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

大蒜价格大起大落像坐过山车

2013-06-06 09:59:56  来源:城乡统筹网  作者:Master

蒜价起伏像坐过山车

大蒜原产于欧洲南部和中亚,最早在古埃及、古罗马、古希腊等地中海沿岸国家栽培,汉代由张骞从西域引入中国陕西关中地区,之后遍及全国。今天,大蒜的用途越来越广泛,由辅助的食品佐料,变为集药用和保健为一身的重要产品,大蒜逐渐深入我们的日常生活,而蒜价的高低起伏也时刻牵动着每个人的心。2013年5月下旬,微博名为“王新-在路上”的网友向《汴梁晚报》求助:“蒜价直线下降,5毛钱一斤,能不能想想办法?”这则微博引发了广大网友对蒜价的讨论和关注。

把握不住的蒜价走势

高企的蒜价在国家有关部门的干预下,2010年6月中旬,大蒜价格有所回落,但进入7月后,大蒜价格持续上涨。进入2011年,受上一年的蒜价影响,不少地区大蒜种植面积回升,产量大幅增加,远远超过了市场需求。

这变化莫测的蒜价走势规律,着实令许多蒜农和蒜商头疼。

而提到蒜价走势规律,就不得不提一下最令蒜农记忆最为深刻的几个年份: 1989年,大蒜价格从1988年的每公斤1.2元降到了每公斤0.1元,部分地区甚至出现了蒜农任凭大蒜烂在地里也不愿收获的情况;1993年,大蒜价格从每公斤2元降到了每公斤0.4元;2003年前期,受种植面积和产量及非典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全国大蒜购销活动几近中断,大蒜的收购价格也应声从每公斤2元降到了每公斤0.2元;2008年下半年,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国际大蒜市场需求量下降,我国大蒜的出口失去动力,大蒜的国际价格、国内价格持续下降,最低时降到了每公斤0.2元;2009年下半年,大蒜价格开始一路猛涨,广大网民创造出了令人记忆深刻的名词“蒜你狠”,次年蒜价大幅下降,又出现了新的名词“蒜你贱”。进入2013年,鲜蒜的收购价格从4月底的每公斤3.2元急速降至每公斤不足1元。

从1989年大蒜价格下跌,到1993年蒜价跌至低谷,共4年;从1993年到2003年,两个蒜价低谷之间间隔了10年;从2003年到2008年,大蒜价格波动了5年,蒜农再尝苦头;从2008年到到2013年,起起落落的蒜价让蒜农摔了一个又一个大跟头。

从这一系列数据和国际政治、市场供需、重大疫情、金融危机、金融游资等一系列影响因素中可以看出,大蒜的价格涨跌走势受各种市场因素的影响,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规律,想要准确把握,几乎没有可能。

大起大落

坐上过山车的蒜价

2012年年底,大蒜每公斤8元的收购价曾引发网友对2013年蒜价的担忧,不少机构预测2013年将会是另一个“蒜你狠”年。刚进入2013年,大蒜价格就颠覆了此预测:出库行情一路下行,1月的出库价格低于年前的最高收购价格,接下来的3个月更是一路狂跌,到2013年4月底,冷库蒜价跌到每吨2000元。等到新蒜大量上市时,蒜价再一次被拦腰斩断,跌到每公斤1元,进入5月底,就连每公斤1元的大蒜都变得有价无市,收购商开始酝酿着新一轮的收购底价调整。

从每公斤8元到每公斤1元,从业内看涨到市场跌停交易,蒜价的涨跌大大出乎人们的意料。然而,梳理一下最近10年的蒜市行情,不难画出一条如过山车般跌宕起伏的曲线:2003年上半年,蒜价跌入低谷,从下半年开始,受大蒜防疫因素的影响,蒜价开始不断上升。2004年和2005年,蒜价持续增长,到2006年达到顶峰。大蒜种植面积随之年年扩大,带来的直接后果是随后两年的蒜市萧条。

