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报图形王若静制
“春天确实快要来了。”12月4日,在第十三届中国股权投资年度论坛上,清科集团董事长倪正东用“春天”表达了IPO重启对于风投的重要性。11月30日,证监会明确了IPO重启的时间表,而倪正东的说法则代表了风投机构对IPO重启的共同心声。
作为风投退出的首要渠道,IPO发行停摆已超过了一年,风投行业的收益率和规模同时在年内创下了历史新低。按照IPO重启的安排,明年1月份约有50家企业完成程序并陆续上市,部分风投机构则将率先迎来退出的曙光。投中研究院的统计数据显示,在83家已过会企业中,具有VC/PE背景的企业有52家,占到了过会企业总数的62.7%。
不过随着IPO注册制的到来,风投行业洗牌的力度也不会比IPO重启前小。
动态
风投现身52家过会企业
自2012年11月2日浙江世宝上市以来,IPO停摆已逾一年,致使风投机构退出之路严重受阻。在IPO关闸的初期,投中研究院的统计数据显示,在当时排队IPO的700多家企业中,有4成企业的股东榜上都出现了风投机构的身影。清科研究中心的数据则显示,在IPO停摆的背景下,风投机构有270亿的资金难以退出。
“IPO关闸对风投行业而言,就是一次全面的洗牌。”德同资本合伙人张乐、软银中国投资总监梁海宁在接受商报记者采访时都有相同的感受。
“在IPO关闸之后,部分有海外背景的风投机构会劝说企业到香港或者美国等地上市。也有部分机构会‘作媒’推动上市企业与拟上市企业之间的并购。”投中研究院分析师李玲告诉商报记者,投资能力强、经验丰富的风投还可以寻找其他退出渠道,而实力弱的机构则很难挨过行业的冬天。
在停摆一年之后,证监会在11月30日明确了IPO重启时间,让苦苦寻找退出渠道的风投绝处逢生,而驻扎于已过会企业的风投机构则将率先迎来“解放”。
投中研究院统计数据显示,在52家风投背景企业背后,共有107家风投投资机构现身,有望率先实现A股IPO退出。其中,参股2家过会企业的机构有6家,分别为深创投、鼎晖投资、金石投资、君联资本、东方富海及鼎恒瑞投资,其余机构均只有1家参股企业过会。
从板块分布来看,上交所、深交所中小板及创业板过会企业分别有10家、30家和43家,其中,具有风投背景的企业分别有7家、16家和29家,深交所创业板是过会企业数量最多的板块,仍为未来风投机构IPO退出的主要渠道。
重庆
博腾制药有望搭上“首班车”
在IPO排队企业之中,共包括了10家渝企。证监会最新公布的沪深交易所《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审核工作流程及申报企业情况》显示,上述10家公司分属于建筑业、汽车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机械制造业、城市燃气业、制造业、医药等不同行业。
其中,重庆博腾制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博腾制药”)的IPO申请已于去年5月过会。腾博制药的招股说明书显示,公司主要从事创新药,特别是抗击艾滋病的医药中间体研发和生产。公司拟IPO登陆创业板,拟发行3225万股,发行后总股本12900万股。
博腾制药有望搭上IPO重启首班车,而入驻该股的风投机构也有望在明年1月迎来退出的希望。招股说明书显示,在博腾制药的股东中,共有3只基金上榜。其中重庆德同持股4.52%、DT Healthcare持股10.85%、长三角投资持股2.71%,且构成一致行动人。这3只基金同为风投德同资本旗下的中国成长基金。
资料显示,德同资本曾成功投资百度、无锡尚德等,目前管理着超过5亿美元的基金。2009年,德同资本与重庆市科技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以下简称“引导基金”)合作,组建了5亿元的重庆德同基金。2010年3月,重庆德同基金、德同长三角创投企业基金、德同美元基金DT Healthcare共同对博腾制药投资1000万美元。
