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病害的防治
1、白粉病。在较低温(
防治方法:选用抗病品种,加强田间通风透光管理,以降低空气湿度;可用50%硫磺悬浮剂300倍液喷雾,或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2000—25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叶面喷雾。在保护地内,还可用45%百菌清烟雾剂熏蒸,用量是
2、灰霉病。又叫灰腐病。在12—
防治方法:选用抗病品种,轮作,避免过度密植,及时清除病果,高畦栽培,进行地膜覆盖时要用滴灌降湿。发病初期,用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喷叶,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叶。交替施药,间隔时间5—7天,连喷3次。
3、绵腐病。又称作白腐病、菌核病。主要危害根、茎、果实。被感染的茎、果水浸状变软,表面出现棉絮状白霉(菌丝),而后形成黑色菌核。低温、高湿,过于密植,不及时清除病株、病部,都易于此病的发生和蔓延。
防治方法:轮作、清除病株或病部、通风降湿、避免用凉水灌溉。发病初期可用40%菌核净10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叶面喷雾,每隔7—10天喷1次,连喷3—4次。
4、炭疽病。整个营养生长期均可以发病。最初叶片上出现小圆斑,以后病斑不断扩大、变褐、干枯。茎感病后出现黏湿斑,果感病后表面皱缩。病菌在植株上越冬,种子可传病。
防治方法:播前用0.2%(硼、铜、锰)微肥处理,发病初期喷波尔多液,用漂白粉消毒土壤,清除病株。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雾,每隔7天喷药1次,连续喷3次。
5、黑星病。叶、茎、果均可发生。初果期,叶片上分布淡黄色近圆形小斑,后期病斑变褐,呈星状破碎开裂。果实感病后,病部暗绿色,下陷,以后出现琥珀色胶状分泌物。阴冷多湿的天气易发此病。病菌在病株、土壤中越冬,种子可带病。
防治方法:种子消毒。用25%多菌灵300倍液浸种1—2小时,洗净后催芽。药剂防治。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叶面喷雾。每隔7—10天喷1次,连喷3次。
6、枯萎病。又称根腐病、黑颈病。薄膜覆盖栽培下易发生。一般在结果期开始发病,常使根和根颈腐烂、褐化,底部叶变黄,植株萎蔫,直至死亡。栽培管理不当,土壤温湿度变化剧烈,盐渍化高都容易诱发此病。
防治方法:种子消毒,避免连作。选择抗病品种。保护地土壤消毒、清理病株残体。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或8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灌根。每株灌药0.20—
7、角斑病。感染子叶、真叶、茎、果实。幼苗期就可发病,开始子叶出现细小浅棕色病斑,以后扩大、变褐、枯死。真叶被害,初期,叶面上出现水渍状黄色病斑。以后病斑扩大,但受叶脉限制而形成角斑。湿度大时,叶背明显可见黄色菌脓。再后,病斑变枯、变褐、破碎。在茎、叶柄和果实上的病斑可形成溃疡。嫩果感病后,畸形,早落。低温、高湿易发此病。种子可带病。
防治方法:轮作。定植前清园。可用30%DT杀菌剂500倍液,或5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叶面喷雾,隔7天喷1次,连喷3次。
8、花叶病毒病。叶片黄、绿交替,生长发育受到抑制,果实畸形,重则植株死亡。由种子、杂草、观赏花卉、蚜虫(瓜蚜、桃蚜)传毒及工具、作业传毒。
防治方法:选择抗病品种,实行3—5年的轮作。将充分干燥的种子在70—