2008年,蒜价出现暴跌,最低时甚至到了每公斤0.02元的价格谷底,蒜农和蒜商损失惨重。2008年和2009年,大蒜种植面积开始大幅度减少,根据中国大蒜网公布的数字,2007年,全国各地共计种植大蒜1010万亩,2008年降到了555.5万亩,当年全国大蒜产量减少了50%~60%。我市的情况也是如此,2006年秋季,杞县大蒜种植面积为60万亩,到了2008年秋季,杞县大蒜种植面积急剧缩减为35万亩,2009年秋季又回升至40万亩。同时全国大蒜冷库库存量也从2007年的900万吨、2008年的600万吨锐减到2009年的300万吨。

受寒冷天气影响,2009年和2010年,大部分大蒜主产区的大蒜亩产出现减产现象,减产幅度为20%左右。正是由于大蒜种植面积减少、产量下降、蒜源供应不足和库存量骤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大蒜紧缺,促使蒜价快速飙升。以直径6厘米的一等冷藏蒜为例,2009年3月底时,其批发价为每吨200元~300元,从4月中旬开始,每吨猛涨了近100元。此后,蒜价一路高企,越涨越猛。2009年6月,每吨大蒜为700余元;当年8月,每吨1200元;当年11月,每吨4000元,到了2009年年底,蒜价狂飙到了每吨7000元;进入2010年后,大蒜价格继续上涨,当年5月上旬,其价格达到高峰位,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从2003年蒜价低谷回升,到2013年“蒜你贱”重新归来,10年时间,大蒜价格如同坐上过山车,大起大落间,将不少蒜农和蒜商摔得遍体鳞伤。

季节性及周期性波动

蒜价剧变中的小规律

虽然蒜价像坐上了过山车,随着大蒜产、供、销的不同而不断发生变化,但是过山车式的价格在一定的范围内也不是没有一点规律可循。

首先,大蒜价格具有季节性波动规律。每年的6月开始,大蒜开始陆续上市,市场供应量增加,6月、7月的大蒜价格一般会出现季节性的回落,降幅约为20%~40%。8月后,随着大蒜的陆续入库,大蒜价格会出现一定的上涨,并将持续到次年的5月。

其次,大蒜价格呈现一定的周期性波动。大蒜产量一般会有“大小年”,丰收则其价格下跌,歉收则其价格上涨,波动周期一般为2年~3年,但是由于加工、储存工艺的提升,这个时间段正在不断地被压缩或拉伸。从2003年开始,大蒜的种植面积、储藏数量及加工规模盲目扩大,最终在2007年~2008年期间达到峰值,全国大蒜种植面积达1000万亩,产量超过1000万吨,严重供大于求,最终导致蒜价下跌。这一轮大蒜价格变化的周期之所以被拉长,全国大蒜主产区兴起建库之风、库存能力得到提升“功不可没”。与之相对应的是,2009年,蒜农减少了约1/5的大蒜种植面积,再加上天气原因,单产减少,供给减少,蒜价上涨。随着蒜价的上涨,2010年,不少蒜农又纷纷扩种,据统计,全国大蒜种植面积增长超过20%,并取得丰产丰收,造成2011年大蒜产量激增,蒜价下跌。在这一轮大蒜价格变动中,价格涨跌在短时间内互相转化,还与库存商的信心不足有一定的直接关系。

同时,大蒜种植存在系统风险。近年来,虽然不少年份的绝对蒜价在上升,相对价格却在下降,大蒜种植的系统日渐凸显。

这些年来,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人工成本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都在不断上涨。虽然大蒜的绝对价格也在不断地上涨,但相对于不少蔬菜的价格,大蒜的相对价格仍属在低位徘徊。当蒜价高低相差较大,大蒜种植的系统风险也随之增加。尽管剧变的蒜价有一定的规律,但大蒜种植的系统风险,且在投资成本不断加大的背景下,每公斤1元的蒜价自然让蒜农吃不消。

蒜价走低 受伤的不仅是蒜农

作为大蒜主产区之一的杞县,蒜价的高低起落牵动着几十万人的心。从2013年5月中旬开始,蒜价不断下降,蒜农叫苦声一片,蒜商有口难言,小小的大蒜,会如何影响这个百万人口的大县?以目前的大蒜价格,产、储、销还“伤得起”吗?

