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美美与共 何愁乡愁

2015-03-19 21:47:50  来源:中国农业新闻网  作者:SystemMaster
乡村究竟要怎样发展,才能让城里人和农村居民都不必担心乡愁无处安放?两会期间,因博士返乡笔记引发如何在城镇化的背景下守望乡愁成为代表委员的关注热点。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的城镇化工作会议上指出,城镇化建设要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从中央提出新农村建设以来,各地的新农村建设实践生动而有创新,蓬勃而有张力。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各地新农村建设朝着美丽生态宜居的方向不断迈进,可以说,各地新农村建设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不同人的乡愁寄托。

然而,在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大背景下,乡愁为社会各界所关注却不是无病呻吟。一方面,农村里的青壮年劳动力,背井离乡,希望在城市里实现自己梦想,留下老人儿童和妇女,农村缺乏生机;另一方面,城里人回到乡村,却找不到自己脑海中那个山清水秀,温情乡土的美好印象。

如何才能记得住乡愁?一要各美其美,二要美美与共。

在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要各美其美,各地都有自己的特色,不能千村一面。不能丢掉既有的农村味道、地域差异、民族特色和文化基因。因地制宜,宜建则建,宜扩则扩,宜留则留,宜迁则迁,让生活在农村的老百姓能够安居、乐业、怡心,而不用去羡慕城里人的生活。要重视新农村规划的科学性、全局性、前瞻性,形成各美其美,在故乡能找到乡愁的局面。

要让整个社会都能在美丽乡村找到心灵归宿,城乡美美与共。即便是在发达国家,也不可能完全不要农村。农村具有生产、生态、生活、文化及教化等多种价值功能。新农村建设要与新型城镇化相协调,既要为整个社会提供充足、安全的农产品、生态涵养功能,也要让城市居民能够便利的在农村山水人物中找到乡愁。另一方面,城镇化建设要充分考虑农村当前的实际情况,要尊重农村的传统,为建设美丽乡村提供各种支持,要减少对农村和农业的工业污染排放,要利用城市在环境保护和社会管理上的经验去做好农村社会治理。

在讨论乡愁的时候,不能只用对立的观点去看待城乡关系。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可能会破坏乡愁,但并不意味着农村的完全消失或凋零,而且也会赋予农村新的内涵。农村在城乡关系中处于弱势地位,但是其多重价值却不容忽视。如果只盯着城市和农村互相对立、甚至伤害的一面,而看不到二者之间互补、共融的一面,那么必然会让城乡之间的鸿沟越拉越大,龃龉越来越深。

因此,要让城乡之间各种资源、要素能够更好地流动。要把农村建设得漂亮有生气,也要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各美其美,然后美美与共,又何须担心乡愁无处寄托?




编辑:微知 责任编辑:颜劲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