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内蒙兴和:探索新路径 谋求新发展——积极践行“8337”发展思路全力实施“八大工程

2014-05-04 10:03:40  来源:乌兰察布日报  作者:杨苏雯

2014年,兴和县将以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为统领,立足自身发展基础和比较优势,积极谋划新定位、探寻新路径、谋求新发展,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更深层次的思想解放和更加全面的改革创新调整产业结构、统筹城乡发展、保障改善民生,推进“八大工程”建设,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向更高质量、更大效益、更高水平发展。
2014年,全县主要经济发展预期目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70.2亿元,财政收入达到5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27.7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2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0020元和5428元,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完成27亿元,节能减排任务均控制在指标范围内。

突出抓好乌兰察布综合物流产业园区建设这一“头号工程”,在构建现代服务业体系上实现新跨越
坚定不移地把园区建设作为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头号工程”,举全力将园区打造成蒙西煤炭集聚加工基地,东南沿海地区动力煤配送基地,环渤海地区煤炭储备基地。打造成西北华北地区重要的煤炭加工销售内陆港和全国最大的“煤炭超市”。打造成全国最具影响力,具有煤炭定价权和定标权的“煤炭交易中心”,构建公路铁路联运、进出有序、运力强大、清洁环保的大物流格局,进一步凸显园区建设的经济社会效益,增强其对促进县域发展的贡献度。
围绕建设面向京津市场的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目标,实施农牧业提质增效工程,在推进农牧业现代化进程上实现新跨越。
种植业方面,着力破解土地家庭承包与规模化经营的矛盾,打通土地经营权流转“瓶颈”,引导和鼓励农户采取转包、出租、转让、合股等形式,将土地承包经营权向种养大户、战略投资者和有实力的企业流转,向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的农业项目集中,向有能力、有实力的市场主体集中。立足“北薯、中菜、南杂粮”的区域化种植格局,围绕发展以马铃薯、冷凉蔬菜为主的设施农业和以花卉、苗木、草莓、药材为主的高效农业,引进、培育和建设一批现代化农场和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着力打造面向京津地区重要的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输出基地。养殖业方面,坚持畜禽养殖与生态保护相结合,严格实施禁牧舍饲,认真落实生态保护奖励机制,鼓励农民退出低产旱坡地和水土流失严重的风蚀沙化地,促进生态循环养殖,实现草畜平衡发展。全面推广“公司+农户”养殖模式,建设一批“百千万”养殖场,发展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养殖。按照市场需求大力引进生产加工、流通贸易和配套服务型龙头企业,抓好产品研发、精深加工、“三品一标”认证和市场营销,加快现代化储窖、储库建设步伐,强化农畜产品全程质量安全管理,深化与京津地区农产品市场的合作,构建产加销协调配套的发展格局,提高农畜产品的知名度和竞争力。
坚持发展与延伸同步,提升与集聚并重,在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上实现新跨越
坚持围绕主导产业布局相关产业,突出石墨、碳素、冶金、化工、农畜产品加工等重点产业,加快技改步伐,带动产业和产品加速升级,形成新的竞争优势,推动主导产业向集群化、高端化、资源利用循环化方向迈进。立足石墨、钼、膨润土等资源优势,大力引进资源型产业和项目,推动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和发展优势转变。加紧引进、培育和壮大光伏发电、风电、煤制气、天然气等新型产业,尽快扭转支柱产业单一、新型产业滞后的局面,培育新的增长点。以京津冀地区为重点,坚持无间隙跟踪、零时差对接,对受“清洁空气行动计划”限制必须转移的传统产业和项目,要优先承接。对因产业转型升级不得已转移的先进产业和项目,要大力承接。对正在发展壮大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项目,要全力承接。同时下决心淘汰落后产能,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着力构建传统产业新型化、新兴产业规模化、支柱产业多元化的工业经济发展格局。
