旅游区;以县城为中心,开发大面山、链子溪、无源洞、巴人河等景区,打造环城游憩带。以品牌创建为抓手,推进景区创A 、宾馆饭店创星、企业创强、导游及从业人员创佳,努力建设一批旅游名镇名村。积极探索旅游搭台、文化唱戏、文旅融合的发展机制,丰富旅游文化内涵,提升旅游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加强区域协作,打破地域壁垒,创新合作开发的运行机制,鼓励支持各类资本参与旅游开发,开拓旅游大市场,打造长江三峡、"两山一江"无障碍旅游区。完善旅游经营管理体制机制,强化景区环境保护,整顿旅游市场秩序,提升管理服务水平。

强力推进商贸物流多元化。充分利用扩大内需、搞活流通、引资消费的政策机遇,加快建设设施功能完善、交易规范便捷的城乡市场体系。充分利用长江黄金水道、铁路、高速公路相互贯通的交通、区位优势,大力发展现代商贸物流业,着力建设长江巴东港、溪丘湾、野三关三大仓储物流中心。加快发展房地产、金融保险、信息服务业,积极培育中介咨询、文化娱乐、家政服务等新兴行业。

深化对外开放与区域合作

坚持对外开放,深化区域合作,健全投融资体制机制,强化服务意识,推动经济实力快速增长。

狠抓招商引资。建立"政府牵头、主管部门负责、相关职能部门协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招商机制。依托优势资源,论证、筛选、包装一批具有良好基础和发展潜力的精品项目,优化服务流程,加强宣传推介,通过产业招商带动产业发展,通过以商招商推动产业集聚。抢抓东部沿海产业转移的机遇,突出大项目招商,千方百计招大商。完善招商引资激励政策,引进和培育招商工作专业人才,健全招商工作责任考评体系,形成全社会招商的整体合力。

加强开放合作。强化开放先导,将经济社会发展积极融入武陵山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长江经济带、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和"一主两副"中心城市四大区域板块,推动产业、科技、金融、商贸等领域全方位对接。抢抓北京对口支援、省"616"工程和荆门对口支援机遇,以项目建设、产业合作、人才培养、智力扶持为工作重点,积极争取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对口支援政策。坚持"引进来""走出去"相结合,鼓励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知名品牌的企业走出去,开展研发、合作、营销,增强跨地域经营能力和竞争力。 破解融资难题。建立健全"政府引导、金融机构主导、企业主体"的投融资体系,加强政、银、企三方合作,逐步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借力农村商业银行、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新型金融机构,发展贷款担保组织,规范民间融资。全力推进农村金融全覆盖工程,不断改善农村金融服务环境。支持银行保险业扩大经营品种规模,提升银行保险业服务县域经济发展的能力水平。加强企业信用体系建设,营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大力培植A级以上信用企业,重点扶持一批发展前景好、经济带动能力强的成长型企业。

着力推进城乡建设

按照"一城两翼、南北互动、城乡统筹"的发展布局,积极探索"以城带乡、城乡互动"的新路子,拓展城镇骨架,加快新农村建设,实现城乡共同繁荣。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重点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夯实发展基础。积极争取郑渝铁路建设项目,全力服务高速公路、铁路建设,努力建成巴野线、209国道绕城线、双神线(神农溪至神农架)、宜巴高速至县城快捷通道、巴鹤线改造升级等重点项目,加快推进长江港、清江、神农溪旅游码头建设,改造提升省、县经济连接路等级,打通跨省、跨县经济断头路,加大农村公路建设与管护力度,形成"东西贯通、南北畅联、水陆并举、高效快捷"的交通网络。抢抓中央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重大机遇,加快农业水利设施和防洪抗灾设施建设,提升农业抗灾能力。大力实施饮水安全工程,切实解决群众饮水难问题。全力支持电网建设,提高供用电规模和质量。全面推进市政设施、邮政通讯、信息网络等公共基础配套建设。

加快城镇建设。以"三城同创"和黄土坡搬迁为契机,把县城建设成为功能完善配套、管理规范有序的现代山水园林城。加快黄土坡滑坡整体避险搬迁建设,努力把神农小区建设成为宜居、宜游、宜业的县城新区。按照经济发展布局、区位条件和产业特色,建设具有较强辐射带动能力的南北两翼重点镇和规模适度、管理规范、商贸活跃的特色镇,形成合理的城镇网络体系。用市场化的理念经营城镇,加大城镇规划内土地收储力度,盘活土地存量,发挥土地资源最大效益。建立完善规划先导、建设有序、管理科学的长效机制,实行城乡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管理一张网的管理模式,加强私房建设管理,严查非法买卖土地、违规建房行为,规范房屋交易秩序。

加强新农村建设。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力争20%的村基本达到新农村建设标准。实行"政府引导、农民主体、规划引领、项目统筹"的建设机制,整合资金、聚集力量、突出重点,抓好新农村示范乡镇、示范村和中心村建设。大力实施"五改三建两提高"为主的生态文明家园建设,改善生活环境,建设宜居村庄。以"遵纪守法、团结互助、文明和谐、勤劳致富"为重点加强对农民的思想教育和职业培训,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和自我发展能力。扩大农村基层民主,推进村民自治,充分调动广大群众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创造性。

