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四川内江:改革再发力 开启城乡统筹发展新时代

2014-01-07 09:11:45  来源:内江日报  作者:刘小玲

从党的十八大到十八届三中全会,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到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改革”成为高频词。

依托坚定不移深化统筹城乡发展战略的各项改革,内江启动了一系列破冰之举,取得初步成效,探索出的工作经验在全省推广。

站在新的起点,形势催人,形势逼人,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破冰之后,内江改革将再度发力,开启城乡统筹发展新时代。

破难题:

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破除“二元”障碍

农业兴,则城市兴。

作为典型的丘陵农业大市,内江的“家底”其实并不丰厚。

全市农民人均耕地仅0.58亩;农村产权流转不畅,资产大量“沉睡”,农民缺少财产性收入,城乡要素不能自由流动等问题日益突出。

要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内江怎么办?城乡统筹发展,是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的必由之路。

没有先例可依、没有经验可循,一切“摸着石头过河”。按照省委十届三次全会的决策部署,内江深入实施“两化”互动、城乡统筹发展战略,坚持“因地制宜、试点先行、分步实施、全面推开”原则,积极稳妥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及配套改革,努力推动城乡要素自由流动,成效初显。

2012年,全市启动并完成5个试点村的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共颁发集体土地所有权、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体建设用地(含宅基地)使用权、林权、房屋所有权等五类权属证书8214册……丰富的农村土地资源不再沉睡,广大农村焕发出新的活力。

打基础:

“三自一引”激发改革源动力

2012年9月3日,隆昌县古宇湖畔古宇村一间农家小院,上百村民代表喊出“一年见成效,三年比战旗(村名,编辑注)”的口号,在全市树起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第一面红旗。

要打破村民们多年来对土地使用的传统观念,村民自愿是前提。

仅仅半个月,在市、县的指导下,村两委经过合议,初步提出“三自一引”的村民自治方案:土地确权方案、土地流转、集体收益分配等全村重大事项都由农民以自愿、自主、自治的方式讨论决定,党委、政府加强引导,变“代民作主”为“由民作主”。

换句话说,就是把老百姓的事情交给他们自己去做主。村组民主选举,成立议事会、监事会。政府退出“前台”,不再主导,全由村民自己治理。

仅仅5个月时间,古宇村便完成勘查划界确权和发证等工作,新村建设快速启动,其间无一信访和纠纷。

以古宇村为样板,全市第一批5个村开始试点“三自一引”。从“代民作主”到“由民做主”,从“要我改”为“我要改”,“三自一引”确保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顺利开局。

截至目前,全市已有411个村成立议事会和监事会,4356个村民小组成立议事会。

在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中,内江同步创新推进基层民主制度改革,建立新型村级民主治理机制。在我市,“三自一引”的基层治理机制,不仅是产权改革,征地拆迁、棚户区改造也相继推广。

重统筹:

配套改革为统筹城乡加油添劲

城乡统筹改革事关全局,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只是冰山一角。

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先行试水,与其同步推进的不仅仅是基层民主改革,还有社保、户籍、金融改革也在探索前行。

——推进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努力实现城乡并轨。制定实施统筹城乡就业和社会保障“1+4”工作方案,开展覆盖城乡居民的就业失业登记工作,在全省率先建立农民工综合查询系统,允许农村居民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截至去年11月,全市已有5166名农村居民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

去年12月11日,内江成为全省统筹城乡就业和社会保障试点市,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步入“深水区”。

一系列实质性的改革举措相继实施:建立“962110”就业援助制度和“农民工查询系统”数据更新常态机制,引导失地农民进入农业园区务工,对部分就业困难群众实行社保补贴和岗位补贴延长优惠;完善就业失业登记制度,将土地(林地)被依法征用或流转的农村劳动者纳入失业登记范围。

——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努力实现权益均衡。市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积极稳妥推进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见》、《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补充通知》两个文件,全面启动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引导农村居民有序向城市和建制镇转移。

