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王成军:紧紧咬定发展目标 确保赶超跨越发展

2013-03-22 15:11:16  来源:城乡统筹  作者:王成军

(作者系中共四川省万源市委书记)

展望未来,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落实中央、省委、达州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市委四届四次党代会部署,坚持以“高位求进、加快发展”为引领,紧紧围绕“四五五”跨越式发展思路和“建设川陕渝结合部经济文化强市”的发展目标,把握“追赶跨越、全面提升”的工作基调,强化“投资拉动、产业支撑”,加快推进结构调整,突出破解发展制约,继续深化改革开放,着力改善民计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努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实现“十二五”发展良好开局。

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确保增长12%,力争15%;规模以上企业增加值和利润确保增长16.5%,力争18%;固定资产投资确保增长15%,力争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确保增长15%,力争18%;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确保增长18%,力争2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9%5%。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万元GDP综合能耗降低4%。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着力构建产业支撑

突破发展生态旅游。抓住万源被列为限制开发区,完善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和重点景区修详规划,启动大竹古镇和花萼山自然保护区旅游规划。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优先整合项目资金,加快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完成红军公园一期工程、力争启动二期工程建设;继续推进大巴山国家级地质公园八台山园区建设和龙潭河温泉综合开发,启动八台山—龙潭河国家4A级旅游景区创建工作,力争黑宝山公园成功创建国家级森林公园;推进旅游线路统筹,强化宣传促销,打响“川陕夏都”旅游品牌,努力建设大巴山山地休闲渡假旅游目的地。力争全年接待游客11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5亿元。

全力发展优势工业。深入实施“资源转化”战略,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发展,强化要素保障,推动华新水泥、天予药业等骨干企业加快发展。积极培育建筑材料、富硒食品加工、天然气、综合能源等优势产业,促进铁山坡天然气净化厂、凯迪低碳循环经济产业、任河水电梯级开发、高强度石膏粉、纸面石膏板生产线等项目开工建设。大力推进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提升煤炭、水泥、冶金等传统产业。加快产业集聚集约发展,推进“三园两区”基础设施建设,力争新入驻企业3户。

积极发展特色农业。依托“富硒、生态”优势,加快推进农业“四区”建设,着力打造“中国天然富硒农产品基地”。新建“一乡一业”专业乡镇2个、“一村一品”专业村20个,发展茶叶、薯类、魔芋、香椿、中药材、猕猴桃、珍珠花菜等产业基地40万亩以上,新建旧院黑鸡、板角山羊、肉牛等畜禽养殖小区50个。完善富硒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强化大巴山品牌建设和保护,加快推进“千万黑鸡下江南”。大力实施农业产业化,加快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扶持壮大巴山食品、立川食品等龙头企业。新培育达州市级以上龙头企业2家,发展农民专合组织30个。加快推进农业、林业、畜牧业产业强县培育县建设和现代农业基地建设。

加快发展商贸物流。完成区域性物流发展规划编制,加快启动官渡、鞠家坝、古东关秦巴物流园区建设,积极发展物流配送企业,力争培育骨干大型流通企业2家。加快汽车、建材、农产品、五金等专业市场建设,大力提升传统服务业。继续推进“万村千乡”、“双进”市场工程,抓好“家电下乡”、“家电以旧换新”等工作,扩大消费需求。积极推进农超对接,力促大巴山农产品“走进大市场”。培育生产型自营出口企业2家,实现出口创汇600万美元。

二、突出破解发展制约

加快交通建设。大力支持达陕高速、城万快速通道建设,积极争取万源至通江、平昌、城口高速公路和万源至白沙快速通道建设项目。完成省道302线、万白路二期路面改造,力争将省道302线升级为国道。建成长坝至小河口、黄钟至中坪和长石、罐坝至圆滩子联网路,鹰背至望京、魏家至长乐、玉带至芝苞“断头路”。全面恢复水毁道路,实现水泥路通乡率100%、通村率30%。完成赵塘—黑宝山—烟霞山旅游环线公路建设,启动建设旧院至龙潭河、天池坝至八台山景区公路。积极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和乡村客运,大力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实现乡乡通客运。

提升金融服务。加强国有资产监管和乡镇债务管理,积极化解乡村债务。大力争取国家项目资金和政策性贷款,强化政府投入力度。组建政府金融办,深化银政银企合作,引资发展村镇银行,加强项目与金融的对接,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重点项目、优势产业信贷投放力度。扩大就业再就业和妇女创业小额担保贷款。拓宽民间资本准入领域,吸引社会资本参与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强化信用体系建设,依法严肃查处金融违法违规行为,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强化用地保障。依法加强土地管理,从严控制新增建设用地,强化耕地保护,坚决杜绝违法违规用地,提高节约集约用地水平。充分利用土地整治、建设用地置换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等政策,多采用“新店”模式,积极争取建设用地指标。加大土地征收储备、开发整理和闲置土地处置力度,积极盘活利用现有存量土地,优先保障基础设施、重大项目、民生工程和社会事业用地。

三、统筹推进城乡建设

坚持规划优先。不断完善规划体系,提升规划水平,科学编制城市控详规划,加快完成乡镇场镇建设规划、新村建设规划和52个村庄规划。强化规划和土地管理执法,强力规范城乡建设秩序。加强房屋单体设计和风貌控制,突出城乡风貌特色。

