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区拓展开了,亮丽有味了;集镇不堵了,有特色了;乡村漂亮了,休闲度假的人多了……这是宣恩县的巨大变化给人留下的美好印象。
近年来,宣恩县委、县政府提出建精美县城、特色集镇、美丽乡村的统筹发展理念,坚持构建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重点,中心村为基础”的新型城镇体系,城乡面貌悄然蝶变。
一
4月的宣恩城区,和风丽日,天蓝水清。
在贡水之滨的亲水走廊,县城每个月底举办一次7.5公里的长跑比赛,吸引了成百上千人积极参与。
新建成的2.24万平方米的民族广场,绿草茵茵,花香袭人。有人在广场上起舞健身,有人在休闲歌吟,有孩子在奔跑嬉闹,一幅和谐、舒适的安居图。
2013年至今,宣恩县城扩容提质,实施8个专项规划编制,三河沟片区、西门沟片区控制性详规,宝塔山生态公园专项规划等通过评审。椒园集镇、和平片区与县城正组团融合,有力地推进了宣南产业新城“产城融合、园城一体”示范区建设步伐,城区面积成倍增加。
去年,该县投资1.2亿元完成老城区地下管网改造,其中9000万元投入地下工程,地下管网像一座迷宫。整个隧道宽2米、高3.2米,骑摩托车完全可以穿行其间。“不仅可以防止百年一遇的内涝,而且将生活污水和雨水分开,治污效果理想!”县城建局副局长黄明仕介绍,“光纤、电线、天然气管道等都铺入地下,一步到位。马路上天天‘开膛破肚’、尘土飞扬的现象已经成为过去式。”
有人说,大部分钱投到地下,别人看不见,这不是干“傻事”么?“地下网管铺设是一项管长远的惠民工程,我们不追求政绩,不搞面子工程。”宣恩县委书记曾德权说。
宣恩投资600万元正在打造国家级湿地公园,从贡水河三桥到龙洞坝1272米的人行栈道正在紧张施工,预计一期工程今年8月完工,届时,一个以贡水河和双龙湖水库为核心的大型湿地公园将成为又一个休闲度假的好去处。
走在贡水河沿岸,一排临街房屋沿河立面,正在进行特色民居改造。
宣恩县按照“山水园林城·民族风情园”的目标,去年完成了城市建设投资5.2亿元,完成和开工项目24个,城市扩容、骨架拓展、功能完善、品位提升,城市形象大幅提升。
二
2014年,是宣恩县确定的“乡镇集镇建设管理重点年”。县委、县政府要求各乡镇抓住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历史机遇,突出本乡镇的地域特色、产业特色、民族文化特色,统筹谋划和快速推进特色集镇建设。
沙道沟镇立足建设省级重点集镇,着力打造距来凤县城、龙山县城、宣恩县城较近的边贸重镇;高罗乡依托白柚产业,着力打造集镇和白柚长廊相映生辉成趣的“绿色生态特色集镇”;长潭河侗族乡、晓关侗族乡依托丰富的侗族民族文化资源,致力打造“民族民居示范乡”;椒园镇依托恩来、恩黔高速公路,着力打造“物流重镇”和“旅游产业园”;李家河乡依托“龙凤经济协作区”,着力建设宣恩唯一的创业园———宣南创业园,吸引县内外客商投资创业、兴办实业,努力打造宣恩县对外开放的“桥头堡”。
目前,宣恩各乡镇集镇建设进入高潮,完成一个控制性建设规划、实施一个固定资产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项目、兴建一个综合市场、建好一条特色产业街、管好一条主街道的“五个一”工程正积极开展。
沙道沟集镇沿街栽种的数百棵桂花树绽放新绿,新建的2000米长老司街街面已黑色化,集镇环境清新悦目。集镇上正在修建的酉水商都综合市场,塔吊高高运转,目前已经建起20层,规划建设23层。据酉水商都项目负责人李超介绍,该项目内容包括1500平方米的农贸市场、2000平方米的休闲广场及办公楼、环形道路等,解决集镇占道为市、群众无固定文体活动场所的问题,届时将成为恩施州乡镇当中的第一高楼。
李家河集镇老街正在重新硬化、绿化、亮化和美化,所有管网入地,原来的单下水道改为双下水道,整体投资达1200万元。新修的上城大道一期工程主体完工,道路骨架形成,改变了以路为街为市的混乱局面。
长潭河集镇,老街道路和建筑彻底整治,拆除了乱搭乱建,新建和改造特色民居数十栋,集镇面貌焕然一新。
椒园、晓关、高罗、万寨等乡镇,结合国、省道大修和省道改线工程建设,人行道、排水排污、综合管线、绿化亮化等工程正在进行,集镇环境大为改善,集镇形象大为提升。
三
宣恩县县长习覃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按照建设中心村、培植特色村、保护历史文化村的工作思路,坚定不移地推进“三坝两寨”(谭家坝、水田坝、大岩坝、彭家寨、伍家台)新农村示范点建设,每年新建和改造特色民居1000户。
在万寨乡伍家台村,1800米长的生态茶叶观光走廊在茶园中曲折延伸,数十名游客徜徉在茶园间。160多户特色民居散落山间、路边,嫩绿的茶叶,悠闲的游客,一派美丽的田园风光。在这里,一座投资3000多万元、建筑面积达到11800平方米的贡茶科技产业园即将落成。村支部书记郑时兵介绍,该村村民以茶兴业,以茶致富,人均年收入达到6500元。
在椒园镇水田坝村,3000亩茶园蔚为壮观,穿红着绿的采茶人跃动其间,为茶乡增添了一道动人的人间风韵。傍晚时分,本村村民曾庆军收了100多斤鲜茶,正准备开车送到茶叶加工厂去。他告诉记者,水田坝春茶已经采摘了半个多月,一个人平均每天采茶收入100多元。
每逢周末,到水田坝观光休闲的自驾游,带动了当地农家乐的兴起和乡土产品的销售。村支书赵后恩介绍,从去年开始,这个村以水田坝和庆阳古街为主体,正在积极打造千户土家乡村休闲旅游区,已投资1200多万元。在这里,游客可以体验民族风情、观光休闲度假、品尝农家特色餐饮。周末天晴,来此休闲观光的有近100人。
在宣恩,青瓦白墙、飞檐翘角的特色民居随处可见。高罗乡谭家坝村,桃花红、李花白,40多栋别墅式的特色民居沿河排列,掩映在青山绿水之间。居住在这里的村民周桃英,以前住在珠山镇的茅坝塘。她说,以前赶场两头黑,天不亮出门,天黑才回家。有一次到高罗赶场,去晚了一点,走到高罗集镇时,场都散了。搬到谭家坝后,环境变美了,赶场方便了,居住条件变好了。这里每家房屋面积在380平方米左右,国家给每户还扶持2.5万元。
县农业局副局长黄红林介绍,该县计划用3年时间,尽快建成水田坝“千户土家”生态农业休闲区、谭家坝苗乡文化体验区、大岩坝侗乡特色新区、伍家台有机农业观光体验区和彭家寨土家文化生态旅游区。
宣恩,精美县城、特色集镇、美丽乡村正一步步变为现实。城乡统筹发展之路越来越快、越走越宽。
编辑:ZHONG 责任编辑:杨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