实施好城市建设管理工程,在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上实现新跨越。
一是以规划为先导,完善规划体系建设。在完成好城镇总体规划编制的基础上,编制好片区规划、专项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并在重点区域延伸城市设计,做好城镇交通、电力通讯、排水防涝、垃圾处理、生态园林和集中供热供气、地下管网改造规划编制。二是以提升内涵为重点,完善城镇综合功能。突出城市微观空间治理和精细化建设,进一步完善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三是以管理为抓手,提升城镇品位。集中开展市容市貌、交通秩序、市场秩序专项整治活动,积极推进小区物业、门前“三乱”、建筑工地污染整治,严格落实“门前三包、五不准”责任和垃圾清扫保洁、日产日清及无害化处理等制度,努力营造管理有序、文明和谐的人居环境,切实提升宜居水平和城镇品位。
实施好生态景观工程,在美丽兴和建设上实现新跨越
创新绿化投入机制,实施好退耕还林、京津风沙源治理等国家重点生态项目,做好G6—G7连接线、物流园区核心区、兴旺角工业园区、迎宾公园东园等重点区域以及城区重要节点的绿化和景观建设,继续打造一批绿化景观精品。年内确保全县林草盖度和城区绿化率达到51%和30%。全面落实国家《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确保投产运行的企业符合国家环保要求,各类污染物达标排放。增强生态文明意识,倡导绿色消费,引领全社会形成健康的生产生活方式,建设美丽兴和。
实施好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在增强发展后劲上实现新跨越
一是加强交通基础建设。力促商都—兴和—镇门堡一级出省公路启动建设,力争大同夭至苏木山景区二级油路改建工程竣工,必保7条、80公里通村公路全面完工。二是加强水利设施建设。推进安全饮水、重点河流治理、小型水库除险加固以及农田水利配套建设,增强节水保灌面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战略保障能力。三是加强电力设施建设。加快物流园区热电联产项目建设,实施好农网改造和输变电站建设,力促物流园区110千伏输变电工程建成运行,确保完成3万户居民电表改造,保障生产生活用电需求。四是加强天然气基础设施建设。配合做好陕京四线输气管道建设工作,推进天然气进城入园。
坚持多管齐下、多措并举,在扶贫攻坚上实现新跨越
统筹推进开发式、转移式、保障式扶贫,重点落实好整村推进、扶贫移民、产业扶贫、培训转移、提高保障标准的政策和工作。在去年的基础上,对自治区贫困线以下、不具备生产条件和丧失劳动能力的农民,每人再增加500元现金补贴,达到1500元。运用金融杠杆,实施好金融扶贫富民工程,放大扶贫资金效应,为扶贫项目的实施提供坚强的资金支持。把扶贫攻坚与农危改、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继续推进互助幸福院建设,运用互助幸福院的建设机制,整合项目、捆绑资金、集中投入,撤并空壳村、整治重点村,力争到2017年全面完成村庄整治,使村容村貌得到明显改观。
加快发展社会事业,推进惠民便民工程建设,在改善民生上实现新跨越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统筹发展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和职业教育,促进各类教育均衡发展。扎实推进就业工作,统筹做好零就业家庭、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和城镇困难人员就业工作。加强社会保障,继续推进城乡低保、新型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等各类社会保障的提标扩面,进一步提高医保和新农合筹资标准和报销比例,提高大病患者的医疗费用报销比例和医疗救助水平。大力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强化医疗卫生服务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提高卫生服务水平。培养和引进全科医生,缓解乡村医疗人才匮乏压力。加大食品药品监管力度,保障群众饮食、用药安全。加强人口和计生工作,做好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实现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全覆盖。大力发展文化广播事业,加快推进直播卫星“户户通”、大喇叭等文化惠民工程。依托兴和县深厚的文化底蕴,培育发展文化产业。实施好“十个全覆盖”工程,着力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编辑:ZHONG 责任编辑:杨嘉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