加快城市建设。完成商业中心广场、万源廊桥、滨河路景观带延伸段和后河城区两级滚水坝建设。加快推进城区棚户区改造。启动河西茶文化公园、市体育中心、达陕高速城区连接线、万源火车站改扩建和国道城区段改道二期工程建设。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和功能,提升承载能力。

强化城市管理。加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提高环卫机械作业率,启动实施城市数字化管理。创新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完善社区综合服务设施,提高社区服务水平。扎实开展“文明万源”创建活动,落实考核措施,强化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常态管理,打造良好人居环境。

改善农村条件。扎实推进省级新农村示范片建设,启动建设市级示范镇5个、示范村8个。加快实施虹桥乡三岔河村、堰塘乡向家坝村以工代赈项目。加大耕地保护力度,大力实施“金土地”工程,改造中低产田土5500亩。实施国家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全面启动水利普查工作,抓好“五江一河”治理、防洪堤建设和小流域治理,整治病险水库2座,加快推动寨子河水库建设。

四、继续深化开放合作

深化区域合作。主动融入重庆,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注重规划对接,以建设大通道、配套大产业为重点,创新机制,搭建平台,推进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合作。高举秦巴山区旗帜,加快秦巴山区三省(市)五县(市)扶贫统筹试验区建设,抓好扶贫统筹规划编制,协调推进秦巴山区加快发展。

努力扩大开放。解放思想,大力实施小分队招商、一对一招商、以商招商和网上招商,重点抓好生态旅游、富硒农产品、建筑材料等产业项目宣传推介,积极承接产业转移;狠抓项目跟踪落实,强化投资服务,提高履约率、开工率和资金到位率,力争到位资金16亿元以上。坚持引资、引才并重,加大人才引进培养力度,围绕重点行业、企业和项目需求,实施人才“无门槛”准入制度,不断完善人才创新创业的引进、培养和激励机制。

五、着力改善人民生活

切实改善民生。深入实施“九大民生工程”,认真落实各项惠民政策。加快构建城乡一体就业服务体系,鼓励自主创业,实现城镇新增就业3500人,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1%以内。力争全年输转劳务16万人次以上,收入15亿元以上。认真落实“两免一补”、中职生生活补助、生源地助学贷款等政策。完成集中供水工程30处,解决3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加快推进河口、草坝等36个乡镇农网改造,解决19万人用电难。继续开展“挂包帮”活动,扎实推进扶贫连片开发和扶贫新村建设。

强化社会保障。加快推进地质灾害避让和高山、生态移民搬迁,大力实施农村危房、林场棚户区改造,抓好保障性住房建设,提高城乡居民住房保障水平。积极救助贫困学生、贫困母亲,关心农村留守儿童、妇女和老人。抓好社会保障提标扩面和新农保试点工作。继续完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强化农村敬老院后续管理,加强大病医疗救助和生活困难群众救济,保障优抚、孤老、残疾人等困难特殊群体生活。

六、更加注重生态建设

大力推进生态功能区建设,强化森林资源管护,完善森林资源保护规划,科学划定禁伐区、间伐区。抓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荒山造林工程,继续实施城市绿化、城周绿化、乡村绿化、通道绿化、水系绿化和苗圃基地“六大工程”,提高森林覆盖率。加快实施花萼山国家生态示范工程、大巴山国家级地质公园地质遗迹保护工程,抓好重点工程弃渣场、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程。加大重点污染源和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加快重点领域、行业和企业节能减排技术改造,加快城乡生活垃圾、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农村生活垃圾实行分类处理,逐步建立“村收集、乡运输、县处理”机制,力争成功创建“省级生态市”和“省级环保模范城市”。

七、切实加强社会管理

高度重视防灾减灾。加快防灾减灾应急平台和救灾物资仓库建设。健全防灾减灾体系,完善应急预案,提高自然灾害监测、预报、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扎实开展宣传教育和应急演练,增强群众避灾自救能力,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扎实抓好安全稳定。全面落实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和企业主体责任,狠抓安全监管,强化隐患排查整治,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加强基层政法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安置帮教和社区矫正工作,加大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巩固“五五”普法成果,启动“六五”普法。畅通诉求渠道,规范信访秩序,健全“大调解”工作体系,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纠纷。深入推进“政法三项重点工作”,抓好打防控管一体化建设,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活动。提高突发公共事件处置能力,维护社会稳定。

八、全面发展社会事业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力抓好“两基”迎检工作;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大力实施职教攻坚,加快推进市职中整体搬迁;启动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基本实现学前一年教育目标;加快调整城乡学校布局,加快太平一小分校建设和沙滩学校整体迁建,开展万源中学白沙新校区前期工作。深化市校(院所)合作,积极推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和试验示范,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加快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中医院综合大楼主体工程;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强医疗队伍和医德医风建设,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深入开展爱国卫生和无偿献血活动,扎实抓好重大疫病防控、食品药品监管。提升计生管理服务水平,积极创建“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市”。建成国家“雪炭工程”健身馆和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继续推进农民体育健身和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立城乡电影放映网络,抓好“文化三馆”建设,全面完成乡镇综合文化站并投入使用,农家书屋覆盖率达40%。加快市综合档案馆建设。完成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和妇女儿童“两纲”验收任务。重视和支持工会、共青团、妇女儿童、工商联等群团工作,加强国防武装、外宣、人防、审计、物价、粮食、保密、外侨、民宗、老促、老龄、工商、质监、气象、电力、通信、邮政、烟草、盐务等各项工作。

编辑:小鱼 责任编辑:刘洋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