影响
IPO变风向 风投业洗牌仍将继续
苦等一年多,风投终于迎来了IPO重启,但是不少风投机构的管理人也发现,IPO的风向已经变了,而风投行业洗牌的局面也将继续。
“注册制改革以我们想象不到的速度到来,资本市场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将导致我们本土人民币基金的投资发生巨变,机遇大,同时挑战也大。”在清科集团主办的第十三届中国股权投资年度论坛上,达晨执行合伙人、总裁肖冰发言表示,对PE行业而言,宏观方面的不确定性消除了,剩下的看各家机构自身的专业水平了。
“IPO注册制的到来,至少会对风投带来三方面的影响。风投行业洗牌的力度也不会比IPO重启前小。”李玲说,首先“壳资源”不再稀缺,借壳上市风潮将退。在IPO停摆期间,风投机构不得不另辟蹊径,助推企业借壳上市以实现退出,进而引发借壳上市风潮。而在注册制下,上市公司股票不再是稀缺资源,只要发行人将所有信息进行真实、全面披露后,由投资者自主决定是否投资发行人,并给出合理的上市定价,彻底打破核准制下无论企业好坏、发行定价高低,新股都会遭遇疯抢和恶炒的局面。
其次,Pre-IPO模式(即在企业上市之前进行的投资,也是偏向于晚期的投资模式)难以为继,风投回归价值投资。在创业板上市之初的几年,风投机构疯狂追逐上市前企业,部分机构甚至以能否上市作为筛选项目的唯一标准,利用一二级市场之间的价差进行短期套利。而在注册制下,市场化程度将明显提高,过高的定价和不被投资者看好的企业即使通过注册登记,也可能发行失败。因此,风投机构投资阶段将向早期甚至种子期转移,回归价值投资的本质。
第三,新股发行节奏加快,风投退出渠道拓宽。在注册制下,符合条件的企业上市时间将大大缩短,新股发行数量有望大幅增加,这就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VC/PE机构的退出渠道,使成长性良好、具有投资价值的企业能够为投资机构带来相应的回报。
建议
投资应“赶早”
风投须回归价值投资
那么在注册制的影响下,风投行业将迎来什么样的改变?
“从投资模式上来看,风投机构必须向中早期项目转型,往日新股高价发行即可带来丰厚回报的‘博傻时代’已不可再现。从投资理念来看,理性投资,价值投资则将成为主流。”投中研究院分析师李玲说,在新的发行机制下,新股发行时间、发行价格将由市场自我约束、自主决定,新股发行‘三高’现象有望得到有效抑制,这也意味着一二级市场的套利空间将逐步缩小,IPO退出回报率将逐步回归理性。
在此背景下,风投机构在投资策略和投后管理等方面都将发生显著变化。投资策略上,风投机构将更注重价值投资,投资阶段由中后期逐步向早期转移;投后管理上,将更注重企业自身价值的提升,这样才能在上市时获得更多投资者的认可。
除此之外,“寻找多元化的退出渠道”,也是众多风投机构的当务之急。
“在美国,并购是投资者退出的第一渠道,IPO退出只占很少的比例。在IPO停摆之前,国内风投的退出局面则是完全相反的。”重庆科技风投副总经理赵春林表示,通过并购,买方企业可以实现优势资产的整合,并实现快速扩张。
对于卖方而言,这也是企业成长的方式。买卖双方企业的共赢是并购的主要目标,而在这一环节中,风投机构要想实现高收益,则需要更多的时间和耐心来培养项目。
“股票发行向注册制过渡必将造成一、二级市场价值中枢下移,预计未来IPO和并购都是重要退出方式,但并购退出将逐步成为主流。”深圳力合清源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裁刘建云表示。
以力合清源为例,1999年创立至今,一共投资了130个项目,主要集中领域为IT、清洁技术、先进制造、医疗健康,130家企业里目前共有60多家退出,其中只有12家是通过IPO退出的,其余的都是通过并购等方式退出。
编辑:何西 责任编辑:田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