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以来,山西太原在全市开展“每日4种蔬菜一元钱”活动,使频频“发烧”的菜价明显降温。
82岁某学校退休职工薛安国经常到太原市滨河东路一家大型超市买菜,这家超市特别设立了“一元菜”专区,每500克土豆只售0.99元,外面售价1.5元。“菜价确实降了下来,老百姓得到了真正的实惠。在买菜方面,差不多一年就能省一两千块钱。”薛安国说。
太原市物价部门今年1月初发出稳定蔬菜价格通知,提倡各大型超市和平价商店履行社会责任,春节前以每500克一元以内的“亲民”价格销售土豆、大白菜。从5月15日起,太原又在全市开展“每日四种蔬菜一元钱”活动,并形成常态机制,要求基本覆盖全市社区的六大连锁超市的59个门店及34家平价商店根据各自情况,每日选取不少于4种蔬菜,以低于每500克一元的价格优惠销售。
两项活动的开展明显带动了全市蔬菜价格的“降温”。监测数据显示,5月“一元菜”活动开展第一周,在太原市河西农产品批发市场居民常用蔬菜批发价格平均上涨3.48%的情况下,19种居民常用蔬菜的农贸市场均价平均下降9.87%。太原市价格监测中心9月26日公布的中秋节前菜价监测结果表明,在“一元菜”活动影响下,该市11个大型超市18个蔬菜品种平均价格为每斤2.05元,比集贸市场相同品种的每500克2.4元均价低14.6%。
太原市物价局局长孟小军说,菜价事关民生,在其波动加剧特别是高企的时候,必须发挥政府这只“有形之手”的调控作用。调控的关键则在于利用价格调节基金进行“四两拨千斤”。
在“一元菜”活动中,太原市政府专门拨付1000万元价格调节基金,对商家进行直接补贴。除补齐商家所售“一元菜”的市场平均批发价格和零售价格的价差之外,同时给予适当的配送费和销售费补贴。
以黄瓜为例,假如市场平均批发价格为每500克1.4元,超市若按照每500克0.99元的优惠价格进行销售,价格调节基金会补贴商家0.41元的差价,同时每500克黄瓜还可获得0.135元的配送费和0.1元的销售费补贴。综合计算,超市每优惠销售500克黄瓜,可得到0.645元的直接补贴。
“这样通过价格调节基金补贴,能保证商家基本不亏,但是商家也把利润让出来了,最终受惠的是广大市民。”太原市物价局副局长张世明说。
多家大型超市和平价商店负责人均表示,响应政府号召推行“一元菜”,看似企业承担了不少经济损失,但事实上企业除了完成本身应承担的社会责任之外,也得到了不少实际利益。
有47家门店的太原某大型连锁超市生鲜部负责人罗永军说,今年6至8月,该超市的蔬菜销售量和销售额分别比去年同期上涨13.6%和25.48%,其中“一元菜”销量占蔬菜销售总量的44%。
“虽然蔬菜销售的利润额没有增长,但是赔本赚吆喝也愿意……既有口碑又聚人气,一举两得。”另外一家连锁超市采购总监梁忠军说,“‘一元菜’活动也促进了蔬菜流通模式转型”,为控制成本,超市必须减少流通环节损耗,农超对接,提高流通效率,最终通过降低成本,慢慢实现蔬菜销售的盈利。
编辑:ZHONG 责任编辑:杨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