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何 贵:创模之路,首善之选

2013-01-24 15:23:01  来源:本网  作者:何贵

作者系重庆市江北区人民政府区长

“建设重庆现代化大都市首善之区”是江北区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的奋斗目标,将环保工作上升到促进经济发展、改善民生福祉的新高度,成为江北建设“首善之区”的重要抓手。

2010,江北成功创建重庆市级环保模范城区。2011,全面完成市政府下达的339项工程项目,获得重庆市党政一把手环保实绩考核一等奖。2012,江北提出实施两江环境整治等十大工程,为全市创国模工作打下坚实基础。通过创模,群众对环境的满意度越来越高。这些成绩的取得,主要得益于五个方面工作:

一是科学定位发展目标。2009年初,江北区委、区政府确立了以建设“重庆新兴金融中心、重庆新兴商贸中心、重庆最大物流中心、现代制造业基地、总部企业区域基地”为核心的发展思路,经济发展全面转向了现代服务、集约高效、环保低碳之路。

二是深入推进产业结构调整。近年来,江北区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关闭和搬迁污染企业31家、落后产能企业100余家。同时,加快打造以长安新能源汽车基地等为龙头的一批千亿级产业园,大力发展金融、商贸、物流和创意产业。目前,第三产业已成为江北区绝对主导产业,全区工业能耗值已达重庆主城最低水平。

三是建立健全环境保护机制。江北区成立了由区长任组长的多个环保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了区、部门、街镇主要领导齐抓共管的大环保管理格局。相继实施了一系列工作机制和措施,通过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督察通报制度、年终考核制度、环保“一票否决”制度等多项保障措施,覆盖全区、责任到人、监管到位的环境监管考评体系逐步建立。

四是着力整治环境突出问题。江北区深入实施“蓝天”、“碧水”、“宁静”、“绿地”四大工程,大力治理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问题。在提升空气质量方面,取缔了各类生活燃煤锅炉和炉灶1000多台,对重点工地建立了扬尘在线监控系统和一体化自动冲洗系统,在城区实行全天候保洁,3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年均增加10天。在水环境综合整治方面,关停次级河流沿线“三无”企业100余家、养殖场200余家;完成4条次级河流综合整治工程,相继建成盘溪河等生态公园;新建及改造城镇污水管线130多公里,水质全面达到水域功能要求。此外,全区城市噪声达标区覆盖率达100%,辖区森林覆盖率达到38.3%,建成区绿地率达43.5%

五是持续推动公众参与环保。江北区建立了宣传、环保、街镇和媒体“四方联动”机制,定期邀请媒体、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市民代表调研环保工作。近年来,公众对江北环境保护工作的满意度始终保持在80%以上。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全区环保工作仍然面临较为严峻的形势,环境质量现状与人民群众的期待还有一定差距。下一步,将重点推进三个方面工作:

一是大力建设低碳环保之区。围绕建设低碳生态型城市目标,确立“三步走”战略:2005-2010,全面启动传统产业向低碳产业转型工作;2010-2015,基本实现低碳生态型城市的整体框架;2015-2020,在经济、社会各领域全面推行低碳发展方式,力争到2020年建成国内一流的低碳生态型城市。

二是大力建设生态文明之区。“十二五”期间,新建、改扩建10大城市公园、100个社区公园;完成3万平方米拆违建绿;以五宝镇为重点打造城周森林屏障建设,达到全国森林城区标准。同时,通过绿色创建系列活动,使生态文明理念深入生产、生活各领域。

三是大力建设宜居和谐之区。深化“蓝天行动”,巩固和深化次级河流综合治理成果,全面开展噪声污染综合整治。城市建成区污水处理率达到10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率达到100%。完成260万平方米城市拆迁和城中村改造,建成9条市级景观大道、20条示范性背街小巷。

保护环境是政府公共服务的基本领域,更是党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江北将始终坚持科学发展、环保为民,把环境保护与调结构、惠民生、促和谐结合起来,走出一条“代价小、效益好、排放低、可持续”的环保工作新道路,为构建重庆现代化大都市首善之区提供有力支撑。

编辑:陈麒 责任编辑:李伟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