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

海棠花三大病害巧防治

2013-08-16 10:52:49  作者:SystemMaster

白粉病

1、病害:秋海棠白粉病为世界性病害,严重影响植株生长,降低观赏价值。该病主要浸染植株的叶片、茎、叶柄及花。感病部位形成灰白色或淡褐色病斑,病斑上布满白色粉状霉层,故称白粉病。病害发生严重时,感病组织逐渐坏死,最后植株整株死亡。

2、防治措施:在引进材料时,要对购买的植株、种苗进行严格的检查,尽量杜绝病株的引入。是在野外采集野生植物,应选取健康无病的植株。加强对海棠植株的管理养护,防患于未然。适当增施有机肥、复合肥和钾肥等,不偏施氮肥,以提高植株抗病力。避免密植,改善通风条件。在发病初期及时喷洒粉锈宁可湿性粉剂、或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或三唑酮乳油等进行防治要经常清除植株上的病枝老叶和掉落的残花败叶,消除滋生病害的隐患。

二、锈病

1、症状:发病初期叶片正面出现黄绿色的小斑点,随后逐渐扩大,变为橙黄色病斑。在这些病斑上,还会出现些非常小的黑点,在叶片的背面上也会有所变化,长出一些比较坚硬的黄色须状物,这就是病原菌的锈孢子器。这种病发展一段时间以后,黄色须状物的颜色会逐渐变深,也会逐渐的成熟粉化,在叶子正面的病斑也会随着病情的严重而不断扩大,最后形成黑褐色的坏死斑,脱落成穿孔状。

2、危害:与其他海棠相比,贴梗海棠最易发生锈病危害。有些危害严重的植株在夏季78月份会出现叶片大量脱落的现象,严重影响到海棠的生长。贴梗海棠锈病病源为担子菌亚门胶锈菌,病菌以菌丝角在桧柏枝条上越冬,并形成冬孢子角。34月冬孢子角遇雨破裂,膨大为橙黄色花朵状或木耳状,并产生担孢子,随风传播到海棠上,于57月春夏季节危害海棠叶片。

3、防治方法:要避免将海棠、松柏种在一起。在孢子飞散比较高的时期,降雨量在多于10毫米的时候,我们可以向海棠等这类阔叶树喷洒石灰倍量式波尔多液,或25%的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在秋季的时候,也就是八九月份的时候,锈孢子已经成熟了,再往海棠上喷洒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

三、茎腐病

1、症状:靠近土面的茎基部生出暗色斑点并逐渐扩大,颜色慢慢变成棕褐色,出现收缩腐烂等现象。当茎腐病的病菌浸染叶片后,叶片上会出现暗绿色、水渍状的圆斑。当病菌浸染到植株的叶柄时,叶柄会变成褐色,并慢慢腐烂。

2、发病规律:茎腐病的病菌不产生孢子,而是以菌丝浸入植株进行传播。刚开始的时候菌丝是没有颜色的,很难被发现,等到后期,病菌的菌丝就会慢慢地变为淡褐色。茎腐病的腐生性较强,喜寄居在土壤中或在植株的病残组织里越冬。周围的气温在2024之间,环境湿度比较大的情况是最适合茎腐病病菌生长繁殖的。所以,在秋海棠分株或扦插繁殖时造成伤口,或在阴雨天气,浇水过多,泥土积水等情况下,最易被茎腐病的病菌侵害,引起病害发生,造成植株腐烂死亡。

3、防治方法:栽培用土最好是选择有机质丰富的新土,也可使用晒干后颜色较深、质地坚实、碎泥时泥粉较少的塘泥及河泥作栽培土。注意不要使用旧盆的土壤,对植株施用的基肥一定要充分腐熟。②要注意加强对秋海棠的田间管理,尽量多施磷肥和钾肥,少用甚至不用氮肥。③发现植株下部接触土壤的地方有病叶和老叶,应及时摘除并进行销毁。④药物防治可用25%的多菌灵250倍液,或65%多克菌可湿粉6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40%百菌清1:11000倍液喷洒3—5次,隔10—15天1次,交替喷施,效果颇佳

编辑 俞乐 责任编辑 文章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