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用正能量回馈社会——记金乡县王丕街道袁洼村村民赵倩

2015-09-06 11:11:38  来源:东方圣城网  作者:SystemMaster

东方圣城网讯(记者张彦彦)赵倩的故事并不是一个单纯的好人事迹,这里既有好心人对白血病妈妈的救助,又有赵倩积极回报社会的好人善举。“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帮助赵倩的社会各界人士通过捐助表达爱心,赵倩也从帮助敬老院老人圆梦的善行中得到内心的快乐——白血病妈妈赵倩助人为乐的事迹赢得了人们的感动和一片赞誉之声。

2010年,怀孕六个月的赵倩查出患有白血病,虽然家人反对,她仍倔强地将双胞胎女儿带到世间。经过五年多的治疗,家里已经欠下四十多万的账。为给赵倩治病,丈夫池礼华四处奔走,甚至偷偷到内蒙古下井挖煤。为了不拖累家人,2015年4月,在一次治疗中,治疗还未结束,赵倩就执意出院。回到家后,她突然要给父母洗脚,尽一下自己的孝心。24日,赵倩留下一封信后悄然出走。为寻找出走的妻子,池礼华带上4岁的双胞胎女儿踏上艰辛的寻找之路。5月1日,晕倒在青岛栈桥并被爱心人士救起的赵倩,终于重拾对生活的信心,给丈夫发出了报平安的短信。丈夫的不离不弃和两个女儿的懂事体贴,让赵倩更加体会到家里的幸福和生命的来之不易,开始积极配合治疗。

袁洼村支部书记于珠明和几位村民代表来到医院看望她,并将村民自发捐献的12690元爱心款交给她。“听说赵倩回家,不少村民都主动提出要帮帮她。”于珠明说,50元、100元、500元、1000元,尽管捐款有多有少,却承载着乡亲们对赵倩的关怀。“大家让我告诉赵倩,一定要坚强,乡亲们永远支持她。”于珠明说。

在此期间,赵倩的事迹也被更多的人知道,社会上的好心人也纷纷伸出援手。谈起乡亲们的热心援手以及社会爱心人士、爱心企业捐助的近11万元钱,赵倩眼含热泪——这些爱心捐助不仅使她接受骨髓移植的希望越来越大,也让她对生命更加充满信心。

重拾信心的赵倩回到医院继续接受治疗,但此时的她心思并没有放在自己的病情上,却一心想着回报社会。赵倩一直以来有个心愿,就是等病好了去敬老院做义工。“她回家后,见社会上好心人纷纷捐款为她筹集治疗费用,心里非常感激,一定要回报社会。”丈夫池礼华说。还在接受医院治疗的赵倩精力有限、分身无术,便想起来她的同学和朋友们。赵倩的初中同学薛梅说:“回到济宁后,赵倩一直想去老家的敬老院看望那里的老人,就这个事,给我们说了好几次,希望我们帮忙组织。”

2015年5月,在同学和好友的帮助下,“赵倩爱心敬老团”成立。同学、朋友以及一些爱心网友纷纷响应,短短几天就吸纳了30多名志愿者加入。6月22日上午,在大家的陪伴下,赵倩来到金乡县王丕街道敬老院。除了水果和爱心礼物,大家还特意带来肉馅、面粉,和老人们一起动手包饺子,吃团圆饭。当天,敬老团成员陪老人们聊天、吃饭,帮老人们洗衣服,安静的敬老院热闹了起来。“他们都很热情,感觉跟自己的孩子一样,好久没像这样说知心话了,希望他们以后能常来。”78岁的老人王汝常激动地说。

当天,赵倩还带来了一个笔记本,她挨个询问老人,让老人说出一个心愿。“老人们知道她患病的事情,都不好意思开口,她就耐心地宽慰老人,说病好得差不多了,以后会经常过来看望,最后老人们才说出心愿。”敬老团成员耿冬菊说。赵倩为王丕街道敬老院里的50多名老人一一记录下心愿,同时又联系了附近的化雨镇敬老院,共记录下100位老人的心愿。“老人们都没有多大的奢求,一件衣服、一双凉拖……除了简单的物品,更多老人希望我们以后多来陪他们说说话。”看着笔记本上密密麻麻的文字,赵倩有些莫名的心酸。

回到医院后,赵倩继续每天和敬老团成员保持沟通,号召大家为老人圆梦。短短几日,社会上的好心人送来20多件衣物。在赵倩所住病房的西北角立着一个衣橱,里面挂满了老年人穿的短袖和背心,都是他们为敬老院老人筹集的爱心礼物。

赵倩说:“我怕等不到回报社会那一天,所以有些事现在做了心里才踏实。现在已经帮20多位老人圆梦,等筹集够所有的爱心物品,统一给老人们送过去。”

编辑:徐强 责任编辑:杨嘉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