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发展节粮养鹅是提高养鹅效益,调整优质结构的一个发展方向。现介绍以下几种节粮高效养鹅四法,供参考选用:
一、边隙地养鹅
鹅属草食型家禽,其生长发育需要大量的青绿饲料和部分粗饲料,青绿饲料是其营养的主要来源,因此,可利用丘陵、山坡、草地、田边地角、沟、渠、道旁的零星草地,以及小麦、水稻等收割后的茬地来进行放牧,这些地方生长着鹅可以利用的野生牧草,如水稗草、苦荬菜、蒲公英、鸡眼草、灰菜等,这些野草不但有较高的营养成分,而且很少被污染,还能达到节粮的目的。有一部分养鹅户利用边隙地和河滩杂草及河中野生蒿瓜、面粉厂的麦灰料、瘪稻等养鹅,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二、麦田养鹅
鹅在麦田适当采食麦叶、杂草,对小麦的生长无不良影响,同时为鹅提供充足的饲料,达到粮禽共增、共同发展的目的。每1/15公顷麦田养鹅40-60只,可获益600-900元左右。具体要点如下:
1、选择适宜的鹅、麦品种:鹅种以耐粗饲、生长快的四季鹅、隆昌鹅、扬州鹅等优良品种为主,麦种选用适合本地气候和土壤结构的小麦种子。
2、适期播种:麦田养鹅的小麦种,播种期宜提早7-10天,为了提供充足的麦叶,每每1/15公顷的播种量应比常规量多1.5-2千克。
3、适当增施肥料:一般在12月20日前后和元月20日前后每每1/15公顷增施8千克尿素,促使小麦冬前早发壮苗,放牧期间应补施促苗肥。2月下旬以后,小麦拔节时应停止放牧,重施拔节肥、孕穗肥,每1/15公顷增施10千克尿素,并做好后期麦苗恢复管理工作,真正达到双增的目的。
4、放牧管理:苗鹅一般在12月中上旬按每1/15公顷麦田50只左右购进,室内饲养20天以后,逐步放牧于麦田,直到2月底出售。放牧期间应由专人管理,把麦田划分为若干小区域,进行轮牧,放牧时应使鹅呈“一”字形队伍,横向排开,鹅粪使土壤得到改良。需要注意的是麦田放牧与牧草地放牧不同,须对鹅进行调教,以免四处乱跑,最好利用"头鹅"领牧,效果较好。如果全天放牧,夜间须给鹅加喂一次配合饲料,一般以糠麸和谷物为主,还应补给1.5%骨粉、2%贝壳粉和0.3%食盐,以促使骨骼正常生长,防止软骨病和发育不良。
三、林园养鹅
这种模式是在不占用耕地的前提下,利用果园或林下草地养鹅,是一种无公害生态养鹅模式,由于鹅在放牧时只采食林间的杂草,而不采食树叶、树皮,对果、林特别是幼林,不会造成危害。林园养鹅一般有三种形式:
1、落叶林(果林)养鹅:在落叶林中养鹅可在每年的秋季树叶稀疏时,在林间空地播种黑麦草,至来年3月开始养鹅,实行轮牧制,当黑麦草季节过后,林间杂草又可作为鹅的饲料,鹅粪可提高土壤肥力。如此循环,四季皆可养鹅。
2、常绿林养鹅:在常绿林中养鹅主要以野生杂草为主,也可适当播种白三叶等,以补充野杂草的不足,一般采用放牧的方式。
3、幼林养鹅:在幼林中养鹅可利用树木小,林间空地阳光充足的特点,种植牧草如黑麦草、菊苣、红三叶、白三叶等养鹅,待树木粗大后再利用上述两种方法养鹅。
无论何种形式的林园养鹅都应注意要适当补充精饲料,以满足鹅生长发育的营养需要,同时在果树施药期间,应停止放养一段时间。对于树木和林地面积较大的林园还可将鹅棚搭建在林中,既减少土地的占用,又方便管理。
四、秸秆养鹅
这种方法主要是利用农作物秸秆,如玉米秸、山芋藤等,通过铡短揉碎后进行青贮,或利用花生藤及农作物的茎、荚、壳等加工成草粉配以部分精饲料用来养鹅。
五、种草养鹅
鹅以草食为主,以植物食物为主,只要是无毒、无特殊气味的野草、牧草都可用来喂鹅。因此,养鹅要以青饲料为主,可以放牧让其自由采食野草,但为了提高经济效益,特别提倡结合种草来养鹅。饲养结果表明:在牧草充足的情况下,7~8公斤饲料加60公斤黑麦草,即可饲养出栏一个狮头鹅,获利润20~25元。
多花黑麦草是一种短期多年生牧草,丛生型。喜温湿,不耐寒、不耐热、不耐旱,适宜生长温度为20℃。适合黏性土壤或土地种植,我国大部分地区每年秋收前后进行播种,至次年春耕前可刈割利用3~5次,亩产鲜草10000公斤左右(高产者达15000公斤)。黑麦草也是改良土壤和深翻沤田的上等绿肥,在春耕前留下最后一茬青草沤田,可明显提高稻谷产量。
黑麦草营养丰富、柔软多汁、适口性好,干草含蛋白质17%以上,同时含有其他多种可消化营养物质。据饲喂观察:牛、羊、兔、鱼、猪、鹅等畜禽均喜食,用黑麦草饲喂上述动物,每增重1公斤所需消耗量分别为27公斤、28.5公斤、24公斤、18公斤、20公斤。
黑麦草贱生易种,建议在晚稻收割前或后,在土壤湿润而不浮水的情况下,不作任何地表处理,直接将种子撒播于稻田中,省工省力。如果在收割前25天左右播种,收割后每亩立即追施尿素5公斤,即可获得高产。
黑麦草属禾本科牧草,自身没有固氮能力,因此为了获得高产,每次刈割后要补施氮肥并保持湿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