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内蒙鄂托克前旗:城乡统筹绘美景 美丽新村展新姿

2014-05-20 09:44:32  来源:鄂托克前旗  作者:王佳丽

五月的巴彦希泊日草原,满目青绿,一碧千里,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一座崭新的新村呈现在眼前,一幢幢新颖别致的别墅错落有致,一条条宽畅亮洁的乡村大道不断延伸,道路两旁绿树成荫,生活富裕的农民骑着摩托车、驾着小轿车往来穿梭,与远处整齐划一的标准化养殖棚圈、随处可见的大型喷灌设施,共同构筑起了一道农牧区亮丽的风景线,这就是鄂托克前旗通过城乡统筹试点建设,为农村牧区带来的新气象,新美景。

自2011年6月以来,鄂托克前旗把解决“三农三牧”问题作为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根本途径来抓,科学规划,整合资源,集中建设,不断提升农村牧区集约化、产业化水平,实现了居住环境新、生产方式新、生活水平新提高的喜人局面,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之路。

新村建设展精品。结合区位特点和产业布局,统筹安排、科学规划,在农区、牧区、矿区新建了特布德、大沟湾和哈日根图新型村庄;在农牧区水土、交通等条件相对优越区域,建设了糜地梁、阿日赖、巴彦希泊日、漫水塘居民点;在重点公路沿线和产业相对分散的区域,打造了500多户5+1现代家庭农牧场示范户,形成农区“大集中”、牧区“小集聚”和现代家庭农牧场发展新格局。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提升生产生活水平,配套新建幼儿园、社区广场、便民超市、卫生服务站和社区服务综合管理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同步跟进绿化、美化、硬化工程,新建的1000多套靓丽舒适的平层别墅陆续入住。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生态宜居的精品新村不断展现。

发展机制有创新。为促进新村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围绕七个新型村庄和居民点深入分析研究,认真总结提炼,提出了七种不同特色的发展机制,引导农牧民立足当地实际,发展特色产业,为现代农牧业高效发展注入了活力。大沟湾新型村庄注重村庄整治和土地整合,推动规模经营,强化公共服务,打造农区现代新型村庄;哈日根图新型村庄重点发挥企业引领带动作用,引导农牧民入股合作经营,打造“企业+基地+农户”的牧区现代新型村庄;特布德新型村庄以龙头企业为辐射平台,建设设施农业基地、葡萄酒庄和生态旅游观光度假基地,打造吸纳转移农牧民就业安居的矿区现代新型村庄;阿日赖居民点以种养专业大户为抓手,联动农牧民分工合作,推动优质牧草规模种植、肉羊、肉牛规模养殖,建设草原绿色肉食品生产加工基地,打造牧区现代新型居民点;巴彦希泊日居民点以原有草牧场和相对集中的规模饲草料基地和养殖园区为平台,推动规模种植、散放繁育、集中育肥和生态旅游,打造农牧和旅游相结合的现代居民点;糜地梁居民点依托自身产业条件,通过村庄整治、整合土地,推动适度规模经营,打造“小聚集”、多元经营的农区现代新型居民点;漫水塘居民点以三段地农畜产品交易市场为平台,通过“企业+合作社+农牧户”经营模式,推动饲草料规模种植,开展羔羊短期育肥,打造城郊的现代新型居民点。

产业发展有特色。围绕七个新村产业发展机制,以居民聚居带动产业成片发展,以产业规模发展促进新村建设,大力推进现代农牧业建设,扩大特色农畜产品种养和生产规模,加快绿色农畜产品生产输出基地建设,并根据立地优势,大力发展农业观光、民族风情、休闲餐饮等特色农牧业旅游产业,有效激发了特色产业发展活力,释放农牧业规模化发展动力,形成了居民、产业与新村的互促共融发展的良好局面。截止目前,新村已建成现代农业基地1.5万亩、饲草料基地5万亩,配套建设养殖棚圈3个,带动发展农家乐、牧户游旅游接待户60多户。辣椒、土豆等特色农产品产值超4亿元,牲畜交易量达到156万头只,并依托企业和市场,成功向外打造了多个绿色商标和品牌产品,带动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2862元,居全市第一。

编辑:ZHONG 责任编辑:杨嘉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