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罗金莲:政府在乡村幼儿教育中的角色

2013-01-14 14:14:29  来源:《农村经济与科技》  作者:罗金莲

作者单位系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研究院

通过对湖北农村的调研发现,在小学之前的农村幼儿教育由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构成。在闲置劳动力主导之下的家庭教育,内容狭隘,教育理念滞后,影响幼儿的全面发展。在少数专业教师主导之下的幼儿园教育,虽在对幼儿的照顾上普遍获得了家长认可,但客观存在着教学设施不健全,教育主体素质不高,教育内容小学化,有明显的应试准备倾向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政府如何履行宣传者、规划者、监督者的角色,为农村幼儿教育寻求出路的建议。

农村义务教育在国家的大力扶持之下,得到稳定的发展,幼儿教育已逐渐成为影响农村教育的重要环节,引起了学者的关注和探讨。文献梳理可知,在幼儿教育的硬件设施方面,李鑫指出农村幼儿教育在多地呈现空白状态;朱扬寿、龚庆胜和夏冰指出幼儿园园舍设施简陋,幼儿往返交通存在安全隐患;卞绍玉指出教学设施不足,卫生条件差。在农村幼儿园的师资力量上,李涛指出幼儿教师专业成长不足,影响到幼教质量;李运余认为教师队伍待遇不规范,导致稳定性较差;黄晓彬指出幼儿教师来源复杂,流动性大,培训、进修缺乏,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水平和能力。在教学内容上,幼儿教学内容设置普遍反应出教学内容小学化倾向严重,如李运余等,同时教学内容安排随意性大,难以保证教学效果,且过于偏向应试教育,而忽视幼儿的非智力素质的培养,如余胜美,何霭雯等。在教育理念上,吴信梅指出祖辈不能较好地与孙辈进行语言交流,导致幼儿口语表达滞后,祖辈过于爱护幼儿,影响其身心的独立成长;余胜美,何霭雯指出,农村民办园家园合作仍处于中低层次,不能较好地与老师沟通,导致家园联系受阻;曹汉林,谭有模直指农村父母对孩子的总体期望值不高,对幼儿的教育重视不够。

综上,学界对农村幼儿教育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探索,而这一问题却鲜有引起农村家庭的注意,尤其是从投入上来看,农村家庭对幼儿教育的重视度相对低于城市家庭;其次,学界对农村儿童教育的关注多起点于幼儿园教育,而忽视了幼儿的家庭教育;此外,即使关注到农村幼儿的家庭教育,也都在留守儿童的视角之下,鲜有从社会观察的角度去了解和探索农村家庭教育的现状。笔者从这些细小的缺憾入手,将接受义务教育之前的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作为幼儿教育的整体,呈现乡村幼儿教育现状。

1 乡村闲置劳动力引导之下的幼儿家庭教育

在我所调研的湖北多个乡镇,幼儿园教育的年龄为2.55岁。之前的幼儿则在家中由家人照顾,进行所谓的家庭启蒙教育。

幼儿教育的主体——闲置劳动力。生产社会化的背景之下,机械的普及,解放了大量的劳动力,却也随之大大提高了生产成本,由机械节约出来的劳动量又转而投入务工以挣回机械劳动的成本。因而在农村各种各样的在村或者不在村的体力劳动是农民生活的常态。由此,一个农村小孩出生之后,除了哺乳期在母亲的照料之下,之后由部分或者全部失去劳动力的闲置劳动力照料,这部分人主体构成主要为——农村的老人和残障人士。只有这些人或者出于反哺式生养文化,承担起照顾子孙的任务,以让体力充沛的年轻人挑起家中生活资料来源的大梁。在这些55周岁以上的农村老人文化水平有限,仅有小部分人能够识字,对现代科技的掌握和使用更是捉襟见肘,他们有充裕的时间和精力照看幼儿,却难以在幼儿的教育方面发挥作用。他们熟知幼儿的心理,把幼儿的生活照顾的无微不至,甚至使幼儿无需通过语言提自己的要求,逐渐降低幼儿与人交流的欲望和能力。此外,闲置劳动力的另一组成部分,则是残障人士,由于身体原因而不参加体力劳动,又希望或是被希望实现个体的存在价值,则由他们来照顾幼儿,笔者在湖北某市的一个村庄碰到三个案例,幼儿呆坐在推车上,目光呆滞,照顾他的人不知道如何跟他交流,幼儿尿裤子了也觉得无所谓。幼儿正处在语言、智力启蒙阶段,而一些特殊人群不仅在启蒙教育上无法帮助幼儿,在幼儿的卫生和健康照顾上更是无法得到保障,农村家庭的幼儿教育现状令人担忧。