放宽条件,降低门槛。本次户籍管理制度改革最大的特点是放宽城市城镇落户条件。“这是近几年内江少有的大幅度降低农民变居民门槛的改革。” 市公安局负责户籍管理工作的工作人员如是说。

——推进农村金融制度改革,努力盘活农村资源。制定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林权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抵押融资办法,着力解决农村产权融资难。目前,全市共办理林权抵押贷款2685万元,农房所有权抵押贷款9600余万元。

搭平台:

让“本本”变成“本钱”

“要真正把农民的财产权益用活,把‘本本’变成发展的‘本钱’。”

这是市委书记彭宇行对我市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提出的要求。

让 “沉睡”的土地、房屋等财产活起来,从“流动”中赚钱。

这也是广大农民的期盼,更是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成败的关键。

去年5月8日,威远县向义镇,川南第一个乡镇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四方农村产权交易中心正式成立。

“好新鲜哟,原来土地也可以这样转出去!”不少村民盯着墙上的液晶显示屏和不停滚动的字幕,充满好奇。

从村民领到新的产权证,到产权证变成致富的本钱,向义镇村民仅仅用了几个月时间。截至目前,中心已实现3宗交易,流转面积3043.99亩,合同流转金额957.48万元, 8宗共计2641.66亩土地已挂牌公告正待流转。

破冰之后,则是大地回春。

市中区“尚腾新村” 探索承包土地股权化、集体资产股份化、农村资源资本化的“三化”新路,农户自愿以承包经营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入股,成立土地合作社和集体资产管理公司,用土地作价入股,引进社会资本发展乡村旅游,实现农村生产方式从分散向集中、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让农民获得土地流转收益、股份分红、务工收入,缓解了改革中有户无地的矛盾;

威远围绕打造“中国无花果之乡”的目标,大力推广农业“BOT”建设模式,如今已形成无花果、枇杷、香葱等连片种植的现代农业产业基地,预计今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将达到1.1万元;

隆昌群乐村流转土地5000亩,建成68口标准化养殖池,引进业主养殖南美白对虾、娃娃鱼、鳄鱼等10余种特种水产。2012年,全村实现产值5000余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067元。

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发展农业生产、增加农民收入,这是内江确定的改革目标。

当前,全市正积极搭建市、县、乡、村交易平台,制定交易规则、交易流程,将农村土地、房屋等9类产权纳入交易范围,实行前两年免收交易服务费等优惠措施,以促进城乡要素自由流动。111个乡镇流转服务站、1219名村级流转信息员,正初步建立起内江市、县、乡、村四级流转服务体系。

再接力:

充分释放改革红利,让农村与城市同步建成小康社会

与全国全省同步实现小康,农村任务艰巨繁重。

省委书记王东明在我市调研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工作时,对内江提出要“继续走在前面”的殷切希望。

内江的目标是:确保2014年完成46个乡镇、676个村、7479个村民小组的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确保到2015年全面完成全市111个乡镇全部村的确权登记颁证工作,逐步建立起“归属清晰、权责明确、流转顺畅、保护严格”的现代农村产权制度。

改革的道路,并不笔直宽敞,甚至迂回曲折,但内江从未止步。瞄准农村天地,内江的改革将再度发力。

——同步推进“五项改革”、“五个集中”、“五个一体化”,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同发展、共繁荣。

——坚持产村相融,连片推进特色产业,加快建设业兴、家富、人和、村美的幸福美丽新村,力争到2017年,全市建成新农村综合体32个,新村聚居点2100个。

——把农民增收作为一把手工程,创新土地流转、农村产权担保、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机制,不断增加农民的务工收入、经营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确保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速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速。

农村改革目标已经明确,接着要做的,是继续在这条抵达之路上探索前进。

“抓得主动、干得实在、走在前列。”在全省统筹城乡发展热潮中,市委、市政府决心坚定——

坚定不移地推进以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为龙头的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到2020年,确保我市农村地区与全省、全市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编辑:ZHONG 责任编辑:杨嘉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