伤不起的小种植户

4月29日,记者在杞县高阳镇曹岗村采访蒜薹收获情况时,发现当地早茬蒜已经开始上市。一位组织蒜商往车上装蒜的蒜农告诉记者:“刚拉出去的一车蒜比一大早出的蒜每斤便宜了5分钱。”当时,蒜薹的价格为每公斤3.6元~4元,而蒜农卖出的早茬蒜价格却在每公斤2.8元左右。从5月开始,蒜价一路走低,早茬蒜曾出现过每公斤2元的最低价格。相对于之后的晚茬蒜的价格,这个价格已足够高了。

在当天的采访中,当地种植早茬蒜的蒜农告诉记者:“以目前的蒜价,我们刚能保本。现在我们能做的就是尽快把蒜卖出去。至于今年能不能赚钱,只能寄希望于剩下的晚茬蒜了。”

然而,晚茬蒜的收购价再次伤了种植户的心。从今年5月中旬开始,大蒜价格再次一路走低,从每公斤1.8元、1.4元、1元,一直到5月23日出现混级大蒜每公斤0.8元的低价。5月25日,记者赶到杞县西关大蒜交易市场,发现市场上的交易场面并不像往年火爆,一位来自柿园乡的蒜农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种植一亩大蒜,仅蒜种就得花四五百元,再加上打药、施肥、浇地等费用,在不算人工费的情况下,得投七八百元,这两项加起来,种植一亩大蒜的成本是1300元。他告诉记者说:“今年我这一亩地的大蒜一共才卖了1100元,这一季真是搭了工夫又赔钱。不过比起包地的人,我还算幸运,他们应该赔不少。”

除了大蒜主产区杞县,附近副产区的损失也不小。依托于主产区的优势,副产区能较快出售收获的大蒜,其收购价格在平常年份时也低于主产区的蒜价,今年主产区蒜价的下跌,副产区蒜价会随之跌得更多。一位通许县的蒜农曾无奈地告诉记者:“主产区赔一毛,我们这里得多赔上两分。”

遍体鳞伤的包地者

相对于各村的种蒜散户,还有一小部分承包土地,集中种植或收购的“大户”,这种从事大蒜种植或者收购的商户,被种蒜散户称为市场的“对赌者”。来自泥沟乡刘寨村的蒜农张先生告诉记者:“这些包地者所冒的风险远高于我们。赚钱的时候,他们能赚得盆满钵满,但是赔钱的时候也能赔得倾家荡产。”

老张私底下告诉记者,他家住中泥村的表兄弟刘先生之前也是一位包地的小商户,老刘从2004年开始不断加大承包土地的面积,当时大蒜的整体市场行情较好,短短3年老刘就挣了几十万元,正当亲戚们夸他能干的时候,2008年大蒜突然降价,不仅将老刘3年的积攒全部吸空,还让他欠下了不少外债。为了还债,老刘只得外出打工。现在提起往事,老刘直说,大蒜生意不好做,蒜价起落太大,让人伤不起。

“今年这个光景,如果蒜价以后仍在这个价位徘徊,赚钱是不可能了,得想办法减少损失。”来自葛岗镇包蒜的李先生无力地说,“今年要不是我包的蒜卖得早,可能会赔掉老本。”李先生告诉记者,他今年以每亩2000元的价格承包了20多亩蒜地,等到4月底的时候,他观察到今年蒜价上升的趋势不太明显,于是找来蒜客帮忙,5月初将20多亩大蒜提前刨出上市,以每公斤2.6元的价格卖出了,勉强保住了本钱。

老李算是包地者中的幸运儿,那些包蒜出货晚的人,就没有这么好运了。老李给记者讲了这样一个真实的事情:今年5月初的时候,又一批蒜商开始进入承包蒜地的行列,由于当时蒜价已经下降,包地的价格相应也降到了每亩900元,然而就是这样的价格,最后有几个承包商还是放弃了已经交过钱的蒜地,每亩地净赔900元的承包费。“他们这是断臂自救,因为5月中下旬每亩大蒜的出蒜费用已经涨到了850元。按照前几天的价格,包蒜者一亩蒜还卖不到900元,再加上请人刨蒜、加工等费用,还得再赔上一笔。”老李说,“最后是蒜商‘补贴’农户,这件事成为我们干这行的一个笑话了。”