9、苗期立枯病和猝倒病。防治方法:发病时可以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用20%甲基立枯磷(利克菌)3000—5000倍液在出苗前喷表土至湿润进行防治。或在育苗床于播种后出苗前用5%井冈雾素可湿性粉剂1000—2000倍液全面喷浇育苗床表面1次。
二、虫害的防治
1、瓜蚜。成虫、若虫都栖息在植株叶背和嫰茎、嫩梢上,吸食汁液。嫩叶及生长点被害后,叶片卷缩。为害严重时,整个叶片卷成一团。瓜苗生长停滞。如果病情继续发展,则整株萎蔫,慢慢死亡。老叶被害后,不卷叶,但提前干枯死亡,大大缩短结瓜期,从而减产。
防治方法:用40%乐果乳油1000—2000倍液,或20%速灭杀丁乳油2000—3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乳油2000—3000倍液,2.5%鱼藤精600—800倍液叶面喷雾。
2、红蜘蛛。以若虫或成虫在叶背吸取汁液。先为害植株下部叶片,然后向上蔓延。受害后,形成枯黄色细斑。严重时,全叶干枯脱落,影响产量。高温、低湿环境下易发生。
防治方法:清除菜田周围杂草、残株败叶等越冬寄主,将之沤肥或烧毁。用40%乐果乳油1000倍液、20%速灭杀丁乳油2000—3000倍液、50%敌敌畏乳油800倍液、73%克螨特乳油1000—2000倍液、50%马拉硫磷乳油1000倍液喷叶,每隔7—10天喷药1次,连喷2—4次。
3、白粉虱。以成虫、若虫集中在寄主叶背吸食植物汁液,造成叶片褪色、变黄、萎蔫,严重时整株死亡。
防治方法:用25%扑虱灵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或用40%菊杀乳油2500倍液,或20%速灭杀丁乳油2000—3000倍液,或2.5%功夫乳油3000倍液喷叶。
4、蝽象。以成虫和若虫刺吸蔬菜汁液,主要为害茎尖、嫩芽、嫩叶和花蕾。植株被害后,生长受到抑制,延迟开花,影响结果。并可传染病害。
防治方法:人工捕杀。用40%乐果乳油1500倍液、80%敌敌畏乳油1000——1500倍液、敌百虫800—1000倍液、2.5溴氰菊酯乳油2000—3000倍液、或灭杀毙4000—6000倍液叶面喷雾,隔3—5天喷1次,连续喷药3—4次。
5、黄守瓜。以成虫为害叶片和嫩茎,将其咬成半环状或环状伤口,以后被害组织干枯脱落而成大孔,受害重的成为网状,仅剩叶脉,从而引起死苗。以后为害嫩瓜。幼虫在土中咬食根部,将根吃成条状纹,或蛀入根的木质部与韧皮部之间,造成死苗。也可蛀入近地面瓜中,取食瓜肉,引起腐烂。
防治方法:人工捕杀。用敌敌畏乳油1000—1200倍液,或2.5%鱼藤精400—600倍液喷一片,防治成虫。用90%敌百虫1000—2000倍液,每隔7天喷1次,连喷3次。或鱼藤精、烟草水40倍液灌根,杀幼虫。
6、瓜亮蓟马。成虫多隐蔽于秧苗的生长点及幼瓜的毛茸内,锉吸嫩芽、嫩叶、幼果汁液,使被害植株心叶不能张开,生长点萎缩而出现丛生现象。幼果被害后,毛茸变黑,表皮为锈褐色,畸形,生长缓慢,严重时造成落果,对产量、质量影响极大。
防治方法:清除杂草,调节播期,以避开蓟马发生期。可用50%马拉硫磷乳油、50%乐果乳油、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4%鱼藤精800倍液喷叶。
7、潜叶蝇。为害叶片,幼虫在叶内取食叶肉,形成弯曲的隧道。主要是影响光合作用,从而引起减产。
防治方法:在产卵盛期至孵化初期用50%辛硫磷乳油1000—1500倍液、20%速灭杀丁乳油2000倍液、2.5%溴氰菊酯2000倍液喷雾。
8、瓜绢螟。主要为害叶片。初孵幼虫在叶背取食叶肉,被害部变成灰白色斑块。3龄后即吐丝将叶片左右缀合,匿居其中为害,可吃光全叶,仅存叶脉,或蛀入幼果及花中为害。幼虫性较活泼,遇惊即吐丝下垂。老熟幼虫在被害卷叶内作白色薄茧化蛹,或在根际表土中化蛹。
防治方法:种植前彻底清园,残枝落叶沤埋或烧毁。在幼虫发生期,人工舒展卷叶,予以捏杀。幼虫高峰期用40%乐果乳油1000倍液,或25%亚胺硫磷乳油600倍液喷雾。
编辑 麦豆 责任编辑 俞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