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

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策略、具体途径及原则

2013-01-31 14:55:22  作者:SystemMaster

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就是按照“绿色植保”理念,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采用农业防控、物理防控、生物防控及精准用药等技术,从而达到有效控制农作物病虫害,确保农作物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生态环境安全,促进农业增产增效。突出其对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的保障和支撑作用。

1、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策略及具体途径

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的策略是以“生态为中心”,具体途径是采用“预防控制为先导,产品安全为标准”的植保技术。它不是以病虫草为主体实施防控,而是从病草虫发生的生态因素出发,系统协调环境因素,创造有利于农作物生长而不利于病虫草害发生流行的生长环境,使农作物因健壮生长而抗病。农作物病虫是一种自然生态,当病虫草害发生危害时,也就意味着它的能力超过了作物的抗病力,生态发生了不平衡。

2、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的原则

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要求防治行为遵循“安全防治”的原则,达到三个安全:生态安全、作物安全、人的安全。

(1)生态安全

首先防治行为不能破坏生态,应先考虑维护生态的平衡;其二是使用化学农药时要按规定使用,必须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药剂,否则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破坏子孙后代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另外,使用化学农药还涉及一个重要的安全问题便是保护害虫的天敌。

(2)作物安全

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农作物的生产安全,一方面是农产品的品质安全。

防治病虫的目的是维护作物正常健康生长,如果防治后病虫被控制了,而作物也受到伤害,就不是安全防治。生产中最常见的就是大剂量连续用药而引起农作物叶片老化,叶片发硬、变厚,光合能力下降,引起植株衰弱,落花落果等现象。

近年农产品的品质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农产品不光需要数量,还要求品质、风味好,营养成分高,外观色泽好。要达到这个层次,除了肥、水、光、温的协调,病虫防治的科学性尤其重要。如果使用农药时不注意浓度、温度及时期,将引起乳突果、畸形果、裂果等,外观色泽将严重受到影响,农产品的品质也将大大下降。

(3)人的安全

农药主要由三条途径进入人体内:一是偶然大量接触,如误食,二是长期接触一定量的农药,如农药厂的工人和农药使用者,三是日常生活环境接触和食品中的残留农药,后者是大量人群遭受农药污染的主要原因。环境中大量的残留农药可通过食物链经生物富集作用,最终进入人体。

编辑 刘早生 责任编辑 杨嘉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