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四川眉山:仁寿加快“以游为主、统筹城乡” 打造旅游新名片

2013-12-20 09:25:14  来源:中国旅游新闻网  作者:王月婷 赵蝶

笔者从四川有关部门获悉,为深入贯彻落实眉山市委、市政府创新“四种模式”、加快“四个转变”决策部署,四川仁寿县充分结合县内实际,探索创新“以游为主、统筹城乡”模式,积极将文宫镇、黑龙滩镇培育打造成为“以游为主、统筹城乡”的示范亮点。

选择试点,点面结合,探索创新

文宫镇,是仁寿县首个乡村旅游示范县,旅游基础条件相对较好,是该县“以游为主、统筹城乡”的示范镇。在此基础上,文宫镇也走出了一条自己的探索创新之路。将石家村作为试点村,进行先期打造。

文宫镇石家村是仁寿县首批创建成为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的旅游新村,也是首个开展“以游为主,统筹城乡”工作的乡村,共有7个经济社519户2039人,水果种植面积3850亩。

近年来,该村在发展乡村旅游方面高标准规划、高水平建设、高水平经营。一是依托枇杷和桃子产业,完成了桃文化发展规划和枇杷生态游规划,并按规划建设了 “桃花源”。二是不断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了5米宽的旅游主干道、 5000米桃花走廊、5000米旅游休闲观光道、亭台廊阁为主的旅游景观,“1+6”公共服务中心,以及规模以上农家乐15家。三是大力开发了桃花浴、桃花茶、桃花酒、桃木制品等系列桃花旅游产品,并组建了桃子协会加强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四是全力展农房建设及风貌改造、“两池六改”和“绿化、亮化、美化”等村庄环境整治。

通过大力打造,文宫镇石家村节会经济促农增收成效明显,每年的 “桃花文化旅游节”和“枇杷采摘节”,年均接待游客18余万人次,年均旅游收入1000万元以上,人均旅游纯收入4900多元,占该村农民人均纯收入12321元的40%。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比全县平均数高出56%,比全市平均数高出50%,比全省平均数高出76%。农民转变为三产经营者或从业者达到678人。

围绕景区,依托项目,多面打造

黑龙滩镇是仁寿县 “一心四区”战略部署中西部片区经济增长极的核心城镇,也是“以游为主、统筹城乡”的重点乡镇。近年来,该镇围绕“有场地、有资金、有项目、有保障”的“四有”目标,坚持景城一体,高标准规划、高水平建设,强力推进景区、城镇共融发展。

(一)打造旅游龙头项目带动农民转变。以项目为抓手,将拆迁安置与产业发展和景区建设相结合,发挥项目辐射带动作用,配套特色街区,创造就业岗位,让当地群众就近就业,成为景区经营者或从业者。截至目前,黑龙滩长岛国际旅游度假区项目累计投入18亿元,长岛洲际酒店及附属设施于10月1日正式开业,风情旅游小镇二期(12万平方米)、川西坝子项目、300亩中央湿地公园、530亩旅游地产开发以及起步区内其它配套设施建设正紧锣密鼓进行。项目建成后将优先解决拆迁区农民务工需求,让他们成为项目最大的受益者。同时,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加快温泉度假区、天府香颂花卉博览园等项目的落户,为景区农民提供至少5000个就业岗位。

(二)打造旅游新镇带动农民转变。扩大城镇规模,将农民就地转化,激活三产,将农民转变成三产经营者。目前,光相旅游小镇投资7800万元的光相市政道路已进入施工阶段;四海社区正着手规划特色鲜花小镇,分水古镇着手规划现代观光旅游小镇。这些集镇建成后,景区城镇规模将由现在的5平方公里扩大到9平方公里,新增城镇人口11000多人,提供1500个就业岗位。

(三)打造乡村旅游带动农民转变。一是发展现代观光农业带动乡村旅游,实现特色效益农业与旅游的有效结合、互动发展。在省、市、县的大力支持下,景区正在建设万亩眉州有机红脐(橙)示范园区;青杠山茶博园、天府香颂花卉博览园,正在积极规划中。二是鼓励农家乐上档升级激活乡村旅游。今年已新发展星级农家乐 2 家,星级乡村酒店2家。

(四)打造精品景观景点带动农民转变。高水平打造景观景点,聚集超高的名气、人气、商气,带动三产的发展。景区创建4A通过省上专家验收,游客接待中心、生态停车场、旅游车站、分水码头、壁虎崖观景台、星级厕所、游步道工程已基本完工,现正积极着手景区VI系统及资料汇编工作。预计在4A级景区成功宣传推广后,三产经营者将增加360户。

同时,仁寿县通过省级乡村旅游复核、省级旅游标准化示范县和四川省旅游强县的创建,将进一步充实仁寿旅游新名片,扩大仁寿对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加快 “以游为主、统筹城乡” 工作推进步伐,提升农民转变为三产经营者或从业者的意愿。

编辑:ZHONG 责任编辑:杨嘉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