老李说:“现在我还有自己种植的4亩大蒜没有卖出去,只求能保本卖出去。”老李所说的保本,就是蒜价能达到每公斤2.6元。用他的算法,每亩土地承包价是700元,蒜种400元,浇水、施肥、打药等费用约500元,请人出蒜每亩花费900元左右,整体算下来,包地种蒜的成本在每亩2500元左右,而一亩地约产干蒜1000公斤。老李无奈地说:“如果蒜价涨不到每公斤2.6元,我铁定要赔钱了。”

吃尽苦头的蒜商

近日,记者从杞县大蒜某协会了解到,去年大量收购、储存大蒜之后,蒜价就进入下跌通道,进入2013年后,看到蒜价上升无望,一些蒜商已开始以低于成本价的价格销售库存大蒜。“本想大赚一笔的蒜商今年能保本就不错了。”一位常年从事大蒜生意的经纪人告诉记者,“现在,库存蒜价早已跌破底线,加上去年大蒜价格在蒜商争相收购时不断上涨,最后进入的蒜商会把收购成本全部赔光。”

大蒜信息协会会员纠先生的另一个身份是大蒜经销商, 他向记者讲述了自己的经历:“进入2012年,大蒜价格开始上涨,收购价一度涨到了每公斤6元以上,蒜价不断上升,导致市场信心增强,2012年后期不断有资金进入大蒜储存市场,蒜价达到最高点时,我考虑可能国家会出台相关政策管制蒜价,于是将手中的存蒜出手,小赚了一笔。”

“按照每公斤5元的平均收购价格计算,每吨大蒜的收购成本为5000元,加上库存等其他杂费,每吨大蒜的库存成本在6000元上下,5月的库存大蒜价格在每吨1500元左右,存一吨大蒜净赔4000多元,如果是在最高价时收购的大蒜,有多少也得赔光。”老纠在电话里告诉记者,“现在这部分蒜商不在少数,对今后的蒜价他们已经毫无把握,在没有解决库存大蒜的时候,他们大多已无心考虑与市场对赌,再次收储。”不仅是2013年,大蒜价格的变化无常一直让一些大蒜储存商无可奈何。在记者的走访中,杞县的一位大蒜储存商向记者诉苦说,他在大蒜储存行业摸爬滚打了十几年了,这之中的酸甜苦辣不能用语言表达。在开始存蒜的2003年,由于大蒜交易停滞,他的近百吨大蒜被贱卖,把几十万元的贷款赔了个精光。后来在朋友的帮助下,他重整旗鼓,继续在大蒜市场上“征战”。在2010年蒜价大涨的时候,他的资产曾达到近千万元,然而好景不长,经过“蒜你贱”年的冲击,几乎把他再次“打回原形”。原本想2013年能赚点钱,却再次遭遇“蒜你贱”年。到现在,他手里剩的就是冷库里的几百吨存蒜了。

小小的大蒜牵动着千万个与之相关的人的心,飘忽不定的蒜价让大蒜行业参与者的神经时刻处于紧绷状态。伤不起的大蒜,伤了蒜农,让他们辛勤的劳作成果有时变得一文不值;伤了大蒜承包商,终端市场的变化将他们的梦想打碎;伤了蒜商,掌握大蒜资源,却没有市场的定价权,还要为吃进的大蒜承担未来潜在的风险。

蒜价形成过程复杂

作为大蒜产业的参与者,蒜农和蒜商最关心的不是蒜价,而是市场走势。蒜价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各种因素的共同作用和影响,蒜价直线上升或者断崖式下跌。

市场需求变动不可预测

市场需求是价格波动的基础,供不应求时价格相应上涨,供过于求时价格随之下跌,这是价值规律的具体体现。虽然近年大蒜价格波动较大,但不论蒜价如何波动,它都不可能独立于这一规律之外。但是,大蒜的国内和国际市场需求不可预测。

