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李家沱某超市内,市民正在购买猪肉。记者 袁倩 摄
昨日,记者从区农技站获悉,从今年1月开始,我区猪肉销售价格便持续走低。截止4月10日,巴南城区的生猪价格已跌至7.24元/斤,这是2011年来我区生猪价格的最低纪录。
三线猪肉价格跌破9元
昨日早晨,退休的唐永红提着菜篮穿梭在鱼洞农贸市场里,她走到一家卖四季豆的商贩前问道:“这个多少钱一斤?”“8块。”商贩说道。“恁个贵,我还不如买斤肉。”说完,唐永红走到市场肉摊,花了16块买了两斤三线肉。
记者走访鱼洞农贸市场、马王坪农贸市场发现,猪肉的价格处于较低位置:三线肉每斤8.5元、二刀肉每斤在8.5元、排骨每斤12元。
在鱼洞农贸市场,一猪肉摊老板告诉记者,现在的猪肉价比一些菜还要便宜。像市场生姜价也是7块到8块,最高达10元,超过猪肉价。
区农技站历年监测数据显示,今年4月生猪,即白条猪价格在7.24元/斤,是继2011年来,我区生猪价格的新低记录。其中,2013年最低价格为7.91元/斤,2012年最低价格为8.94元斤。
超市价比农贸市场更低
精三线每斤6.5元、里脊(优质)每斤7.8元、二刀后腿肉每斤7.8元……记者发现,相比我区几大农贸市场猪肉价格,大超市的价格更有优势。而在超市晚间时段,超低折扣更是让超市肉柜前打起拥堂。
“市场上的肉都是屠宰场当天供应的,比超市新鲜当然要贵些。”马王坪市场的肉贩介绍,本地喂养的生猪,如果收购价格走低,农民宁愿养着不卖,市场的价格也就降不下来。
据业内人士分析,规模化养殖既保证了超市肉源的充足,又保障成本降低,而农贸市场的肉贩都是就近就地零星购买,虽然新鲜,但容易受货源变化的制约,一旦货源紧缺,价格自然受到影响。
规模化养殖 抵御市场风险
肉价持续下跌,生猪交易市场自然也会受到影响,面对一卖就亏的生猪,养殖户们个个忧心忡忡,如何在这样的环境下寻求平稳发展?来听听行业人士的精囊妙计。
区农技站站长周光友分析,此次猪肉价格走低是根据猪肉价格波动周期有关。一般来说,猪肉价格在10个月至1年为一个波动周期。
在波峰时段,养殖户受市场高价位影响大量引近猪仔,增大了养殖数量。随后一段时间市场猪肉供应增多,猪肉价格逐渐走向波谷。此时,养殖户受市场低价位影响,宰杀生猪或者猪种,减少养殖数量,又走上新一轮的价格周期。
“但现在这个价位已经触底了,不会再出现下跌,即出现‘弱势持稳’状态。”周光友认为,目前只能尽量减少亏损,对于自繁自养的养殖场,可以适当转变销售的重心,例如将重心放在仔猪的销售上,以此节省养殖成本。
周光友建议养殖户从规模化集约化入手,往猪肉整个产业链发展,降低生产成本,加快猪肉生产供销一体化,从养殖到餐桌,走规模化养殖的道路,增加抵御风险的综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