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早晨,黄务街道党工委副书记李俊毅与5名“80后”机关人员,来到西里居民区居民刘其俭家的蒜苗地里,与居民一起劳作,以此方式拉近与辖区百姓的距离。近期,黄务街道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贴近群众、服务群众”为主线,以走进田间地头与居民同劳动的方式,深入了解社情民意。“拔草,不能用蛮劲儿,得上下用力。”早晨,西里居民区刘其俭家的蒜苗地里,黄务街道的“80后”机关人员向老刘讨教拔草的技巧,体验劳作的辛苦。66岁刘其俭,老伴去世得早,儿子在外面打工养家,自家的三亩地全靠他一人打理。一亩见方的农田里,由于没有及时锄草,荒草和蒜苗已齐长至小腿肚。李俊毅和街道机关人员一人站一垄,边听老刘讲解着拔草技巧边劳作,大半天的时间,一亩地的荒草就被除去了一大半。老刘笑呵呵地说:“这可比我自己干得快多了,不然还得一天半的功夫。”
前段时间正值樱桃收获的季节。在南里居民区居民郝希政家的樱桃园,红灯、大紫等多个品种的樱桃挂在树梢,老郝一个人忙得晕头转向。78岁的老父亲因病瘫痪在床,女儿正在念大学,养家糊口的担子全都落在了老郝一个人身上。每天早晨5点多,他就要到地里忙活,9点多钟再去村子附近的加工厂上班,下午下班后再拉着樱桃赶集市去卖。那几天,南里居民区党支部副书记郝广明和黄务街道的3名机关人员,帮助老郝干活,减轻他的负担。“老郝家是村里的低保户,邻里乡亲也都知道他不容易,也经常过来帮着干活,让他能轻快些。”郝广明说。
走进田间地头、与农民同劳作,这是黄务街道践行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的新探索。黄务街道辖21个社区、居民区,包括2个城市社区和19个居民区,大的居民区1000多户,小的居民区300户左右。以往,黄务街道机关人员包居但不包户,经常与社区、居民区的干部一起护林防火,或者雨季时联合开展防汛工作,与群众联系并不是特别密切,“在走访征求意见时,老百姓由于对街道工作人员不熟悉有距离,所以也不愿意跟我们聊天,更别说谈心里话了。”李俊毅告诉记者,为此,黄务街道改变工作方式,从包居改为包户和定点帮扶。活动前期,40名“80后”机关人员深入一线,与各个社区、居民区的干部一起,每个人包20-30户,再从中选择1―2户相对困难的家庭实施定点帮扶,需要的时候走进田间与他们一起干农活。“这样的方式,拉近了与老百姓的距离,能更好地了解社情民意,也能听听老百姓对街道工作、居务管理的意见,帮助我们改善工作。”李俊毅说,机关人员与群众“零距离”接触,了解他们的所需所急所盼,了解当前社区、居民区面临的突出问题,也通过向基层、群众寻计问策,汲取群众智慧,提振干事信心。下一步,黄务街道将把活动范围扩大至全部街道机关人员,真正走进村居走进百姓身边。
编辑:麦穗 责任编辑:颜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