当蒜价下降时,大蒜的储存商有可能对后市看好,加紧低位进货,在一定时期显现出市场强势。储存商也有可能看低后市需求,更进一步减少大蒜收购,从而引起蒜价变动。2011年,中国蔬菜流通协会大蒜专业委员会主任陈明均曾否认我国大蒜种植面积过大拉低蒜价,但他同时也说“国外大蒜进口商都在观望,由于对中国大蒜市场的价格变化没有把握,签单比较谨慎”。

大蒜出口需求也是影响其价格波动的重要因素。我国既是全球最大的大蒜生产国,也是最大的大蒜出口国,出口量占全球的80%。虽然国际市场只占我国大蒜总体市场的一小部分,但是国际市场的变化往往足以影响国内整个大蒜市场。

生活消费与蒜价相互影响

虽然居民生活用蒜数量所占比例较小,但是与其价格的相互影响不可忽视。

2010年蒜价猛涨,“蒜你狠”成为居民生活中常见的词。食客在大大小小的餐馆进餐时,很少能看到餐桌上有大蒜的身影,甚至当顾客向服务员索要时,服务员也只是象征性地拿出几个品相较差的蒜瓣。市民购买大蒜时,一次仅购买一点。据报道,在淘宝网上,当年曾出现每头大蒜高达6元的信息,约合每个蒜瓣5角。

现在,大蒜的市场价格在每斤5角左右。在我市各个菜市场,记者发现很多市民往往一次买上五六斤。同时,不论你到哪个饭店,大蒜都可以随便自取。

我市一位从事大蒜信息服务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不要小看平时的日常消费,它对蒜价影响可不小。价格较高时,购买量变小,蒜价上升的机会就会变小。相反,蒜价较低时,购买量会不断增加,一定程度上会小幅度拉升蒜价。”

市场信息足以改变价格走向

大蒜产业相关机构发布的信息很大程度上也影响着蒜价。

2012年大蒜收储之前,山东省某大型大蒜收购储存机构根据山东省和全国的大蒜种植面积和产量双双下降的情况预测:当年入库容量较往年偏低,库存量的降低将会直接影响2013年蒜价持续走强。

然而,事实却出乎该机构的意料:虽然在2012年秋季,大蒜的成交价格从每斤1.2元一路飙升至每斤2.5元以上,然而进入2013年后,库存大蒜价格一路走低,在新蒜上市之前,库存大蒜价格最低时每吨仅1000元。后来经过调查发现,该大蒜收购储存机构的预测信息发布以后,各级蒜商加大了收购储存数量,导致最终库存数量高出当初预测的正常储存数量1.5倍。在大量库存大蒜的打压下,2013年的大蒜价格无疑难以抬头。今年,在我市召开的中国大蒜交易年会上,该大蒜收购储存机构代表曾在大会上自我批评并三次致歉。

“在我从事大蒜收储的生涯中,经历过不少事,但是相关机构或个人在这种全国性的大会上自我批评并且三次致歉仅此一次。”出席该大会的蒜商胡先生这样告诉记者。

民间资本涌入加大预测难度

民间资本的不断涌入,使蒜价不稳定因素增强。

我市一家具有一定规模的大蒜信息咨询机构的负责人说:“每年都有一大批民间投资人携带大量资金进入大蒜收储市场,他们往往很少有往年和当年的大蒜市场信息支持,仅根据经验强行进入大蒜收储领域,结果是有时大赚一笔,有时赔得血本无归。”

我市的大蒜经纪人李先生向记者透露:“民间投资人有一个特点,就是做短期市场经营,很少有人连续几年做大蒜生意。”出现这种情况,也是由民间投资人的特性决定的:这一部分人有一定的资金支持,但是资金量不成规模,因此大赚一笔就离开大蒜行业,转投其他行业;若是赔了本钱,便很难再继续进行大蒜交易。

“每年都会有民间投资人进进出出大蒜种植行业,主产区与副产区的种植户使大蒜种植面积急剧增减,因此,大蒜产业分析机构很难确定全国大蒜种植面积的准确数字。而另一部分人则依靠自身的流动资本,改变交易中大蒜的去向。”李先生说,“大蒜消耗量和库存量难以统计,导致其价格走势预测的无意义化。”

