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杭州:大关街道草根文化凝心聚力

2015-12-10 14:54:04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SystemMaster

每个月初,大关公园特别热闹。

一台叫作“草根荟萃堂”的表演,成为辖区居民展示才艺、交流沟通的新平台。这里是一个 “红色露天剧场”,红色经典老歌、越剧大联唱、小品话剧……今年以来,举行红色展演4次,社会展演8次,成为小区居民喜欢的新舞台。

近年来,大关街道在建设“宜居、人文、幸福”美好街区进程中,把草根文化建设与党建工作交融互惠,用红色文化引领群众,用喜闻乐见的活动凝聚群众,使红色草根文化成为密切党群关系的生命纽带。

3年内形成人人共享文化体系

2014年,大关街道出台《大关街道草根文化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意见》,提出将红色文化作为党建工作重要抓手进行具体规划,力争在未来三年内,将红色文化建设成与街道发展相适应的、与辖区群众需求相适应的,特色鲜明活动丰富、人人共享的文化体系。

“街道草根文化不断深化,精心策划组织了‘水·健康·生命’护河节、大关街道草根运动会、绿色出行现场拼车会等大型活动,《钱塘剪纸》成功录入杭州市第五批非遗名录项目,《象戏》正申报市级非遗名录。‘百姓书场说书队’荣获2014年度杭州市群众文化星级示范团队一星级团队称号,‘百姓说书场’被列入杭州市第一批非遗传承基地。近日,国家图书馆中国记忆项目中心还受中央文化部委托赴‘百姓书场’对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杭州评话进行调研。”

大关街道党工委副书记顾建强说,目前,街道拥有33支草根文化团队,优秀党员艺人担任团队的红色文化引路人,培养基层红色文化骨干,打造草根名人库,着重挖掘培养红色文化传承骨干,作为各社区文体活动的策划人,为红色文化的持续性发展提供了较为专业的艺术支持。

多个主题鲜明的红色文化阵地,为大家提供了交流的空间。

明年,1500平方米的新装修的街道文体活动中心就要亮相,内设力学体验馆、跆拳道教学馆、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厅、书画室、妇女活动中心、青少年活动中心、草根文化团队活动馆、免费公益培训基地、拱墅区图书馆分馆以及16000册图书,社区将开展多样的红色文化活动。

同时,将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文化公园,将辖区的行知公园、德胜公园、西五苑小公园、东八苑社区公园等居民日常生活集聚点,打造成红色文化特色阵地。

一圈一堂一社 红色文化服务网

一圈、一堂、一社,大关街道通过 “三个载体”,打造了一个有形的红色文化服务宣传网。

除了搭建“草根荟萃堂”外,还将打造一个红色文化辐射圈。

通过街道党群服务中心,连点成网,串联起社区的23个服务点,打造“五分钟服务圈”,实现红色文化资源共享、信息同步,让红色文化遍地开花。像《地道战》《离开雷锋的日子》等红色经典影片,各社区的文化站都能看到。

“一社”是指红色文化特色社区。大关街道以西一社区的16支文体团队为中心,挖掘红色经典文化传承,积极打造党性教育基地,通过各种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把西一社区培育成街道红色文化特色社区,还成立了 “浙江省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分会”,承担革命历史传统的宣传。

做实民生“三心工程” 丰富居民文化生活

一系列喜闻乐见的活动,在街道和各社区开展。

大关街道在推进和谐街区建设中,抓住红色文化这根引线,做实民生“三心工程”,在进一步拓宽党员服务渠道的同时,丰富居民精神文化生活。

“七一”期间,街道连续半个月在8个社区间开展红色电影系列展播21次,观看群众达3000余人次。“越迷秀团”自编自导自演越剧《运河观灯》,“京剧社”将传统京剧曲调、革命现代京剧与红色经典歌曲或革命先进事迹相融合,演出京剧《铡美案》等,自编自导自演“红色唱段”。

街道的金牌项目“百姓书场”,推出了“红色记忆”、“廉政故事”六个专场,场场爆满。大关街道党群服务中心开展抗战英雄展,专门配备抗战英雄史讲解员,以图文并茂形式再现抗战老兵的光辉事迹,走访慰问抗战老兵20余人。

同时,红色文化活动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相结合,扎实开展“草根文化四点半课堂”,切实解决学生放学后最后一小时问题,丰富、延伸“四点半课堂”的内涵和意义。

编辑:豆豆 责任编辑:颜劲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