在乡村闲置力主导之下的幼儿教育内容,首当其冲的是长幼秩序的教育,既包括对家庭长、幼之间的相处规则——“听话”即长幼之间的服从与管理关系,姊妹之间对内的谦让与照顾,对外团结一致,“听话”往往是乡村居民闲聊中称赞孩子的公认。对幼儿灌输服从管理的思想,也是为其今后适应小学应试教育做准备,应试教育的悲哀不仅仅是归因于考试,从家庭教育开始,已经在抹杀孩子的个性。其次,则通过鼓励的方式教育子女独立生活的能力。在独生子较为普遍的情况之下,棍棒教育渐渐退出农村舞台,爱子心切的农民不再是命令式的强迫幼儿接触生活技能,而是利用幼儿的好奇心,鼓励孩子参与家务的打理,尤其是女孩,幼儿某一次好奇的拿起扫帚收到家长称赞,则会强化再从事相关活动的兴趣。这样一方面逐渐锻炼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另一方面,使其尽早成长为家中的劳动力,为家庭减轻负担。除此之外幼儿教育的第三个方面,小学启蒙。观察发现,幼儿在声音和肢体活动方面有极大的兴趣,然而绝大部分农民既不会唱又不会跳,无法满足其发展的需要。农村幼儿在长辈处接触的智力启蒙主要内容为:数数,长辈幼时押韵的儿歌,从电视、手机铃声中常听到的歌曲。综上,从幼儿的家庭教育来讲,其内容仍然以为小学教育、应试教育奠定基础为导向,而没有意识到对幼儿兴趣特长的发掘与培养,在教育内容上过于狭隘。

2 少数专业教师引导之下的民办幼儿教育

家庭教育之外,农村幼儿一般在两岁半开始接触幼儿园教育。从幼儿园的数量上来讲,随着义务教育的改革,以及新生婴儿数的下降,农村小学数量下降,幼儿园也随之撤销,使得农村幼儿园一方面在生源上面临着不稳定性,影响其运营积极性,而另一方面,农村幼儿居住的分散,甚至是偏远,因信息和距离的客观原因,无法享受到正规的幼儿园教育。在这一背景下,私人幼儿园被引入农村幼儿教育的作为补充,并逐渐成为农村幼儿园教育的主体。少数有幼儿教育资历的个人在一定的经济支撑下,雇老师承办起乡村幼儿园,形成了农村少数专业教师引导之下的幼儿教育。

乡村私立幼儿园立足于乡土的人情社会关系,幼儿教师在尊重熟人关系的行为习惯之下,对幼儿的生活照料十分精心,且在农民看来,“幼儿园教育就是幼儿托管,有人陪着玩就好了。”村民普遍对幼儿园教师对子女的照顾,较为满意和放心。其次,由于幼儿教师和家长彼此之间都是熟人,因而能够有效的针对不同孩子的性格及时沟通,纠正孩子的不良习惯,帮助孩子心理成长。此外,在利润动机的推动下,私立幼儿园更注重服务的细节。综上,农村私立幼儿园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们对幼儿教育的需求。

然而,农村私立幼儿园在给资源匮乏的幼儿教育提供了有力的辅佐之外,也面临着不可回避的问题。首先,从硬件建设上来讲,农村幼儿园面临着数量少,缺乏竞争机制的局面。在缺乏竞争机制的激励之下,幼儿园不愿增加基础设施的投入以改善办学条件。多为农户庭院式的教学、生活环境,缺乏开发幼儿大脑的体育、文艺器材。其次,从农村幼儿园的师资来看,首要问题是专业教师少,且这些少量接受过专门教育的幼儿教师多承担着管理岗位,很少亲自教学,甚至只是挂职,而从事其他职业;受聘的教师进入机制不严,没有专业的统一的和公开的选拔机制,教师的专业素养有限,直接影响到幼儿教育的水平;在没有统一的薪资标准之下,幼儿教师的待遇参差不齐,导致了其频繁流动,使得幼儿教育没有保障。第三,从农村幼儿园的教育计划来看,安排随意,缺少统一规划和进度考核,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效果;此外教学内容设置,重德育智育,而忽视非智能因素的培养,这一教学内容设置方式跟不上现代多彩社会对全面发展型人才的需求。综上,农村幼儿园不仅在量上存在着缺口,在质上也无法满足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乡村幼儿园也无法弥补家庭教育的不足。