大蒜深加工对价格影响巨大

大蒜深加工对蒜价影响巨大。

由于缺乏对大蒜的深加工,虽然我国是大蒜生产和出口大国,但在国际市场上却没有多少发言权。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出口的大蒜以原蒜和蒜片为为主,新加坡、日本、韩国等国家对大蒜深加工后,大大增加了它们的附加值,在牢牢地占据国际高端市场的同时,又将一部分深加工后的大蒜产品返销国内市场。在“剪刀差”的影响下,我国大蒜行业的最大利润被国外深加工企业取走的同时,出现了初级加工产品微调导致终端市场价格高企的现象。

国外大蒜深加工企业还影响着我国大蒜在国内的价格:在大蒜供求出现紧张的时候,深加工企业依靠高利润优势,肆意拉动蒜价上涨;在大蒜供求宽松的时候,深加工企业依靠自身的资金优势,任意打压蒜价。

深加工企业的能力不容忽视,国际企业可以依靠自身能力任意掠夺农产品市场,国内企业依靠深加工则可以平抑蒜价。目前,我国各大蒜主产区都在加紧引进相关深加工企业,做大做强大蒜深加工,在保证大蒜价格平稳的同时,增强大蒜价格的发言权。

环境等多种因素均影响蒜价

环境因素,特别是重大传染疾病的出现,可能会导致制药行业对大蒜需求的增加;国家相关政策的出台,可能会影响大蒜市场预期;蒜商的市场炒作,则会引发市场主体的错误判断;甚至一个毫无根据的谣言,都足以影响大蒜价格的变化走向。

就如同“蝴蝶效应”中描述的:“一只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就可以在两周以后引起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蒜价的形成与变动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系统内甚至是系统外一个微小因素的变动,都足以影响大蒜的市场价格。任何市场价格的预测都是基于目前因素的基本情况的市场展望,考虑到以后各种因素的影响变化,摆在大家面前的只能是测不准的蒜价。

做大产业 路在何方

造成大蒜价格如同过山车一样变化的原因,不是简简单单的某一个或几个因素,大蒜价格的变动,影响的也不是简单的一个市场主体。打造地区大蒜品牌,推动大蒜产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国家的支持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

建立健全权威信息发布机制

21世纪的市场经济是信息经济的时代,各种经济活动证明,信息的真实与畅通是市场正常运行的一项重要保障。为了加大对金杞牌大蒜的宣传力度,拓展销售市场,最大限度地促进杞县大蒜销售,杞县于2008年5月开通了中国杞县大蒜网,加强与全国各大市场,大蒜生产、加工、经销商的联系,扩大大蒜领域信息的覆盖面,搜集大蒜加工及销售等方面的信息,及时掌握全国大蒜市场动态,并把收集到有价值的信息,利用短信平台或简报等形式定期向外发布。山东、安徽等其他大蒜主产区也都有自己的门户网站。然而,到目前为止,由于各个产区之间的信息沟通不畅,导致了关于大蒜种植面积、产量、需求量等全国性的权威信息却很难得到。

加强大蒜市场信息监测,及时发布包括生产、库存、出口和价格等方面的信息,提高信息的及时性和透明度,为蒜农提供准确的生产决策信息,减少生产、销售的盲目性很有必要。一位蒜商告诉记者:“很多信息公司都把这些资料当做是商业机密,目前全国也没有一个发布相关信息的政府机构,导致眼下的信息缺乏。”缺乏权威信息,就给流言的散布创造了条件,一个事件,甚至是一句话都能引起市场的巨大震动。不排除一些商品交易市场的主体为了自身的利益,有时故意制造一些由头,引起物价的急剧变化。前几年 “姜你军”、“蒜你狠”、“苹什么”等的出现,与某些游资在信息不透明情况下的炒作不无关系。因此,一个全国性的信息发布机制亟须建立。

发挥行业组织作用

在经济学上有一个“囚徒困境”理论,他来自一个故事:两个嫌疑犯作案后被警察抓住,分别关在不同的屋子里接受审讯,警察明知道两人有罪,但缺乏足够的证据。警察告诉每个人:如果两个人都抵赖,各判刑1年,如果两个人都坦白,各判刑8年;如果两个人中1个坦白而另1个抵赖,坦白的放出去,抵赖的判刑10年。由于两人同时抵赖的情形不能满足人类的理性要求,因此,不管同伙选择什么,每个囚徒的最优选择都是坦白。这是一个博弈论的非零和博弈中最具代表性的例子,它反映出了个人最佳选择并非团体最佳选择,个人理性有时能够导致集体的非理性。

