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

严防水稻黑穗病 提高水稻品质产量

2013-06-19 15:29:15  作者:SystemMaster

水稻黑穗病又名稻粒黑粉病,在杂交稻制种田危害较为严重,一般病粒率为10~15%,严重地块甚至高达25~30%,影响杂交制种田的产量和质量。

一、症状识别

稻粒黑粉病发生在谷粒上,病菌只为害米质部分,使米粒变成黑色粉末。根据其外部症状,在田间可分为三种类型:

1、病谷颜色不变,内外颖合缝处开裂,伸长出白色舌状的米粒残留物,开裂部位粘附着散出的黑色粉末。

2、谷粒颜色不变,内外颖微微开裂,露出圆锥形黑色角状物,破裂后散出黑色粉末,粘附在开裂部位;3、病粒变为暗绿色,不开裂,不饱满,呈青秕状,手捏有松软感,好似其内部已经腐烂,如果用水浸泡病粒,则显黑色。极少数病谷仅局部被破坏,有的种胚尚完整,仍可能萌发。

二、发生与危害

据调查,稻粒黑粉病主要在杂交稻区发生,尤以杂交稻制种田,特别是秋季制种田受害严重。其病原菌为真菌担子菌纲腥黑粉菌属,其厚粒孢子似球状,深棕褐色,表面有齿状突起,生命力很强,在贮存的杂交稻上可存活3年,对热的抵抗力也强,经55℃温水浸种10分钟,其病菌厚垣孢子仍有生命力。病原菌以厚垣孢子在土壤和种子内外越冬,翌年在温度适当时(20℃以上),萌发产生担孢子,随气流传播到正在开花灌浆的稻穗上萌发侵染,并在谷粒内繁殖,最后又形成厚垣孢子,使米粒变成黑粉。

稻粒黑粉病的发生与气候条件、氮肥用量、作物换茬等有着密切的关系。杂交制种田母本抽穗扬花期,如遇多雨高湿天气,有利于病菌侵入,尤其是在连续阴雨,温度达25~30℃时,最适于病菌孢子的萌动,较易感病。光照时间短,露水时间长的田块,病害较重。

二、防治措施

1、清除病粒:据调查,在流通的商品杂交稻种子或杂交制种的亲本种子中,一般有5~10%的谷粒带有稻粒黑粉病菌,是引起发病的主要菌源,因此必须清除。可选择晴天晒种1~2天,或用风选、水选的方法除去病秕粒,留下健种。

2、播种前把精选的稻种用清水预浸1~2天(以谷粒吸足水分而尚未露白冒芽为度),捞出稻种沥干水后放入40%福尔马林500倍液中浸泡48小时,再取出稻种用清水冲洗干净后催芽、播种,以杀死粘附在健种表面的病菌孢子。

3、制种田中后期田间管水要干湿交替,适时晒田,控制田间湿度,以遏制病菌孢子萌发侵染危害。

4、不失时机抓好破口抽穗期的防治。搞好杂交制种田花期的药剂防治,这是防治的重要一环。稻粒黑粉病在孕穗期和抽穗扬花期均能侵入,开始灌浆时不能侵入。因此,应抓住破口至抽穗扬花期用药,重点在破口期用药。选用的有效药剂有:每亩有20%三唑酮(粉锈宁)乳油150克,或40%灭病威乳油150克、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50克,兑水50公斤,在破口始穗期和盛花期各喷1次药,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喷雾最好在下午4时后进行,以免影响授粉。

此外,还可选用17.5%烯唑.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每亩60~70克,或者每亩用30%苯甲.丙环唑乳油15~20毫升,兑水35~40千克,在破口前3~7天和始穗期各喷1次药,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编辑 麦豆 责任编辑 郝名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