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何 平:因地制宜 突出特色坚定不移推进新型城镇化

2013-01-31 15:05:55  来源:城乡统筹杂志  作者:何平

作者系中共巫山县委书记

进新型城镇化作为重庆市“一统三化两转变”的战略重点,是人民群众的殷切期盼,是建设小康推社会的必然选择。我县坚持九大原则,处理好六大关系,不遗余力建设山水港湾旅游新城和巴渝魅力美丽乡村,力争到2015年,县城建成区面积达10~12平方公里,人口达15万人;乡镇集镇建成区面积达5平方公里,人口达5万人,全县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40%。到2020年,县城建成区面积达20平方公里,人口达20~23万人;乡镇集镇建成区面积达8平方公里,人口达8万人,全县常住人口城镇率达到50%,努力走出一条符合巫山实际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坚持规建管结合、质量第一原则处理好规划、建设、管理的关系规划、建设、管理是城镇化发展的三大基本环节,规划是基础和统领,建设是过程和成果体现,管理是保障。我县坚持规划为先,建设为本,管理为要推进新型城镇化。一是规划为先。出台《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实施意见》及配套方案,高水平、高标准实施江东、龙井组团控规修改,早阳组团城市设计及控规,杨柳坪艺术村,隆鑫集团巫山项目,神女景区等重大规划,推动县城建设。按照“一镇一图一特色一风貌”的要求,充分挖掘自然环境、历史文脉、民俗民风特点,编制具有地方特色的乡集镇规划。二是建设为本。用“百年工程”的标准来检验城镇化建设,严格按照规划要求、工程技术标准实施建设,严把勘察、设计、施工、竣工验收关,围绕城市重大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商务集聚区,打造江东新城、影剧院、全国一流交通换乘枢纽等具有现代水准的地标建筑。三是管理为要。探索创新管理模式,提倡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引导城镇居民共建共享美好家园。在县城管理方面,成立打违办,专司其职,严厉打击违法占地、违章建设;成立停车办,规范县城交通秩序;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巩固国卫成果,实现城市管理全覆盖、全天候。在乡(镇)集镇管理方面,各乡镇成立清扫保洁和执法两支队伍,有效整治环境卫生、公共秩序等问题。

坚持城乡统筹、因地制宜原则 处理好县城、集镇、乡村的关系

按照合理布局、协调发展的要求,坚持城镇村同步规划、同步建设,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推动城镇村统筹协同发展。一是不遗余力建设山水港湾旅游新城。目前,县城城区面积由2003年的3.5平方公里扩大到6.5平方公里,城市人口由不足6万人增加到11万余人,人口密度达1.52万人/平方公里,高于上海、香港、深圳等特大型城市。随着交通改善,城市人口将进一步膨胀,县城扩容、建设江东新城迫在眉睫。未来五年,我县将按照“协调、美观、宜居、便捷、卫生、文明”的要求,投入70亿元建成江东新城,安置居住人口4.5万人,塑造长江三峡地区新地标。二是不遗余力建设巴渝魅力美丽乡村。按照“自然、协调、美观、整洁、文明”的要求,整合资金10亿元,用5年时间,打造10个产业坚实、功能齐全、辐射明显、环境优美、镇风文明、和谐宜居的现代化小城镇,以现代化小城镇建设为示范,推进其余建制镇和乡集镇规划建设管理工作。建成100个集中、宽敞、舒适、方便的农民新村;建成1000个用水安全、用厕卫生、用能清洁、房屋安全、风格协调的文明院落;建成10000户巴渝新居,确保农村面貌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五年变新样。

