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

江苏扬州今秋螃蟹晚熟 价格或微涨

2013-09-05 10:29:48  来源:扬州日报  作者:Master

城乡统筹网讯 秋风起,蟹脚痒,螃蟹爬上餐桌的日子近了。作为全国十大名蟹之一的“宝应湖大闸蟹”,近年来一直走俏扬城,颇受市民喜爱,今年宝应螃蟹产量如何?9月1日记者来到宝应,一探螃蟹养殖情况。

今年持续不退的高温天气,成了让养蟹人最头疼的事情。据宝应水产局统计,7月到8月中上旬,35℃以上高温天气达37天。广洋湖的养殖户向记者反映:“水都晒得烫手,一米深的蟹塘,只有靠近池底的30-40cm水温是正常的。”宝应水产局测量数据显示,今夏池塘水温长期在30℃以上,最高竟达到38℃,而螃蟹的适宜水温在22℃-25℃,如此高的水温让螃蟹有点受不了。

在安宜镇的一个蟹塘边,宝应水产局工作人员拨开了一个小蟹的壳,指着里面说:“你看,这只螃蟹新壳已经长出来了,但是因为前段时间水温高,旧壳一直蜕不下来。螃蟹少蜕一次壳,等于少了一次生长机会,今年的螃蟹重量每只要减少0.5两左右,上市时间也要往后延长。”

此外,蟹塘的水藻也因高温大量死亡。看着眼前空荡荡的蟹塘,50多岁的养殖户贾强富一脸严峻,近30亩蟹塘的水藻在20多天的高温天气里,被“烧”得干干净净,“今年气温太高了,水藻全死了,要不这水面上,一半都是水藻。”养蟹人中流传着这么一句话:养好一塘蟹,先养一塘草。这些水藻学名“伊乐藻”,贾强富给记者打了一个形象的比喻,“这就好比给池塘做面膜,水里养分多了,还能净化池塘,改善池塘环境,螃蟹自然长得好。”不承想碰到今夏高温天气,水藻开始大面积死亡,蟹塘不仅没有了这层绿色“面膜”,沉在水底的死水藻也开始腐败,池塘生态环境遭到了破坏。

宝应是扬州市养蟹第一县,境内有蟹塘26万多亩,年产螃蟹2.5万吨,这次高温天气给该县带来的损失并不算小。宝应水产局局长叶国平告诉记者:“今年螃蟹减产几成定局,估计全县今年可能少收五六千吨螃蟹,要损失3-5亿元。不过今年影响最大的是规格较小的螃蟹,大螃蟹所受影响并不大。”

产量减少了,今年螃蟹价格会不会涨呢?养殖螃蟹十几年的贾强富认为,“螃蟹初上市时,价格可能会涨一点,但是幅度并不会很大。”

编辑:ZHONG 责任编辑:杨嘉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