合力推进社会建设

坚持以人为本,把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强社会管理创新,发展民主政治,为跨越发展提供和谐稳定的环境。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构建城乡一体的新型社会保障体系。加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全面落实各项就业扶持政策,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推进创业带动就业工作,解决群众"就业难"。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逐步解决群众"住房难"。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培育发展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保障妇女合法权益,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发展妇女儿童事业。高度关注留守老人、留守儿童、鳏寡孤独等特殊弱势群体,积极探索建立政府支持、村(社区)牵头、邻里互助、社会组织参与的综合服务体系。大力实施开发式扶贫,提高贫困地区群众发展经济的"造血"功能。落实各项惠民政策,强化农民负担监督管理。

推进社会事业协调发展。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推进城乡教育协调发展,促进教育公平。广泛开展科普活动,加快科技推广,提高科技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一步优化卫生资源配置,加强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扎实做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加强社会管理创新。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以镇、村(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室)为载体,搭建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充实综治专兼职队伍,加大综合投入力度,使基层承担起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等社会管理责任。巩固"两实全覆盖"工作成果,建立健全实有人口动态管理机制,破解人口管理服务中的难题。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和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完善各种防控措施,加强网络舆情监管。创新信访工作模式,建立多渠道、多形式的群众利益诉求维护机制。强化法治手段,妥善处理无理缠访、闹访、非访问题。加强安全生产,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健全安全生产预防预警和应急处置体系,不断提高安全事故应急救援能力。

加强民主法制建设。支持县人大及其常委会围绕中心,依法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权。支持县政府进一步转变职能,依法行政,切实提高行政效能。支持县政协依章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支持法院、检察院依法行使职权,促进司法公正。坚持党管武装,加强国防教育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做好"双拥"共建工作,巩固和发展军政军民团结。推进"六五"普法工作,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认真做好统战、对台、民族宗教工作。加强工会、共青团、妇联、工商联、科协、残联等群团组织工作。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权利。坚持和完善党务、政务、村务、厂务公开制度,强化社会监督,促进社会和谐。 (五)大力推进文化建设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必须加强文化建设,用先进文化引领前进方向、凝聚奋斗力量,为跨越发展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动力、有力舆论支持和良好文化条件。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以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用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党员干部、教育人民群众,用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形成勤劳质朴、行为文明、团结进取、善于创造、追求卓越的精神风貌和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创业环境、发展环境。 努力推动文化事业大繁荣大发展。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创新,加快建立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社会监督、企事业单位依法运营的文化管理体制和富有活力的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机制。加强公益性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支持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繁荣城乡文化。推动经营性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加快巴人源博物馆、巴东影视文化中心、新时代巴楚文化广场、巴楚文化产业园等重点项目建设。培育1家经营收入过亿元的大型文化企业,5家经营收入过千万的骨干文化企业,使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8%以上。加强民族民间文化的保护传承,编制《全县民族民间文化保护总体规划》,制定《全县民族民间文化保护管理办法》,建设好民族文化保护传承基地。努力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培养壮大一支德才兼备、开拓创新、结构合理、勇于创造、善于经营的文化干部队伍。 全力打造具有浓厚地域特色的文化精品。着力办好彰显土家风韵、体现旅游优势、充满人文魅力的纤夫文化旅游节,创作一台文化品位较高、地方特色明显、具有心灵震撼力的文艺节目,出版一套反映悠久历史、凸现地方风情的系列丛书,开发一个规划科学、门类齐全、活力迸发的巴楚文化产业园,推出以"撒叶尔荷"为代表的一系列知名歌曲。建设好页面新颖、内容丰富、方便快捷的县委政府门户网站长江巴东网,充分发挥其宣传党的主张、弘扬社会正气、通达社情民意、关注社会热点、搞好舆论监督的重要作用。通过几年努力,力争拥有全国知名的文化精品2个以上,民族文化旅游品牌3个以上,全省知名的标志性文化工程4个以上。

致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坚持把资源开发与生态建设、环境保护有机结合起来,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相协调、人与自然相和谐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特色开发、绿色繁荣、可持续发展。

加强生态建设。建立完备的森林生态体系,巩固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封山育林、水土保持、荒山造林成果。推进库区生态屏障区内植被恢复、消落带生态治理和生态廊道建设,加强湿地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及石漠化综合治理,加大自然生态保护区和生态公益林建设力度,加强森林防火体系建设。积极争取国家生态补偿政策,建立生态保护长效机制。

加强环境保护和环境监测监管能力建设,严格环保准入门槛,严格执行环评制度。开展坡耕地改造和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建设。加大饮用水源地保护力度,加强水污染防治,积极争取实施清江流域集镇垃圾、污水处理项目。强化地质灾害防治,加强矿产资源开采污染物治理。做好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强化执法监督,健全重大环境事件和污染事故责任追究制度。

推进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大力开展资源节约,推进资源综合利用。调整能源利用结构,加快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和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严格执行节约、集约用地制度,加强基本农田保护。规范矿产资源管理,推进矿产资源深度、有序开发利用。增强全民资源节约意识,倡导文明、节约、绿色、低碳的消费模式。

编辑:小鱼 责任编辑:刘洋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