坚持产城并重、集约发展原则 处理好城镇建设和产业发展的关系

安居与乐业紧密相关,在推进城镇化的过程中,我县注重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融合、同步推进,避免出现有城无市的“空城”、有人无业的“闲城”,实现以城聚产、以产兴城、产城联动、融合发展。一是以工业化引领城镇化,增强城镇产业支撑。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不遗余力建设生态工业经济体系。每年统筹安排生态工业发展基金2000万元和民营经济发展基金2000万元,完善“一走廊三基地四园区”工业布局,加快劳动密集型、清洁能源、特色农林、矿产开发、文化旅游、园区制造等6大产业发展,到2016年,力争累计完成工业投入300亿元以上,发展企业2500家,实现工业产值300亿元以上,确保城镇产业发展、商贸活跃。二是以农业现代化助推城镇化,促进城镇经济繁荣。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不遗余力发展山区特色效益农业。坚持以特色为前提,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农业结构布局,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培育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县域支柱产业和名优农林产品,努力建设库区特色效益农业高地。到2017年,农业增加值突破2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2%以上,促进城镇经济发展。三是以旅游业为带动城镇,推动城镇集聚发展。加快精品景区建设,不遗余力建设国际知名旅游景区。投资3亿元打造神女景区,启动小三峡游客接待中心建设和小小三峡新游船打造,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确保“一乡一节”,促进资金、人口等要素向城镇集聚。

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处理好城镇建设与基础完善的关系

重大基础设施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基础支撑。我县加大交通、市政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增强保障能力。一是突破交通瓶颈。未来5年,力争完成投资100亿元,实现渝宜高速公路巫山段全线贯通,争取高速铁路、神女峰机场、巫建高速开工建设,建成绕城公路、综合交通换乘枢纽和旅游码头,城镇道路的网络密度,水电气供应能力达到全市平均水平,实现100%乡镇、50%行政村通客车,通村通畅率达80%以上。二是完善配套设施。实施城市绿化、美化、亮化、净化“四化”工程,加快建设高唐、文峰、暮雨、朝云等四大公园,推进第二期夜景灯饰工程,实施街面立体整治,全面配齐学校、电影院、运动场、博物馆等市政大件,到2016年,力争县城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7%,努力提高居住环境的宜居度。三是实施农村文化“五个一”工程。3年投入2000万元,实施农村文化“五个一”工程(一个广场、一套音响、一支队伍、一套广播、一场活动),为推进新型城镇化提供文化条件和精神动力。四是推进公共服务均衡化。加快公租房、廉租房建设,构建与城镇化进程相匹配的住房供应保障体系。加快教育事业发展,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就业质量。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用好用实大病救助基金,提高城镇医疗保障能力。完善城乡社会保障和救助体系,进一步提高社会保障能力。

坚持实事求是、遵循规律的原则,处理好城镇 开发和保护和历史、文化、自然协调的关系

我县地处三峡库区腹心,是生态功能屏障区,生态环境脆弱。推进新型城镇化,认识和处理好开发与保护,建设与历史、文化、自然的关系至关重要。一是注重生态。我县既承担着保护好“一江碧水、两岸青山”的神圣职责,又肩负着安稳致富、科学发展的重要使命。在城镇建设过程中,我县坚持集约、集中、集聚原则,注重节约用地和资源节约,努力降低物耗水平,提高使用效率,避免粗放式发展,切实保护好“一江碧水、两岸青山、三峡红叶、四季云雨”的独特自然风光。二是注重特色。巫山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有204万年前的龙骨坡“巫山人”,5000年前的大溪文化遗址,古栈道、悬棺等古迹40多处,珍稀文物千余件,居库区之首,旅游、文化、自然资源丰富独特。我县坚持城镇开发与保护并重,建设与历史文化自然协调的原则,突出特色,将推进新型城镇化与丰富资源紧密结合起来,明确县城、集镇、村落定位,充分吸收保留当地的风格和文化,根据不同的文化、不同的风格、不同的需要,走差异化、特色化道路,着力打造一批独具风貌、特色鲜明、富有魅力的城镇。三是注重量力而行。巫山是国家级贫困县,基础差、底子薄。我县严格按照“当期可承受、未来可持续”的要求,量力而行,尽力而为推进新型城镇化。坚持实事求是,科学合理制定发展目标、内容和定位,稳扎稳打,合理负债,绝不冒进,绝不铺摊子,绝不留后遗症,坚持走出符合巫山实际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是建设幸福渝东门户的必然选择,是关系巫山全局和长远发展的战略任务,我们有信心、有决心,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走新型城镇化道路,努力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cxtc/html/?10828.html

编辑:陈麒 责任编辑:杨嘉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