破解这种困境的唯一方式就是变个体为整体。2001年,杞县县委、县政府成立了杞县蒜业集团总公司,负责制定全县大蒜产业发展规划,指导全县大蒜产业发展。把全县几十家分散的涉蒜经营企业公司、农村经纪人、大蒜购销商、冷库贮藏商联合起来,成立了杞县大蒜协会,这种措施在杞县主产区起到了很大的协调作用。

然而,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却发现,目前全国的大蒜合作组织依然缺乏,一位蒜业信息协会的负责人私下告诉记者:“大蒜种植中,农户占比较大,但是农户的组织化程度也是最低的,目前仅有的一些合作社也是一部分有钱的蒜地承包商组建的,蒜农之间的沟通也仅限与这些合作社之间和内部。”组织化程度的不足导致蒜农之间的沟通缺乏,形成了“囚徒困境”式的关系模式,为了能够实现利益最大化,种植户甘愿冒风险加大种植面积。2013年蒜价的下跌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在2012年夏季高蒜价的影响下,个人理性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导致了集体的非理性。

拉伸大蒜产业链条

我市大蒜多为内销,用于加工糖蒜的湿蒜需求量会对当年蒜价产生一定的影响。目前,由于大蒜刚过收获期,市场上的大蒜主要以湿蒜为主,收购干蒜的存储商仍在观望和等待,从事大蒜交易的纠先生告诉记者:“糖蒜加工是我市新出湿蒜交易的主要方向,如果能够吸引各地的糖蒜厂前来收购,对我市的大蒜销售会起到一个拉动的作用。”

除了湿蒜的加工,干蒜的加工也是我市大蒜的主要流向。纠先生说:“杞县每年有大约20%的大蒜被加工成蒜片销售。”目前,大蒜的国内消费和出口均以鲜冷冻大蒜为主,深加工产品较少。杞县已建成大蒜保鲜冷库超过650座,年贮藏能力超过30万吨,但建成蒜片、蒜米、蒜粒、蒜油等加工企业的加工能力却不到贮藏能力的30%。据了解,生产每吨大蒜素需要消耗20吨大蒜,生产每吨大蒜油则需要消耗300吨至400吨大蒜。因此,大力开展大蒜的深加工,不断拉伸大蒜产业链,这才有利于推动大蒜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政府引导打造品牌

对于这一点,作为大蒜主产区的杞县就很有远见:在建政前后,杞县农民多种植金针菜(黄花菜),与相邻的太康县遍种棉花形成对比,叫响了“金杞县,银太康”。而今,不仅在豫东甚至在中原、在海内外,“金杞县,银太康”早已声名远播。进入新世纪后,杞县县委、县政府选择大蒜产业作为支柱产业大力发展,全方位扶持。 2002年,杞县“金杞牌”大蒜经国家质检总局审查批准成为全国第一家获得原产地标记认证的蒜类产品;2003年,杞县大蒜被中国果菜专家委员会授予“中国蒜王”称号;2009年杞县大蒜获得农业部颁发的大蒜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在法律上得到了应有的品牌保护。

经过全县上下多年的努力,杞县大蒜的品牌打造已经结出了累累硕果:在2009年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百强及品牌价值评估活动中,“金杞牌大蒜”评估价值达到50.24亿元人民币。2010年,杞县获得“中国大蒜无公害科技创新示范县”和“中国果蔬无公害十强县”荣誉称号。

“同样的商品,不同品牌之间,价格会有很大差别。”杞县大蒜产业信息协会胡主任告诉记者:“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对蒜农品牌意识的宣传,引导蒜农树立品牌意识,自觉维护‘金杞牌大蒜’的形象和声誉,不断提高和扩大 ‘金杞牌大蒜’的品牌知名度,让更多的蒜商和消费者接受她、喜爱她,让蒜农从中获得更多的收益。

编辑:ZHONG 责任编辑:杨嘉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