3 政府在乡村幼儿教育发展中的角色

乡村幼儿教育面令人担忧的现状,迫切需要在政府的主导之下,充分调动家庭和幼儿园的力量,扭转狭隘的教育理念,共同为幼儿教育提供充足的资源和广阔的空间。

3.1 重抓宣传,引导农民重视幼儿教育

政府要高度重视农村幼儿教育的相关工作,通过发放宣传单、贴标语以及乡镇广播的形式宣传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引起农村家庭的重视,提高农民对幼儿教育的关注,使之加大对幼儿教育的人力和智力投入。同时,通过专家讲座或者电视宣传的方式,帮助家长形成正确的幼儿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引导家长和学校积极关注幼儿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在关注幼儿的身体素质、应试素质培养之外,更要关注幼儿的兴趣特长、心理健康和个性发展这些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最后,通过宣传,加强家长和幼儿园在幼儿教育中的合作。使家长扭转幼儿园教育只是老师的任务这一狭隘的观点,引导家长亲自参与到幼儿园的学习之中,为幼儿园的发展出谋划策,建立和谐的亲子系。

3.2 狠抓质量,完善教育的管理机制

首先,要构建统一的幼儿园建园设施标准,对幼儿园的园舍用地、园舍设施、卫生保健等方面做出统一规定,并按照规定逐年逐一核查,对不合要求幼儿园及时要求整改,完善教学设施,排除安全隐患。其次,严格进入机制,规范幼儿教师薪酬,构建稳定的高素质的幼教师资队伍。由于农村经济条件的客观限制,存在大量幼儿园私聘的教师,大多没有经过专业训练,政府应该规范其引入,要定期对这些教师进行专业素养的培训与考核,同时,财政要极大对农村幼儿教育的投入,稳定农村幼儿教师的薪资待遇,吸引更多优秀的教师进入农村幼教队伍,保证其稳定性。第三,因地制宜,建立统一的教学质量评估体系,规范教学的内容,加大素质教育的内容,规避幼儿教育的小学化倾向以及幼儿教育的随意性,提高教师积极性。

3.3 拓展思路,实现幼儿教育的合理规划

尝试从乡村外部探寻乡村内部教育问题的解决之道。首先在幼儿园的布局规划上,政府要在实地调研、科学统计预测生源的基础上,按照“就近入园、扩大规模,保大放小、保好放差,大村及偏远小村独办、相邻小村联办,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的要求,打破行政村的地域划分,按照生源的分布,实现“村镇联合办园”“村村联合办园”,要避免盲目建园导致的恶性竞争、资源浪费,又要兼顾实现适龄幼儿有学上,适龄幼儿都能享受到较为便利和充足的教育资源。其次,政府牵头,促使城市、乡村幼儿园,公立和私立幼儿园,结对子发展。同时,县乡中心幼儿园派出骨干教师开展支教、拜师结对、名师带教等形式的帮扶活动,形成点面结合、上下衔接、分工负责、层层指导、互相交流、及时反馈的有序有效的网状指导运行机制,促进农村幼儿教师业务水平快速提高、农村民办幼儿园的教学质量不断提升。再者,调动多方资源,加大对幼儿教育的扶持。政府要特别关注偏远农村的幼儿教育,以及困难家庭的幼儿教育,建立规范透明的社会捐赠机制,为特殊幼儿教育创造条件,极力扭转农村幼儿教育边缘化的趋势。

幼儿教育始于家庭教育,要宣传引导促使农民建立正确的符合时代要求的育儿观,同时幼儿教育也是政府公共服务的必要环节,只有政府、学校和家庭共同努力,才能有效推动农村幼儿教育的发展,逐步实现城乡教育统筹发展。

编辑:陈麒 责任编辑:李伟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