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

马铃薯优良品种原种高产栽培技法

2013-09-12 11:04:04  作者:SystemMaster

马铃薯脱毒原种就是将脱毒苗生产的微型种薯(既原原种)在大田土壤中种植、收获的农业栽培技术的实施过程。马铃薯种薯生产,除满足一般的栽培技术之外,尚有以下特殊的要求。

一、原种生产中的特殊技术要点

原种生产要求种植在肥水条件较好的地块;在病毒病害多发区采用网室种植;在病害少的地区如无马铃薯等同病源作物的地方采用自然隔离种植。此外,马铃薯属忌氯作物,不能施含氯的肥料;微型薯的休眠期较长,切忌种植未通过休眠期的原原种。

二、产量指标及构成因素。①产量指标:2000千克/公顷~2500千克/公顷。②产量构成因素:每公顷马铃薯田保苗150000株,单株0.3~0.5千克。

三、选茬整地。前作以禾本科及豆类作物茬为好,忌连作,轮作年限应在3年以上(不宜与茄科等作物轮作)。前作收获后,及时深耕20~25厘米,犁土晒垡,前作收获后,及时深耕打耱保墒,达到墒饱地平,地细疏松。地下害虫和鼠害严重地块,结合耕地每公顷施4.5~7.5千克40%辛硫磷毒土防治。

四、原原种的选择和处理。选择已通过休眠期,粒重1.5克以上的无病毒及其他病害的原原种。注意:未通过休眠期的原原种一定不能种植,因为原原种的休眠期较长,当年收的原原种要采用人工打破休眠的方法,一是热冷交替处理,二是药物处理。

五、科学施肥。以含钾较多的农家肥为主,增施一定量化肥,重施底肥。每公顷施优质农家肥(厩肥、炕土、草木灰、羊粪等)15000~20000千克,化肥纯氮150千克、纯磷150千克、纯钾150千克,混合作基肥,集中条施或穴施(不能施含氯元素的化肥),马铃薯现蕾期追施氮肥38千克/公顷、钾肥45千克/公顷。

六、精细播种。①适期播种。马铃薯播种期以10厘米地温稳定通过8~10℃为宜,—般为4月上旬至6月上旬。②合理密植。原种生产的原则是增加繁殖系数,因此密度要大,一般生产密度10000/667平方米。③播种方式。实行垄沟种植,每垄种两行,垄幅为80厘米,沟深为10厘米左右。垄上行距为30厘米,以垄中线为界等距种植,株距为24厘米。播种深度10~12厘米,一般采用开穴点播或机械种植方式。④地膜覆盖。地膜覆盖栽培是解决春马铃薯原种高产栽培前期低温的一项有效措施,其栽培要点是垄上覆膜,其他栽培同上。

七、田间管理

1、查苗补苗。出苗后及时查苗补苗,保证全苗。

2、中耕培土。现蕾前,中耕10~13厘米;现蕾期浅锄6~10厘米,起到松土、除草、保墒的作用。现蕾期从垄的两侧各取5~6厘米的土从垄沟取6~8厘米的土培放在垄面,使之形成18~20厘米高的垄,结合培土追施速效氮肥38千克/公顷,速效钾45千克/公顷。

3、科学灌水。苗出全后,灌水一次,现蕾期培土后灌水一次,注意灌水不能积水。

4、防治病虫。马铃薯种植过程中病虫害的防治是保证产量的重要措施之一,选择使用高效、低毒、对环境安全的农药产品以保证生产出优质、健康、安全的农产品。摸清病害发生种类、时间和特性,做到防治有针对性。长期的实施证明,马铃薯主要的病害是马铃薯晚疫病、青枯病,近年来马铃薯黑胫病逐渐成为主要病害。针对马铃薯主要病害的发生特性,可采取的主要技术是:一是使用高巧+安泰生或百菌清拌种;二是加强早期预防,于马铃薯始花期每隔7天交替使用可杀得、克露+农用链霉素、银法利+安泰生喷雾预防病害。③播种时,每667平方米5%毒·辛1~1.5千克,拌毒土沟施,防治蛴螬等地下害虫。蚜虫发生初期,可选用77.5%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或2.5%高效氯氟氢菊酯乳油800倍液,或3%高氯·吡虫啉乳油800~1000倍液等交替使用,7~10天防治一次,连喷2~3次。

八、适时收获。马铃薯的茎叶呈现黄色,中基部叶片枯萎,薯皮老化,薯块易从脐部脱落时收获为宜。

编辑 麦豆 责任编辑 郝名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