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渤海地区是我国北方经济最活跃的区域经济板块,是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和对外贸易的重要基地之一,在全国经济的整体格局中占有重要战略地位。
随着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实施,环渤海地区将会有更明显的区位优势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加快环渤海经济圈的建设,打造我国经济新的增长极,一个新经济圈的崛起指日可待。
远瞻:临港经济带
临港经济即基于港口的优势,利用港口功能和集聚能量发展临港经济,实现临港工业、临港物流业、临港商贸业的协调发展,由此拉动周边地区经济的全面发展,形成沿海的区域经济增长极。
沈阳的工业有着天然的临港优势,距营口港166公里,居于临港区中央,周边拥有400公里海岸线。营口港具有非常明显的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的地缘优势,并且在石化、冶金、装备制造等产业利用港口的集疏运功能,发挥着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在区域经济内部中,可以接受双向辐射,促使各成员市间建立合理、互补、互惠的区域性产业分工和配套协作关系。而大连、锦州、丹东、葫芦岛等港口城市也同时发挥着重要的临港经济作用。
远瞻沈阳的临港经济带,在新工业发展的巨大需求远景中,有着海洋一样宽广的未来发展空间。
近观:大沈阳战略
“大沈阳”是沈阳经济区的代称,根据共赢原则,7个城市遵循市场规律重新进行资源配置。主要是在统一建设劳动力市场、共同开发旅游资源、人才市场、文化建设、实施交通一体化、统一信息平台及共同治理浑河辽河等方面进行互惠合作。沈阳、抚顺、本溪、鞍山、辽阳、营口、铁岭等7个城市都将成为“大沈阳”中的一员。中部城市群区域一体化,是辽宁布局结构调整的重中之重。“大沈阳”经济区的崛起必然带动辽宁的振兴,进而促进东北的发展,真正使东北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第四极”。
沈阳化工区,就是在这些广阔经济背景之下诞生的新经济布局。
深入:西部,沈阳工业的翅膀
沈阳西部工业走廊规划用地东起西三环,西至辽中县城西侧规划边界及蒲河,北至秦沈高速铁路,南至浑河,总用地面积约为850平方公里,由东至西分别隶属于铁西新区、于洪区、新民市、辽中县,人口约28.7万人。
西部工业走廊划分为四个功能区“先进装备制造业核心区”、“化学工业区”、“建材区”、“冶金区”,将形成以工业集群为主导,功能齐全、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的组团式产业带,成为沈阳市向外辐射的重要通廊,是沈阳市未来工业发展的重点区域。沈阳化学工业区是沈西工业走廊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西部工业走廊重点发展的重大工业项目之一。沈阳未来新工业的希望在西部,工业的起飞,就在西部。
编辑:何西 责任编辑:田共