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山西朔州:城乡统筹发展迈上新台阶——突出“五大重点”力促转型跨越

2014-01-27 09:56:13  来源:山西日报  作者:安玉 崔金鑫 袁兆辉

作为一座新兴能源工业和生态畜牧城市,2012年朔州市农民人均纯收入8000元,比上年同期增加976元,增长13.9%,再创历史新高。如今,在朔州,要富裕农民,必须减少农民,已成为朔州各级领导的共识;而建设新农村,必须减少旧农村。进入2013年,朔州市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出台,致力于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先行区试验,推动先进生产力要素向农村流动,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现代文明向农村传播,提升农业农村经济和城乡统筹发展水平。城乡统筹有实招:条条措施得力有效

“在市区和五个县城以及金沙滩镇、北周庄镇、南河种镇,将有固定职业或已购买了成套商品房的农户转为城镇户口,加大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供应力度;在朔城区的北城、南城、神电、北旺庄四个办事处实行户口统一管理;在金沙滩镇、北周庄镇和南河种镇三个镇进行强镇扩权试点,每个县选择10个村推行社区化管理模式;对朔城区的四个街道办事处和三个强镇扩权试点单位行政区域内的农户宅基地进行确权颁证工作;发展均衡教育,在平鲁区试点,将九年制义务教育向上延伸到高中、职中,3年内全市推行;每个县区成立一家村镇银行,合理设置小额贷款公司,两年内消除基础金融服务空白乡镇,选择有实力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社,面向商业银行或村镇银行融资……”通过施行一系列切实有效措施,朔州全力推动城乡区域社会经济平衡发展。

同时,朔州市按照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种养、标准化生产、集约化管理、产业化开发的新思路,以设施农业、畜牧园区为重点,狠抓“一村一品、一县一业”创建活动,积极培育奶牛、肉羊、瓜菜、杂粮、玉米、马铃薯等八大主导产业和特色农业板块。大力发展设施农业,着力推进20万亩日光温室大棚建设,彻底改变农业靠天吃饭状况,让平川四县农民实现稳定增收。继续加大畜牧业投入,加强畜牧业基础设施和防疫体系建设,快速向规模化、标准化、高效化方向发展。以平鲁、右玉两个山区县为主,带动全市育肥养殖,发展肉羊300万只。以平川四县为主,带动全市发展20万头奶牛。用三年左右时间,实现90%以上的奶牛入园入区饲养。财政支持:积极推进城乡建设一体化进程

为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从2010年起,朔州市各级都相应制定扶持政策,市级在财政预算安排1500万元,各县区不得少于500万元,主要用于扶持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发展。按销售收入,到2013年形成三大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方阵:第一方阵是培育销售收入2亿元以上的企业10个,第二方阵是培育销售收入上亿元的企业10个,第三方阵是培育销售收入3000万元以上的企业30个。这些企业要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品牌建设为重点,通过技术改造升级、产品结构优化、内部管理提升,进一步做大做强,充分发挥其带动作用。朔州市选择一批入社人员多、产品前景好、运行质量高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技术创新、品牌创建、基地建设上进行重点扶持。鼓励地域相近、产品相关的合作社实行强强联合或兼并重组,不断发展壮大,着力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继续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新网工程”“双三十”农产品市场工程,加快农产品批发市场的改造升级,推进农村日用品和农业生产资料的连锁配送,使广大农村地区物畅其流。积极探索公司、农户、市场、合作社、基地产销衔接、利益联结的新模式、新途径,实现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有效对接,从整体上提高全市农业产业化水平。

与此同时,朔州市委、市政府积极寻找实现以城带乡、城乡互动、城乡融合、协调发展的最佳实现途径,努力探索一条具有朔州特色的城乡统筹发展新路。去年,国家农业部正式批复朔州成为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试验项目24个试点之一。朔州市由此也成为我省首个、全国首批新一轮农村改革试验区。科学统筹:制度创新构建城乡互动产业体系

制度创新作为构建城乡发展产业体系的重要基础,朔州市委、市政府还坚持超前探索、创新制度,重点突破、先行先试;以规划为龙头,整体部署城乡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以产业为支撑,认真梳理提出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制度建设的试验项目;以制度为保障,积极探索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机制体制和配套政策体系。朔州市提出了中心市、大县城、小城镇、新农村四位一体城乡一体化发展思路,立足加快中心城市建设和提高城镇化发展水平,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对城乡发展进行统一规划。全市探索出了城市依托型、工业带动型、旧村改造型、移民搬迁型、村庄合并型、旅游观光型等六种统筹发展模式。平鲁区针对全区地广人稀、居住分散的实际,对全区的村镇布局、产业结构、基础设施等进行科学定位、统筹谋划,提出了“一城三镇百村”的城乡一体化建设规划,到2015年实现70%的人进城居住,70%的土地种草植树的做法得到了各级领导和专家的充分肯定。

朔州市统筹推进产业发展,不仅表现在制度创新上,还表现在积极构建城乡互动的产业体系上。朔州全市各级将“一村一品、一县一业”建设作为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突破口和主抓手。朔城区的城郊型农业、平鲁区的马铃薯、山阴县的奶牛、应县的蔬菜、怀仁县的肉羊、右玉县的小杂粮基地县建设全面推进。山阴县奶牛存栏8.3万头,占全市的一半,鲜奶产量22万吨,排全国第14位,是全国农区奶牛养殖最大的县。依靠这一产业,全县每天有200万元进账。他们还围绕“水、机、路、电、林、环境、信息”七大重点,进一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全市农机总动力达到214.5万千瓦,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57.7%。新建和改扩建农村道路9000公里,90%的村通上水泥路,95%的行政村通上了客运班车。对全市1683个村的大街小巷进行硬化和亮化。全面完成了农村电网改造,农村居民用电与城市实行同网同价。加大力度开发利用以沼气为主的清洁能源,使3万多农户用上了清洁可再生能源。

编辑:ZHONG 责任编辑:杨嘉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