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

菜豆炭疽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2013-07-30 16:48:02  作者:SystemMaster

一、发病症状。叶、茎、豆荚均可发病。幼苗子叶上生成红褐色至黑色的近圆形病斑,凹陷溃疡状。幼茎下部产生红褐色小斑点,发展后成为长条形的凹陷病斑,有时表面破裂,病斑相互汇合后,受害部分扩大,甚至环切茎基部,致使幼苗倒伏枯死。

在成株叶片上,病斑多出现在叶片背面的叶脉上,沿叶脉形成三角形或多角形的小条斑,初为红褐色,后变黑褐色。叶柄和茎上产生类似病斑,病斑凹陷龟裂,叶柄受害后常造成全叶萎蔫。豆荚上初生黑褐色小斑点,后扩大成为近圆形稍凹陷的病斑,中部暗褐色至黑色,边缘可有深红色的晕圈,大小不一,大的长径可达1厘米左右,多个病斑汇合,形成大的变色斑块,甚至覆盖整个豆荚。病原菌能穿透豆荚,进入豆粒内部。豆粒上生成不规则形褐色溃疡斑,稍凹陷。高湿时在豆荚和茎蔓的病斑上,出现粉红色黏质物,为病原菌的黏分生孢子团。

二、病原菌。为豆刺盘孢,是一种病原真菌。该菌还能侵染豇豆、蚕豆、豌豆和扁豆等作物。生长最适温度21~23℃,最低6℃,最高30℃。分生孢子致死温度为45℃,经10分钟。

三、发病规律。炭疽病病菌主要随种子或病残体越季传播。播种带病种子,造成幼苗子叶或嫩茎染病。随病残体越季的病原菌,在条件适宜时产生分生孢子,进而侵染幼苗。当季病株病部产生的分生孢子通过气流、灌溉水或昆虫分散传播,进行再侵染。

温度为20~23℃,湿度l00%最适于炭疽病发生。温度27℃以上,相对湿度低于92%发病少或不发生,温度低于13℃,病情停止发展。在凉爽高湿的季节发病重。棚室土壤黏重,地势低洼,郁闭,湿度大加重发病。

品种间抗病性有差异,蔓生种抗病性较强.矮生种抗病性较弱。东北品种及朝鲜品种抗病性较强,而欧洲品种的抗病性较弱。

三、综合防治

(一)播抗病品种。菜豆品种间存在着抗病性差异。通常可选购芸丰623、早熟14号、老来少、枣庄半架、大白架、83 A、双丰2号、哈豆1号等抗病品种。

(二)用无病种子。从无病田、无病株和无病荚上采种。播前种子粒选,严格剔除有病种子。

(三)种子消毒。种子处理可用45℃温水浸泡10分钟,或用40%甲醛液200倍液浸泡30分钟,捞出后用清水洗净晾干,待播。也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拌种,用药量为种子重量的0.4%

(四)加强管理。菜豆与非豆科蔬菜实行2年以上轮作。收获后清除病残体,及时翻耕晒土,以减少菌源。旧架材使用前以50%代森铵水剂800倍液或其他有效药剂消毒。加强田间发病监测,及时发现和拔除病苗。移栽前严格淘汰病苗,定植壮苗。实行地膜覆盖栽培,通风降湿,及时绑蔓搭架,开花期少浇水,及时摘除病叶,开花后合理浇水追肥,结荚期增施磷肥。适时采收,包装贮运前注意剔除病荚。

(五)喷药防治。一般从菜豆炭疽病发病初期开始喷药,可选用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700~1000倍液,或8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1200倍液,或欢生F-56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或50%施保功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25%施保克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或25%炭特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8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或80%喷克可湿性粉剂800倍液等。隔7~10天喷1次药,连喷2~3次。或苗期喷2次,结荚期喷药1~2次。喷药要周到,注意不要漏喷叶背面。

(六)烟剂熏烟。每667平方米每次用45%百菌清烟剂熏烟250~300克熏烟,效果颇佳。

编辑 麦豆 责任编辑 郝名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