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陈 航:实施“文化兴县”战略 打造民族文化高地

2013-01-07 15:01:14  来源:本网  作者:陈航

作者系中共重庆市彭水县委书记

以文化软实力提升经济硬实力,是实现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协调发展的现实要求。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作出建设文化强国的战略部署,指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方向。重庆市委高瞻远瞩,审时度势,提出建设文化强市,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委紧跟中央和市委决策部署,结合彭水特殊县情,深入实施文化兴县战略,奋力打造渝东南民族文化高地。

一、倡导核心价值取向,建设文明开放之城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进方向。推动先进文化建设,必须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首要任务。一是深化宣传教育。实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普及计划,深入开展建学习型党组织,做学习型党员活动;加强理论宣讲三级体系(县委宣讲团、乡镇宣讲队、村社宣讲员)建设和管理,经常开展理论宣讲和形势政策教育,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二是强化思想教育。深入开展爱我家乡、兴我彭水主题教育活动,大力培育开明敢为、文明善为的彭水精神;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引导青少年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自我完善和健康发展;开展道德教育实践活动,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道德规范;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重视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加强民主法治、反腐倡廉和国防教育,推进廉政文化建设。三是提升文明教育。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文明城市创建结合起来,深入开展文明县城、文明单位、文明村镇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扎实开展文明市民、文明家庭、文明班组、文明小区等文明细胞创建,每年开展十佳突出贡献者十佳道德模范十佳服务标兵十佳诚信企业十佳文明窗口等评选活动,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不断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创建市级文明县城

二、培育民族特色文化,建设文化繁荣之城

彭水西汉建县、隋唐设道,苗、土家等20多个少数民族聚居繁衍,蕴育了辉煌的盐丹文化、独特的羁縻文化、跌宕的流放文化、绮丽的峡江文化和神秘的宗教文化,拥有丰富、厚重的文化遗产。我们重点实施三个一批工程,加强民族文化开发与利用。一是创作一批民族文艺精品。建立文艺作品论证、评估、奖励机制,利用政府搭台、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等多种形式,创办娇阿依民族文化艺术节、黔中文化年度论坛等重大文艺活动;推出1台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剧目;写出1部反映彭水历史民族文化的影视剧本;创作1部在全国产生影响的民族文学作品,打造一批地域性和民族性较强、在全市乃至全国有影响的文艺精品。二是推广一批知名文艺门类。依托彭水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壮大绘画、书法、刺绣、石雕、根雕、盆景、乌江奇石等地域性、民族性较强的文艺门类,重点打造彭水民歌、民间吹打、民间戏剧、民间舞蹈、民间习俗等特色文化项目;培养骨干文艺家,办好《黔中文化》、《绿荫轩》、《黔中诗联》等文艺刊物,推动文艺事业发展。三是实施一批特色文艺项目。深入挖掘巴渝文化、抗战文化、渝东南少数民族文化资源,深度研究黔中文化,将其发展成全国知名文化品牌;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为抓手,开发推出彭水苗歌彭水土家舞彭水地方戏剧彭水乌江奇石彭水山水盆景彭水民间石刻等一批独具特色的文艺、工艺项目,创建10个在全国有较大影响力的民族特色文化品牌。

三、构建现代传媒体系,建设文化传媒之城

坚持正面宣传方针,以重大主题宣传、庆典宣传、典型宣传为切入点,探索舆论宣传系统化、现代化的新路径。一是完善传媒体系。办好县委机关报和手机报,健全完善电视台、广播电台和门户网站,构建起覆盖面广、信息量大、传输迅捷的复合型媒体传播体系。二是办好宣传刊物。创新《彭水日报》和彭水手机报的办报理念,改进版式,缩短周期,发行范围扩大到农村和城镇居民小组,让县委和政府的声音更好地传达到百姓和社会各阶层。三是普及电视广播。把彭水电视台办出地域特色,办成全市区县知名的现代传媒、娱乐平台、宣传阵地和社教基地;完善广播村村通,巩固农村宣传阵地;加快网络电视台建设,积极推进电信网、广电网、互联网三网融合,实现资源共享。四是加快网站建设。推进政府网站、各类专业网站和主要商业网站建设,努力把中国彭水网办成全市一流的县级新闻门户网站;成立重庆网络文化协会彭水分会,壮大网建、网评、网监和网研队伍,唱响网络主旋律。五是强化舆情监管。加强新闻传播秩序的规范管理,强化网络监管和行业自律,健全突发事件应急报道、重大舆情引导机制,提高舆论引导的及时性、权威性和公信力、影响力,加强对外宣传,扩大正面影响,保持新闻舆论引导在全市的领先水平。

四、优化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文化共享之城

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途径。一是加强文化设施建设与管理。坚持建设、管理和使用并重,用好管好县宣传文化中心、乡镇综合文化站和农家书屋,打造两江四岸万米文化长廊,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优质化。2013年前,建成5个大型民族特色文化休闲广场,建好26个社区文化中心,形成城镇“15分钟文化服务圈、农村半小时文化服务圈。二是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以文化先进县、乡镇街、村(社区)等创建活动为载体,繁荣农村文化、社区文化、企业文化、军营文化、机关文化、广场文化;推进先进文化进校园活动,抓好送戏、送电影、送图书、送故事、送展览到基层的五送活动,不断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三是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制定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文化保护规划,培育一批文化经纪人,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罗家坨特色村寨、彭水民族风情一条街和民俗主题公园,加快推进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深入挖掘少数民族文化资源,研究宣传黔中文化,建立民族文化研究基地。到2015年,力争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个以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3个以上,申报市级文物保护单位5个、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个。

五、发展县域文化产业,建设文化创意之城

文化产业被称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是最具发展潜力的优势产业。我们着力在三个方面下功夫:一是培育文化市场主体。放宽市场准入条件,鼓励、支持和引导社会各类资本投资文化设施建设和文化产业发展,兴办演艺、娱乐、印刷、艺术品等文化企业;实施文化产权制度和经营机制改革,鼓励和引导多种所有制市场主体进入文化经营领域,发展壮大一批中小型文化企业;鼓励和扶持文化企业以资本和业务为纽带,跨行业、跨地区规模扩张,做大做强一批知名文化企业。二是发展特色文化产业。整合区域文化资源,着力构建酒文化、茶文化、竹文化、饮食文化等特色文化产业体系,力争到2015年,发展3个以上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文化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能力的文化娱乐演艺产业经营单位和产品;全县增设30家零售门店,鼓励民营资本兴建1个文化产品大型批发、零售卖场;围绕风情画廊、生态苗乡主题培育旅游文化产业,实施文化五个一工程,突出发展晶丝苕粉、擀酥饼、刺绣、窗花等民族工艺、民族服饰,全力构建旅游文化品牌体系。三是打造文化产业园区。修编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建设占地1.5平方公里的彭水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园、占地250亩的彭水文化创意产业园,到2020年,实现园区年产值10亿元以上。

编辑:陈麒 责任编辑:李伟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